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调查区范围-山东海岸带地质环境特征及评价

调查区范围-山东海岸带地质环境特征及评价

时间:2023-10-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山东海岸带调查范围包括滨州、东营、潍坊、烟台、威海、青岛、日照7个城市的海岸带。本书调查区范围覆盖整个山东海岸带,以山东北部海岸带为主,以莱州湾为重点调查区,开展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与监测工作。平均潮差0.9m,最大可能潮差2.2m。调查区主要海岸类型有基岩海岸、砂质海岸和粉砂淤泥质海岸。北部海域多为正规半日潮,靖海湾附近多为不正规半日潮,平均潮差253cm,最大潮差394cm。

调查区范围-山东海岸带地质环境特征及评价

山东半岛位于山东省中东部,东临海洋,伸入渤海和黄海之间,为一半岛地形,与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向东凸出于渤海与黄海之间,是山东省出海的重要门户。庙岛群岛屹立在渤海海峡,是渤海和黄海的分界处,扼海峡咽喉,蓬莱以西属渤海南岸,蓬莱至山东半岛最东端的成山角(37°24′N,122°42′E)为黄海北部南岸,成山角至绣针河口为黄海南部西岸。

山东海岸带调查范围包括滨州、东营、潍坊烟台、威海、青岛、日照7个城市的海岸带。地理坐标范围:117°45′—122°45′E,35°05′—38°18′N。

本书调查区范围覆盖整个山东海岸带,以山东北部海岸带(包括莱州湾、现代黄河三角洲、烟台海岸带、威海海岸带)为主,以莱州湾为重点调查区,开展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与监测工作。

莱州湾是渤海三大海湾之一,位于山东半岛北部,渤海南部,西起黄河口,东至龙口屺母角。海岸线长319km,总面积9 530km2,有黄河、小清河、潍河等河流注入。海底地形单调平缓,水深大部分在10m以内,海湾最深处达18m。平均潮差0.9m,最大可能潮差2.2m。调查区主要海岸类型有基岩海岸、砂质海岸和粉砂淤泥质海岸。莱州湾海岸是典型的淤泥质海岸,西段受黄河泥沙影响,潮滩宽6~7km,东段仅500~1 000m。由于潍河、胶莱河、白浪河、弥河,特别是黄河泥沙的大量携入,海底堆积迅速,浅滩变宽,海水渐浅,湾口距离不断缩短。(www.daowen.com)

现代黄河三角洲岸段为粉砂淤泥质海岸,海岸线长350km。沿岸海底较为平坦,浅海底质黏土质粉砂占77.8%,砂质粉砂占22.2%。东营海域为半封闭型,大部分岸段的潮汐属不规则半日潮,每日2次,每日出现的高低潮差一般为0.2~2m,大潮多发生于3—4月和7—11月,潮位最高超过5m。

烟台海岸全长约167.3km,主要海岸类型为基岩海岸和砂质海岸。基岩海岸主要分布在庙岛群岛、崆峒岛、养马岛、芝罘岛、芝罘区西段、莱山区中部等地段。基岩海岸岸线曲折,多由一些花岗岩、石英岩及大理岩等组成,长期受海浪冲蚀,多陡峭,岸滩狭窄,水深较大。砂质海岸主要位于各大河流的入海口地区,如夹河、辛安河、鱼鸟河等。砂质海岸岸线较为平直,地势平坦,海滩沙洲广阔,缺乏天然港湾,岸线外无基岩岛屿。这些岸线主要由砂、砾石堆积而成,岸滩平缓,水深浅,部分地段为天然的沙滩,如金沙滩海水浴场、四十里湾海水浴场等。在庙岛群岛以东的海域,近岸海域(一般水深在20m以浅)分布有一系列的水下浅滩,如庙岛浅滩,分布于南北长山岛及大小黑山岛之间,由砾石和粗砂组成;登州浅滩,分布于庙岛海峡南侧近岸地带,由西向东,沉积物粒度逐渐变细,从中粗砂向中细砂、砂-粉砂-黏土过渡;芝罘岛至崆峒岛水下浅滩,西部由细砂、粉砂组成,东部由黏土质粉砂组成;养马岛至成山角水下浅滩,呈带状绕岸分布,外缘水深10m,0~5m水深为中细砂,5~10m水深为砂-粉砂-黏土。在这些水下浅滩以外,是海底堆积平原,其外缘水深可达40余米,地形开阔平坦,向北倾斜,其表层沉积物为黏土质粉砂,随水深增加,粒度变粗为粉砂,反映海底平原的物质有向岸运移的趋势。海底堆积平原下部,埋藏着古阶地和冲蚀平原。在群岛之间及岬角处,广泛分布有冲刷槽,最深处可超过80m,与周围相差30~40m,冲刷槽长轴方向与潮流一致。

威海海岸带位于南黄海和北黄海两支左旋潮波系统的交界,海底地形复杂,以砂质海岸为主。北部海域多为正规半日潮,靖海湾附近多为不正规半日潮,平均潮差253cm,最大潮差394cm。潮流属正规半日潮流,受岸线、地形影响,主要分潮流运动呈现往复流形式。余流较强,流速分布不均匀,一般表层流速最大,向底层呈递减趋势。海底地貌主要有水下三角洲、水下浅滩、海底堆积平原和海底冲蚀平原。水下浅滩分布较广,坡度一般大于0.5‰,明显受海流和海浪影响;海底堆积平原一般分布在水深10m以外的区域,地形平缓,坡度一般0.1‰~0.3‰,底质较细,由细砂过渡为黏土质粉砂,受海流的影响,堆积速度较缓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