理论教育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程,帕森斯的职业匹配理论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程,帕森斯的职业匹配理论

时间:2023-10-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职业生涯管理理论起源于美国,最早是以“职业指导”形式出现的。职业生涯管理理论的奠基人,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塔尔科特·帕森斯1908年1月13日创立了“波士顿地方业局”,并于1909年5月出版了著作《选择职业》。随后,职业生涯管理理论受到日本、德国等国家的重视和推崇。20世纪60年代以来,职业生涯管理理论获得蓬勃发展。帕森斯的人职匹配理论,这一经典性原则,至今仍然正确、有效,并影响着职业管理学、职业心理学的发展。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程,帕森斯的职业匹配理论

职业生涯管理理论起源于美国,最早是以“职业指导”形式出现的。职业指导是指由专业的机构帮助择业者确定职业方向,进行职业选择,并谋求职业发展的咨询指导过程。职业生涯管理理论的奠基人,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ott Parsons)1908年1月13日创立了“波士顿地方业局”,并于1909年5月出版了著作《选择职业》。随后,职业生涯管理理论受到日本德国等国家的重视和推崇。20世纪60年代以来,职业生涯管理理论获得蓬勃发展。90年代中期由欧美国家传入中国,并为人们广为接受。在本书中主要介绍以下四种理论:

(一)帕森斯的人职匹配理论

帕森斯的人职匹配理论是用于职业选择、职业指导的经典理论。最早由帕森斯提出。1909年,帕森斯在其《选择职业》著述中,明确阐明职业选择的三大要素或条件:

(1)应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态度、能力、兴趣、智谋、局限和其他特征。

(2)应清楚地了解职业选择成功的条件、所需知识,在不同职业工作岗位上所占有的优势、不利,补偿、机会和前途。

(3)上述两个条件的平衡。

帕森斯的人职匹配理论内涵是:在清楚认识、了解个人的主观条件和社会职业岗位需求条件基础上,将主客观条件与社会职业岗位(对自己有一定可能性的)相对照、相匹配,最后选择一个与个人匹配相当的职业。

人职匹配,分为两种类型:

(1)因素匹配。例如,所需专门技术和专业知识的职业与掌握该种特许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择业者相匹配;或脏、累、苦劳动条件很差的职业,需要吃苦耐劳、体格健壮的劳动者与之匹配。

(2)特性匹配。例如,具有敏感、易动感情、不守常规、个性强、理想主义等人格特性的人,适合从事审美性、自我情感表达的艺术创作类型的职业。

帕森斯的人职匹配理论,这一经典性原则,至今仍然正确、有效,并影响着职业管理学、职业心理学的发展。

(二)弗鲁姆的职业动机理论

维克托·弗鲁姆(Victor H.Vroom)是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他提出期望理论的基础是:人之所以能够从事某项工作并达成自己的目标,满足于自己某方面的需要。弗鲁姆认为,某一活动对某人的激励力量取决于他所能得到结果的全部预期价值乘以他认为达成该结果的期望概率。用公式可以表示为:

其中:M——激励力量,指调动一个人积极性,激发出人的潜力的强度。

V——目标效价,指达成目标后对于满足个人需要其价值的大小。(www.daowen.com)

E——期望值,指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的主观判断,达成目标并能够导致某种结果的概率。

弗鲁姆将期望理论用于解释个人的职业选择行为,具体化为职业动机理论。个人进行职业选择的两个步骤:

(1)确定选择动机。择业动机=职业效价×职业概率

(2)比较择业动机,确定选择的职业。

(三)霍兰德的人业互择理论

霍兰德于1959年提出了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人业互择理论。这一理论首先根据劳动者的心理素质和择业倾向,将劳动者划分为六种基本类型,相应的职业也划分为六种类型:现实主义型、钻研型、艺术型、社交型、创新型和传统型。

霍兰德的职业选择理论,实质在于劳动者与职业的相互适应。霍兰德认为,同一类型的劳动者与职业互相结合,便能达到适应状态,劳动者找到适宜的职业岗位,其才能与积极性会得以很好地发挥。

(四)廖泉文职业生涯发展的“三三三”理论

我国的代表性理论是廖泉文“三三三”理论。1991年,廖泉文曾提出人生大的划分阶段可分为输入阶段、输出阶段、淡出阶段。输入是指对知识、信息、经验的输入。输出是指输出服务、知识、智能和其他产品。美国的舒伯、金兹伯格等那种将职业生涯阶段硬性地按年龄进行划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埃德加·H.施恩(Edger.H.Schein)的九阶段理论在年龄划分基础上增加了重叠的部分,却没有提出重叠的原因、背景、特点和处理对策。而人生三大阶段是一个弹性边界,弹性产生的原因受教育程度、工作行业、职位高度、身体状况和个人特质、成就欲望等因素所影响。相比较美国几位著名学者的职业生涯阶段划分的方法而言,这种弹性的划分方法更具有个性化、弹性化、开放化等特点,更加适合当前迅速发展的人性特质对职业生涯发展影响的现实。

职业生涯发展的第一个“三阶段”是进入职业阶段的时间,因为学历背景不同而不同。有的人在输入阶段时间更长一些,受到更多的教育,获取知识在广度、深度上更进一步;有的人在输入阶段时间更短,受教育更少。这些人进入职业的年龄不同,因而也决定了其今后职业发展道路的不同、职业发展高度的起点不同,尽管人的人力资本不完全受学历决定,但受教育程度显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第二个“三阶段”主要是指输出阶段中职业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发展特点与第一个“人生三阶段”一样,依然是弹性的、开放的、动态的,有显著的个性化特征和受多维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影响。

第三个“三阶段”主要是指再适应阶段中职业发展的阶段。“再适应阶段”在本质上是每一个人都要遇到。职业一次成功的人很少,都要经历“再适应阶段”,这一阶段不是人生最辉煌的阶段,却是人生到达辉煌的必经阶段。

人们在进入职业阶段后,首先是适应环境、适应工作;其次是独当一面去工作、去创新,展示自己,但这一阶段不可能延续至人生的淡出阶段即退休阶段。在人生最重要的输出阶段,当你具备独立工作能力和独当一面肩挑重担之时,通常遇到三种情况:即顺利晋升、原地踏步和下降波谷。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关键时期,需要智慧和勇气、虚心和学习、帮助和支持。

再适应阶段是重新调整自己,使自己的思路、工作态度、工作行为更加适应自己的工作硬环境和工作软环境,更加适应个人的职业状况,在各种不同际遇中去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在百转千回中去攀登职业的高峰,更需要容忍和让步,更需要毅力和沉着,更需要素质和内涵的支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