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史教学与研究:遣策命名与性质

中国史教学与研究:遣策命名与性质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聂氏图像题名与所征引解说文字已经明确提岀“赗方”“遣策”两概念,认为“赗方”主要是助丧赗赠人员及其所赠物品的记录。[2]并以“遣策”指称岀土文献中记录随葬物品的简牍。“遣策”这一命名很快被学界所接受,以后岀土的此类简牍多沿用这一名称。随着遣策类文书的大量岀土,学者们对遣策的认识日渐加深,就“遣策”的命名及其性质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一些不同的观点,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史教学与研究:遣策命名与性质

北宋聂崇义根据世传六种三礼旧图,参互考订,撰成《三礼图集注》一书。该书绘制了礼书名物图三百八十幅,并在每幅图下抄撮诸家旧说,对图像略加诠释。其中第十八卷《丧器》章分别绘有题名《赗方》《遣策》二图。

《赗方》图下注:

《士丧礼》(引按:《既夕礼》)下篇云:“书赗于方,若九、若七、若五。”注云:“方,板也。书赗奠赙赠之人名与其物于板。每板若九行,若七行、若五行。”贾释云:“以宾客所致,有赗、有赙、有赠、有奠,直言书赗于方者,举首而言也。但所送有多少,故行数不同。”……

《遣策》图下注:(www.daowen.com)

《士丧礼》(引按:《既夕礼》)下篇云:“书遣于策。”注云:“策,简也。遣,犹送也。”贾释云:“‘策,简也’者,编连为策,不编为简。上云‘书赗于方’,此云‘书遣于策’者,《聘礼》记云:‘百名以上书于策,不及百名书于方。’以宾客赗赠物名字少,故书于方则尽也。今主人自遣送亡者,于苞、筲以下明器、用器之等,并死者好玩之物,名字数多,故书于策。”[1]

聂氏图像题名与所征引解说文字已经明确提岀“赗方”“遣策”两概念,认为“赗方”主要是助丧赗赠人员及其所赠物品的记录。“遣策”记录遣送亡者之明器、用器。聂氏也许没有见过出土遣策实物,但书中所绘《赗方》《遣策》二图与近年来考古发现的赗方、遣策形制大体相仿。不过现在学界普遍认为“遣策”这一概念是20世纪50年代叶恭绰先生为史树青长沙仰天湖岀土楚简研究》一书作序时才提岀的,叶先生说长沙仰天湖竹简:“所书各物,大抵皆金属、丝属,其为赗赠遣送之物,无可疑者,因断此项竹简,当即仪礼中之遣策。”[2]并以“遣策”指称岀土文献中记录随葬物品的简牍。“遣策”这一命名很快被学界所接受,以后岀土的此类简牍多沿用这一名称。随着遣策类文书的大量岀土,学者们对遣策的认识日渐加深,就“遣策”的命名及其性质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一些不同的观点,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