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个人政治行为探索的步骤

个人政治行为探索的步骤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界对于这一事件的看法上存在着分歧,日本学者冈崎文夫认为孙皓要北伐,军事原因促使其迁都。但迁都对于孙皓来说是必须进行的,这与当时的政治环境有关。此次迁都中山贼造反一事值得探讨。

个人政治行为探索的步骤

步阐与吴主孙皓的交集,史书的记载中只有甘露元年(265年)迁都一事。《三国志》记载:“九月,从西陵督步阐表,徙都武昌。”[9]裴注引《汉晋春秋》记载:“初望气者云荆州有王气破扬州而建业宫不利,故晧徙武昌,遣使者发民掘荆州界大臣名家冢与山冈连者以厌之。既闻但反,自以为徙土得计也。使数百人鼓噪入建业,杀但妻子,云天子使荆州兵来破扬州贼,以厌前气。”[10]司马光资治通鉴》中也有此条:“冬,吴西陵督步阐表请吴主徙都武昌;吴主从之,使御史大夫丁固、右将军诸葛靓守建业。”[11]将三条史料结合起来,可理顺此事:望气者说荆州有王气,西陵督步阐上表,奏请迁都,吴主孙皓听从。这就是孙皓迁都武昌事件。

学界对于这一事件的看法上存在着分歧,日本学者冈崎文夫认为孙皓要北伐军事原因促使其迁都。陈金凤先生认为:“军事政治因素往往会压倒经济因素,起决定性的作用。”[12]赵昆生先生在《孙吴君权与相权关系研究》一文中提及“君主搬到远离江东大族势力范围的武昌,摆脱了江东大族的监视与制约”[13]。笔者观点与赵先生相似,认为孙皓此举就是为了打压江东大臣的权势,巩固皇权,进而将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下面我们就此次迁都予以分析。

孙皓迁都,没有得到江东大族的支持,反而是反对声一片。《三国志·陆凯传》记载:“晧徙都武昌,扬土百姓溯流供给,以为患苦,又政事多谬,黎元穷匮。”[14]陆凯以此为由上疏说:“倾动天心,骚扰万姓,使民不安,大小呼嗟,此非保国养民之术也。”[15]陆凯出自吴郡陆氏,其言行代表江东大族,表面上说孙皓迁都动摇了国本,不是保全国家的行为,实际上是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势力范围而去一个陌生的地域。

孙权都鄂(221年),为的是防御刘备,吴蜀联盟恢复之后,孙权就迁都到了秣陵(建业),武昌宫荒废了多年。《陆凯传》记载:

又武昌土地,实危险而瘠确,非王都安国养民之处,船泊则沉漂,陵居则峻危,且童谣言:“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臣闻翼星为变,荧惑作妖,童谣之言,生于天心,乃以安居而比死,足明天意,知民所苦也。[16]

此次迁都,既得不到世家大族的支持,又给百姓带来了灾难,人们十分反感。由此可见,武昌的确不适合作为都城。

但迁都对于孙皓来说是必须进行的,这与当时的政治环境有关。孙皓是由权臣的支持才得以继位,《三国志·三嗣主传》记载:

孙休立,封皓为乌程侯,遣就国……左典军万彧昔为乌程令,与晧相善,称晧才识明断,是长沙桓王之畴也,又加之好学,奉遵法度,屡言之于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兴、布说休妃太后朱,欲以晧为嗣。朱曰:“我寡妇人,安知社稷之虑,苟吴国无陨,宗庙有赖可矣。”于是遂迎立晧,时年二十三。[17]

《三国志·濮阳兴传》记载:

七年七月,休薨。左典军万彧素与乌程侯孙晧善,乃劝兴、布,于是兴、布废休适子而迎立晧。[18]

由此可知,当时的吴国大臣竟然有私自立天子的权力,要掌握军国大权的孙皓对此自然十分忌惮。元兴元年(264年),就发生了孙皓杀濮阳兴与张布的事件:“或以谮皓,十一月,诛兴、布。”[19]即便是这样,孙皓仍会受到大臣的制约,原来的都城是前朝旧臣的大本营,所以孙皓迁都为的是削弱江东大族的影响力,以加强自身的权力。(www.daowen.com)

经过这次迁都,孙皓实现了对东吴中枢机构的调整,将右丞相万彧调去镇守巴丘;将左右御史大夫丁固、孟仁升为司徒司空魏晋南北朝时,诸公不干预实政,已成虚荣[20];卫将军滕牧留在了武昌。后又进一步调整了行政区划,“分会稽为东阳郡,分吴、丹杨为吴兴郡”[21],“分豫章、庐陵、长沙为安成郡”。[22]在建衡元年(269年)立了太子。

此次迁都中山贼造反一事值得探讨。《三国志》记载:

冬十月,永安山贼施但等聚众数千人,劫晧庶弟永安侯谦出乌程,取孙和陵上鼓吹曲盖。比至建业,众万余人。丁固、诸葛靓逆之于牛屯,大战,但等败走。获谦,谦自杀。[23]

司马光《资治通鉴》引用的是《吴历》的记载:

永安山贼施但,因民劳怨,聚众数千人,劫吴主庶弟永安侯谦作乱,北至建业,众万余人,未至三十里住,择吉日入城。遣使以谦命召丁固、诸葛靓,固、靓斩其使,发兵逆战于牛屯。但兵皆无甲胄,即时败散。谦独坐车中,生获之。固不敢杀,以状白吴主,吴主并其母及弟俊皆杀之。[24]

经对比,《资治通鉴》的记载更为详细,我们从中发现,此事件有许多的蹊跷之处。第一,吴国人民劳怨之地竟是孙皓的封地,而孙皓成为皇帝后应对此地多施恩惠才符合常理。第二,施但作乱,队伍迅速壮大,但到了建业却不入城,而是要择吉日。第三,施但兵驻扎城外多日,为何到了战时却没有军备。第四,为什么要劫持孙谦。

据唐长孺先生论证,吴地的山贼、山寇、山越等实际上是隐藏入山的农民,他们依附于大族,受大族控制。[25]根据胡三省注《资治通鉴》:“吴录曰:永安,今武康县也。沈约曰:吴分乌程、余杭立永安县,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武康,属吴兴郡。宋白曰:永安县,本汉乌程县之余不乡。”[26]可见,施但这股山贼就是来自孙皓的封地乌程(孙休立,封皓为乌程侯),既然山贼受世家大族控制,也有可能受封主控制,那上面的问题便迎刃而解。

孙皓也知道武昌不适合做都城,不会真心实意地迁都,其迁都的目的是为了让江东大族离开他们的势力范围,一旦他们离开建业,孙皓就能将权力收归己有。在孙皓控制了朝臣之后,就考虑回建业,孙皓指使施但作乱,就为回建业提供了契机,这也能更好地解释施但军不进入建业又无军备等问题,并除掉了一个潜在的政治对手孙谦,可谓一举多得。我们可以将这一切看成是孙皓的谋划。只不过孙皓也没有料到,此次迁都损失巨大,故而杀施但泄愤。

综上所述,迁都对孙皓是有着巨大的利益,既掌握了实权、铲除了对手,又是孙皓谋划,步阐表请迁都迎合了孙皓的心意,所以在孙皓与步阐的唯一一次交集中,孙皓是要感激步阐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