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史简介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史简介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奉教育部命迁于长沙合组新校,定名为长沙临时大学。于二十七年二月二十日离长沙,四月二十八日到昆明,并奉教育部命,改校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仍由三校校长为常务委员主持校务,于五月四日恢复上课。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史简介

民国二十六年七月,平津陷于倭寇,北方各大学南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奉教育部命迁于长沙合组新校,定名为长沙临时大学。以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湖南教育厅厅长朱经农,湖南大学校长皮宗石,及教育部代表杨振声等为临时大学筹备委员会委员,以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为常务委员,杨振声为秘书主任,于十一月一日筹备就绪。理、法商、工三学院,在长沙韮菜园圣经学校,文学院在南岳圣经学校分别上课。迄年终,首都沦陷,武汉震动,乃西迁滇。大部员生步行。于二十七年二月二十日离长沙,四月二十八日到昆明,并奉教育部命,改校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仍由三校校长为常务委员主持校务,于五月四日恢复上课。租借蒙自海关、法国领事署及法国医院旧址等地为文、法商两学院校舍。租借昆明西门外昆华农业学校为理学校院舍,并租借昆明拓东路迤西会馆、全蜀会馆为工学院校舍,总办公处则设于城内崇仁街四十六号。同时在城西北三分寺附近购地一百二十四亩四分五厘建筑校舍。是年夏以文、法两学院远在蒙自,管理不便,又以空军军官学校在蒙自设立分校,需用校舍。乃将文、法学院迁回昆明。又奉教育部命,增设师范学院,因又增租昆明西门外昆华师范学校、昆华工业学校,并向云南省政府商借城内昆华中学南院、北院为校舍,师范学院即设于昆中北院,以南院为女生宿舍。文、理、法商三学院分在农校工校等处上课,总办公处因崇仁街地址狭小,迁设于才盛巷二号,二十八年春,复为办事便利计,迁至昆华工校。是年夏,新建校舍落成,勉敷文、理、法商三学院之用。时文、理、法商、工、师范五学院共设中国文学,外国语文学,哲学心理学历史学,算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地理气象学,法律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商学,土木工程学机械工程学,电机工程学,航空工程学,化学工程学,(按:以下为师范学院各系)国文学,英语学,史地学,公民训育学,算学,理化学,教育学等二十六系。并恢复各科研究所,仍由北大、清华、南开,分别办理,以存三校之旧。计设:

(壹)文科研究所:(一)中国文学部:(1)语言文字组(清华)、(2)文学组(清华),(二)外国语文部(清华),(三)哲学部(清华),(四)历史学部(清华),(五)史学部分(北大),(六)哲学部分(北大),(七)语言学部分(北大),(八)中国文学部分(北大),(九)考古学部分(北大),(十)人类学部分(北大)。

(贰)理科研究所;(一)算学部(清华、北大、南开),(二)物理学部(清华、北大),(三)化学部(清华、北大、南开),(四)生物学部:(1)动物学组(清华、北大),(2)植物学组(清华、北大),(3)昆虫学组(清华),(4)生理学组(清华、北大),(五)地学部:(1)地质学组(清华),(2)地理学组(清华),(3)气象学组(清华),(六)地质学部(北大),(七)心理学部(清华)。

(叁)法科研究所:(一)法律学部:(1)中国法律史及中国法律思想史组(北大),(2)国内司法调查组(北大),(3)犯罪学组(北大),(二)政治学部:(1)国际法组(清华),(2)行政组(北大),(3)国际关系组(北大),(三)经济学部:(1)经济理论组(清华、北大),(2)国际经济组(清华),(3)财政与金融组(北大),(四)社会学部(清华)。

(肆)商科研究所:(一)经济部:(1)经济理论组(南开),(2)经济史组(南开),(3)农业经济组(南开),(4)工业经济组(南开),(5)统计学组(南开)。

(伍)工科研究所:(一)土木工程部:(1)水利工程组(清华);(2)结构工程组(清华)。(二)机械及航空工程部:航空工程组(清华)。(三)电机工程部:(1)电力工程组(清华);(2)电讯工程组(清华)。嗣后工学院又添设电讯专修科,师范学院附设初级部及专修科。二十九年夏,工校租约届满,迁总办公处于昆中南院。是时安南屈服于倭寇,云南戒严,奉教育部命于四川叙永筹设分校,置一年级生于分校上课,以备万一。是年冬,昆中南、北两院被敌机炸毁,复将师范学院迁入工校,总办公处迁至新校舍。三十年夏,以昆明局势稍定,复将叙永分校结束,另租昆华中学新校址一部,为一年级生课室及宿舍。八月中,新校舍又遭敌机轰炸,旋赶即修复,十月初,仍得按期上课。三十一年以后,因空袭渐少,省立各校,陆续迁回昆明,以前所租各学校校舍多被索回,仅留昆华工校一部为师范学院校址。(www.daowen.com)

自此以后,各院校址,大致确定。工学院始终设于拓东路迤西、全蜀及江西三会馆内。二十八年后,文、法商学院设于新校舍北区,理学院设于新校舍南区。自总办公处迁入新舍后,全校重心,亦移于此,总图书馆亦设于此,阅览室可容八百人。拓东路工学院分馆阅览室,系一会馆大殿改造,可容四百人。师范学院分馆,可容二百人。分设于各学院之专门期刊室,每室可容三五十人不等。所有书籍大部分系三校藏书迁运来滇,合供本校利用。其余系在湘滇就地采购及由外国购来或经外人赠送者。理工方面设备,本校成立时,曾得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补助十万元,又管理中英庚款委员会补助二十五万元,用于理工设备者,约二十万元。是时物价尚未上涨,海外交通未受阻隔,本校得以购备急需之物品。嗣后三校运滇之仪器机械,亦有相当数量。加以本校历年经常费内陆续增购者,以较三校原有设备,虽相去甚远,尚能勉敷教学之用。各系实验室,自新校舍落成后,亦粗具规模。工学院学生所需实习工厂,则就租用之会馆房屋,加以改筑。

三十四年,抗战胜利。三校奉命于三十五年暑假后在平、津复校,本校亦即因三校之复校而结束。本校之存在虽只九年,然北大、清华、南开为本校之前身,亦为本校之后继。三校以前之历史,亦为本校之历史。三校将来之成就,亦为本校之光荣。由斯而言,本校虽与抗战相终始,而实将与国同休,永垂无极也。略述梗概,详在大事记。

 

(1946年5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