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海区及海岸段属于黄海海区,相对于渤海海区来说,海洋动力更强。海岸带以砂质、砂砾质海岸为主,并兼有部分基岩质海岸。潮间带宽度小,多为几米至数十米,沿岸海域水深中等至较深。该区及其附近海域主要灾害有风暴潮、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活动断裂、浅层气及海底古河道等。
1.风暴潮和海平面上升
该海域也是风暴潮的多发区,对比莱州湾海域,其频率和危害性相对较弱。近年来海平面上升也比较明显,引发和加剧了海岸侵蚀与海水入侵灾害的危害程度及范围。上述灾害前面已经叙述,不再重复。
2.海岸侵蚀
通过卫星遥感图像和近几年十几条海滩剖面的实测资料,不同岸段岸线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演化趋势,总体上黄渤海分界线经烟台至威海岸段以侵蚀为主,局部岸段有淤积,但侵蚀程度较轻,且多为季节性的侵蚀,该段海岸总体以稳定为主。
烟台-威海海区岸线较长。海湾岬角相间排列,侵蚀岸段内也有堆积岸段,有的地方不同季节侵蚀-堆积交替,但总体来说,淤积岸段主要发生在港湾内,而岬角处皆为侵蚀。在野外,见到一些侵蚀与淤积的地质现象:蓬莱海岸带,根据遥感资料分析和野外实地观测,海岸处于侵蚀状态,局部地区进行了护岸。烟台的芝罘岛处于侵蚀状态,但两侧海湾则处于弱淤积状态。烟台套子湾海岸近20多年来侵蚀后退了40~60m。烟台的养马岛向海一面,处于明显的侵蚀状态,而养马岛的向陆一侧,连岛坝越变越宽,处于明显的淤积状态。养马岛以西至烟台的海滩为一弧形岬角海湾海滩,大寨山以西海滩,滨后发育风成沙丘,沙丘上长有植被;海滩平缓,沙滩被用于养殖业、休闲产业;在海滩中间部位有一个凸堤,凸堤东南边地形高,西北边地形低,说明东南边沉积,而西北边侵蚀。由此可以判断沿岸输沙总的方向由东南方向向西北方向。
3.活动断层
地质体沿着破裂面发生明显的相对错动或位移的构造现象,称之为断层,第四纪以来活动的断层常称为活动断层。已经存在的断层,也容易引起再次活动,在一定外界应力条件下都可能诱发海底地震等灾害,也是一种潜在的灾害地质因子。烟台至威海断裂是该海域最主要的全新世活动断裂,历史上在该断裂带及附近发生过多次中强震,是影响该区稳定性的主要因素。(www.daowen.com)
4.海底滑坡
本次调查的山东半岛北部海域,并没有发现大规模海底滑坡现象的存在,只是在个别海区发现范围很小的滑坡现象,如海驴岛北侧一带。
5.潮流沙脊与冲刷深槽
潮流沙脊是由潮流作用形成的一种海底地形,广泛分布于陆架浅海地区,一般呈线状地貌特征,也是一种不稳定的地貌形态。在水动力作用变化、外力影响等条件下,沙脊不管形态还是位置都可能会发生变化,成为一种不稳定的地质体,从而会对沙脊所在位置的海上建筑等带来严重的危害。在黄海沿岸流的作用下,成山头拐角处形成大型的冲刷深槽,此处等深线密集,水深梯度变化大。此外通过调查发现,在蓬莱北部与长岛之间分布一条呈东西走向的冲刷深槽。山东半岛北部地区的潮流沙脊主要存在于成山头以东近岸海区冲刷槽内,与该区域存在的冲刷深槽共同构成一种地质灾害体。
6.浅层气
根据2001年以来国土资源调查及山东半岛北部滨海地质环境调查资料显示,山东半岛北部30m水深范围内分布多处浅层气,总面积达1 560km2。调查区内威海至烟台北部海域内分布有浅层气,浅层气距海底深度一般4~15m,平均埋藏深度9m左右,分布面积达343km2。
由于其埋藏较浅,在一定诱因下会喷发引起火灾和海底地面沉降,对发生于灾害之上的建筑物和生产设备造成潜在威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