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我国客车制造工艺技术的发展历程

我国客车制造工艺技术的发展历程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一时期,客车产品技术水平稳步提高,产品品种及产量逐步增加,客车制造技术水平也得到了提高。车身薄板件的连接广泛采用氧-乙炔焊。CO2气体保护焊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和应用。薄板和构件的焊接中,基本淘汰了氧-乙炔焊和电弧焊。

我国客车制造工艺技术的发展历程

20世纪50年代,我国客车生产多沿用汽车修理的工艺方法,采取单件生产、随车作业方式。客车厂内仅有少量的焊接、钣金和喷涂设备,且生产过程以手工作业为主。

20世纪60年代,我国客车工业在调整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客车产品纳入了国家机械产品计划,并进入了归口管理的轨道。在这一时期,客车产品技术水平稳步提高,产品品种及产量逐步增加,客车制造技术水平也得到了提高。车身骨架构件成形过程,逐步用冲压技术代替手工作业。车身薄板件的连接广泛采用氧-乙炔焊。中厚板采用电弧焊工艺,少数工厂开始应用接触焊和CO2气体保护焊。为了提高车身的防锈能力,少数工厂开始应用喷砂、喷丸或化学除锈等方法,但车身仍然在露天环境或厂房内打磨腻子、喷漆,并进行自然干燥。

20世纪70年代,随着第二汽车制造厂和其他一些汽车厂的建立、投产,我国客车底盘的开发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给客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这一时期,客车生产逐步与汽车修理分离,还有一些工业企业调整为客车生产企业,一些生产客车的专业厂应运而生,客车生产规模逐步扩大,这些工厂的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等生产工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车身零部件落料、冲压设备的配套逐步趋于完善,机械化生产程度稳步提高。CO2气体保护焊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和应用。薄板和构件的焊接中,基本淘汰了氧-乙炔焊和电弧焊。开始采用组焊胎具进行车身骨架的焊装,有些企业建成初具规模的车身焊装生产线,提高了车身的焊装精度。为改善车身的除锈性能,开始应用构件磷化工艺技术,并出现了构件表面处理生产线(即除油—除锈—磷化—浸漆—烘干)和客车涂装生产线。(www.daowen.com)

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高速公路建设和城市现代化建设,对客运车辆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为客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条件。改革开放同时给客车行业创造了“走出去,请进来”,即与国外同行进行技术交流的机遇,使我们对国外客车生产技术有了进一步了解,找到了差距,学到了先进技术。

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或与发达国家客车厂合资的方式,对重点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使客车工业有了飞速的发展,客车制造工艺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个别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国内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有厦门金龙、厦门金旅、苏州金龙、宇通客车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