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山东海岸带莱州湾地质灾害特征分析

山东海岸带莱州湾地质灾害特征分析

时间:2023-10-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风暴潮经常袭击莱州湾,海(咸)水入侵最严重地区发生在莱州湾沿岸,海冰在莱州湾沿岸地区危害较大,活动断裂是莱州湾的重要特征。地震在莱州湾沿岸活动频繁且剧烈,发生在海上的地震还会引发海啸。莱州湾出现过的最大风暴潮潮位高达3.55m,居全球首位。从分布上来看,以莱州市土山镇为界,西部渤海沿岸特别是黄河口、莱州湾顶是风暴潮的多发区和重灾区,东部沿岸风暴潮发生频率较少。

山东海岸带莱州湾地质灾害特征分析

莱州湾的地质灾害包括地震、风暴潮、海冰、海雾、海(咸)水入侵、海岸侵蚀、活动断裂,其中风暴潮和海(咸)水的入侵危害最严重。风暴潮经常袭击莱州湾,海(咸)水入侵最严重地区发生在莱州湾沿岸,海冰在莱州湾沿岸地区危害较大,活动断裂是莱州湾的重要特征。地震在莱州湾沿岸活动频繁且剧烈,发生在海上的地震还会引发海啸

1.活动断裂

沂沭断裂带通过该海区是本区最重要的特征。人工地震和电磁、测深资料证实,该断裂带已切穿莫霍面,是一条超壳断裂带。该断裂沿沂河、潍河向北入渤海,工作区海域部分称之为营潍断裂,断裂带宽约50km,北宽南窄,是一条长期活动的巨型新华夏断裂带,也是一条深源岩浆岩带和地震活动带。沂沭断裂带由4条主干断裂组成,自西向东依次为鄌郚-葛沟断裂、沂水-汤头断裂、安丘-莒县断裂、昌邑-大店断裂。中生代后期以来,由于这4条主干断裂的切割,发育形成了中央为地垒、两侧为地堑的“二堑夹一垒”的构造形式。该断裂向海延伸,穿过渤海中部、辽东湾,并继续向北北东向延伸,在莱州湾及渤海中部,也形成“二堑夹一垒”的构造形式。在该断裂带内,已发现比较丰富的油气。断裂带及附近近代发生过多次地震,并发生过8级以上地震,被认为是活动断裂,故对渤海湾有重要影响。海区内活动断裂较发育,特别是新生代地层中的北北东向活动断裂更发育。

2.风暴潮

风暴潮是一种破坏性较强的海洋灾害。它是由强烈的大气扰动在海岸附近浅海水域中呈现的一种海面异常现象。山东省濒临黄渤海,在夏秋交会过渡季节,黄渤海是冷、暖空气频繁交汇海域,极有利于风暴潮的形成。山东沿海风暴潮灾害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发生在夏季7—8月,由台风引起的台风风暴潮灾;二是发生在春秋过渡季节,即2—4月和10月,由寒潮和冷暖气团引起的风暴潮灾。莱州湾出现过的最大风暴潮潮位高达3.55m(黄海高程),居全球首位。渤海南岸是我国沿海风暴潮重灾区之一。过去的2 000年里,渤海及莱州湾出现风暴潮多达70余次,其中近60年就出现过30多次。从分布上来看,以莱州市土山镇为界,西部渤海沿岸特别是黄河口、莱州湾顶是风暴潮的多发区和重灾区,东部沿岸风暴潮发生频率较少。(www.daowen.com)

3.海岸侵蚀

过去的30多年中,莱州湾南岸侵蚀岸线长度合计107.7km,平均侵蚀速率为36m/a,河口附近岸线后退较其他区域严重,如虞河河口西侧,侵蚀速率为104m/a,北胶莱河河口两侧平均侵蚀速率为46m/a。目前,潍北平原海岸的许多地段已筑人工土石海堤,海岸侵蚀主要表现为堤前滩面的刷深。也就是说,海岸侵蚀不仅表现在岸线后退,岸滩也会侵蚀下切。

莱州湾东岸以砂砾质海岸为主,部分岸段为基岩海岸,20世纪70年代以前极少有侵蚀现象,但至20世纪80年代末,砂质海岸则普遍显示出强烈侵蚀的危机变化,侵蚀速率一般2~3m/a。近几十年来,除刁龙嘴砂嘴前端有淤涨、龙口湾东北岸基本稳定外,其余岸段均遭受不同程度的侵蚀,海滩后侧普遍发育有侵蚀陡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