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百年文化润育四有技能人才,学校课程物质文化的重要性

百年文化润育四有技能人才,学校课程物质文化的重要性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校课程物质文化具有直觉性和自然性的特点,对学生起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主自律地社会化,有益于学校形成浓郁的教风和学风,彰显学校课程文化特色。重视教材的选用与开发,就是重视课程物质文化建设。

百年文化润育四有技能人才,学校课程物质文化的重要性

(一)润物无声的校园环境

物质形态文化属浅层基础性的物质环境文化,是学校精神文化的外在表现与载体。学校课程物质文化具有直觉性和自然性的特点,对学生起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主自律地社会化,有益于学校形成浓郁的教风和学风,彰显学校课程文化特色。

我校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和条件,在课程环境中融入产业、行业和企业等的文化元素,对学校的建筑场馆、实训教室、校园标志(校训、校徽、校服、校旗)进行匠心打造,为学生创造益于身心发展和品格陶冶的环境,推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

1.统一的建筑色调与风格

图4-1 正华楼

图4-2 金声楼

图4-3 科技

2.现代化的生产设备与工作车间

图4-4 汽车喷涂实训室

3.“开口说话”的建筑与墙面

图4-5 后操场“程门立雪”石

图4-6 电子装配实训室的“规范、文明、严谨、安全”标语

4.统一的工作服

图4-7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着工装上实训课

(二)教材的选用与开发

教材是课程物质形态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教育教学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获取新知识、学习新技术、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重视教材的选用与开发,就是重视课程物质文化建设。

我校一直注重中职教材的建设与管理,把握选用教材的政治性、科学性、思想性,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确保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

1.严格遵守教育部关于教材选用的规定

德育、语文历史课必须选用国家统编教材,公共基础必修课程教材须在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发布的国家规划教材推荐目录中选用,公共基础选修课和专业课教材须优先在省级中职学校教材推荐目录中选用。

从育人角度看,教材选用要坚持思想性、科学性、适应性、启发性相统的原则,确保高水平、高质量的新版优秀教材成为教材选用的主体。优秀教材和新教材的选用比例应逐年提高。优秀教材包括规划教材、获奖教材(如教材奖、教学成果奖、科技进步奖等)、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推荐教材以及特色示范教材。学校在遵循以上原则的基础上,优先选用知名出版社、著名作者的教材。(www.daowen.com)

2.积极开发和建设校本教材和数字资源库

学校重视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建设,应充分发挥行业组织、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机构的作用,在校本教材编写方面体现职业教育特色,注重吸收职教专家参与教材编审工作,注重教材编写理念,有意识地将学校的百年历史、爱国红色文化融于一体,着重解决课程思政、“1+X”书证融合、弘扬劳动精神与工匠精神、数字资源科配套等问题。教材出版要充分发挥示范出版基地的质量示范作用,教材选用要充分听取一线教师的意见,并统筹考虑教材特色等因素。

我校全面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改革创新工作,增强教材的思想性、先进性、时代性、专业性,使其符合行业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

3.优化呈现形式,坚持“知行合一

教材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不同课程的特点,设计真实、高效、具有挑战性的开放式学习环境与问题情境,设计系列活动来诱发、驱动并支撑我校中职学生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

大力支持开展新形态教材的研发、试点和推广工作,使教材内容保持较高的“技术跟随度”。重点支持体现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理念的特色专业课程教材的编写,使其能及时反映本专业最新知识以及新工艺、新方法、新流程、新规范和新标准。

目前,我校开发的校本教材,包括《红色教育读本》《经典诵读读本》《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卫生与保健》等,拥有德育数字资源库。学前教育专业开发了拥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乐理》《幼儿舞蹈训练与幼儿舞蹈创编》等14门课程的学前教育数字资源库;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编写了校本教材《发动机构造与拆装》《车身修复实训》,正在建设新能源汽车资源库;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智能家居方向)编写校本教材《智能家居工程技术》,并进行5门专业课程的教学资源建设;电子商务专业编写校本教材《网店客服》,完成《电商美工》《网店运营与管理》《新媒体运营》《商品摄影与图片处理》等4门专业技能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源库建设。

图4-8 百年校本教材《红色教育读本》

图4-9 学前教育专业数字资源库

(三)加速发展布局的多媒体环境

教育的多媒体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校联合多方面资源,在专家指导下,充分论证,精细谋划,不断增加投入,以打造信息化应用环境、培育信息化应用理念为目的,充分发挥各种多媒体的课程文化功能。

(1)打造一中心多平台信息化服务模式。我校根据自身需求和信息化建设规划,建设校本数据中心。该中心实现了精准控制、全面覆盖、边界安全、压力承载、综合运行的统一管控功能,通过5台核心虚拟服务器搭载了全校10多个子系统,包括数据资源库、校园电视台、业务综合系统、技能大赛竞赛平台等信息化服务系统。

图4-10 智慧教室

(2)我校在炳文楼共建立10间智慧教室,分别安装了锐学堂和醍摩豆管理软件,可提供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管理新模式。这些智慧教室配有平板电脑80台、平板电脑充电柜10个,以及应答器、无线AP器,主要服务于语数外等文化学科一定规模的混合模式教学和培训,应用场景主要体现于示范课、教研课、教学比赛、升学班文化课考级培训等。

(3)我校精心打造现代化校园电视台、影视直播间和影视制作中心,能提供在线课堂、视频音频编辑合成等功能。智能录播教室具备智能录像等综合化功能,是目前学校针对信息化教学和校本教研的最强大、最成熟的平台。

图4-11 影视直播间

图4-12 影视制作中心

(4)我校安装了覆盖所有教学区域的电子白板一体机。全校共有电子白板86台,目前已全面应用于所有教学班级的日常教学、班团活动、德育课堂等课程场景。

(5)我校拥有9个计算机实训机房,共有计算机400余台。

(6)我校建设了智慧图书馆,学生可以通过身份验证和手机APP借阅书籍。“以学生读者为中心”,“创新”地提供服务,在教育中具有高效化、可定制、多元化的特征。在教学管理中发挥出图书馆辅助教育教学功能,改进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体现了人文和技术相结合的功能。

(7)我校拥有覆盖全校各处科室和教学办公区域的信息化设备和管理平台,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应用使得管理理念逐步更新、管理效率稳步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