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冯奉世:守候大宛使节、护送宾客,率军出征

冯奉世:守候大宛使节、护送宾客,率军出征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前将军韩增推举冯奉世以卫候的身份拿着使节护送大宛各国的宾客回国。冯奉世与他的副手严昌计划,认为不赶紧攻打他们,那莎车国就会日益强大,形势将难以控制,必定危及西域地区。皇上非常高兴,下诏商议封赏冯奉世。少府萧望之唯独认为冯奉世奉旨出使有一定的旨意,却擅自假称皇命违背原旨,征发各国军队,虽然有功劳,但不能成为后人的表率。于是皇上派遣冯奉世率领一万两千骑兵,打着领兵屯田的名义出发。

冯奉世:守候大宛使节、护送宾客,率军出征

冯奉世,字子明,上党潞人,后来迁徙到杜陵。他的先祖冯亭,是韩国上党郡郡守。秦军攻打上党郡,阻断太行山中的通道,韩国不能守住,冯亭就把上党城进献给赵国并担任郡守。赵国封冯亭为华阳君,与赵国将领赵括一起抵御秦国,战死在长平。宗族因此分散,有的留在潞县,有的在赵国。在赵国的成为官员将帅,官员将帅的儿子成为代国的丞相。等到秦国灭掉六国,而冯亭的后人冯毋择、冯去疾、冯劫都成为秦朝的将相了。

汉代兴盛,文帝时冯唐名声显赫,他就是代国丞相的儿子。到了武帝末年,冯奉世因为是良家子弟被选拔为郎官。昭帝时,因为功劳大小而补任武安县长官。被免去官职时,年纪已经三十多了,这才开始学习《春秋》,研究其中的大义,研读兵法,明白其中的道理,前将军韩增上奏任命他做军司空令。本始年间,跟随大军攻打匈奴。撤兵后,又做了郎官。

在这之前,汉朝屡次出使西域,大多辱没使命而不称职,有的贪污,有的被外国所刁难。当时,乌孙国有攻打匈奴的功劳,而西域各国刚刚与汉朝交好,汉朝正打算善待他们,想要安抚各国,就选择可以出使外国的人。前将军韩增推举冯奉世以卫候的身份拿着使节护送大宛各国的宾客回国。到达伊脩城,都尉宋将说莎车国与附近的国家一起攻打杀害了汉朝所设置的莎车王万年,并杀了汉朝使者奚充国。当时匈奴又发兵攻打车师城,不能攻下就离去了。莎车派遣使者扬言北边道路上的各国都已经归属匈奴了,这时要攻打劫掠南边道路上的各国,与他们盟约背叛汉朝,从鄯善向西的道路都断绝不通。都护郑吉、校尉司马憙都在北边道路上的各国之间。冯奉世与他的副手严昌计划,认为不赶紧攻打他们,那莎车国就会日益强大,形势将难以控制,必定危及西域地区。于是就以使节告谕各国国王,从而发动他们的军队,南北道路总共一万五千人去攻打莎车国,占领了他们的城池。莎车王自杀,将他的首级传送到长安。各国都平定,威名震动西域。冯奉世就收兵,把情况上奏。宣帝召见韩增,说:“恭贺将军所推举的人很称职。”冯奉世于是向西到达大宛。大宛王听说他斩杀了莎车王,对他非常尊敬,超过了其他国家来的使者。得到大宛的名马象龙而回到汉朝。皇上非常高兴,下诏商议封赏冯奉世。丞相、将军都说:“《春秋》上记载的大义,大夫出使边疆,有可以安定国家的事,那自己决定就好了。冯奉世功劳尤其卓著,应该加封爵位,赏赐土地。”少府萧望之唯独认为冯奉世奉旨出使有一定的旨意,却擅自假称皇命违背原旨,征发各国军队,虽然有功劳,但不能成为后人的表率。如果封赏冯奉世,就开了后来奉旨出使者的方便之门,他们以冯奉世为榜样,争着发动军队,在万里之外谋求功劳,在少数民族中为国家生出事端。这样的风气不能助长,冯奉世不应该受到封赏。皇上认同萧望之的建议,任命冯奉世为光禄大夫、水衡都尉。

元帝即位,冯奉世担任执金吾。上郡属国归降的一万多胡人反叛离去。当初,昭帝末年,西河郡属国胡人伊酋若王也率领几千人反叛,冯奉世就拿着使节率军追击。右将军典属国常惠去世,冯奉世接替他担任右将军典属国,加封各位官吏的名号。几年后,担任光禄勋。

永光二年秋天,陇西羌族彡姐的旁支谋反,皇上下诏召见丞相韦玄成、御史大夫郑弘、大司马车骑将军王接、左将军许嘉、右将军冯奉世入宫商议。当时,每年的收成都不好,京师的谷物每石卖二百多钱,边郡卖四百钱,关东卖五百钱。四方都闹饥荒,朝廷正为此忧虑,而又遭遇羌人叛变。韦玄成等人沉默不语,没有人有对策。冯奉世说:“羌敌在国境内叛乱,不及时诛灭,就无法用威严制服远处的外族。臣下我愿意率军去讨伐。”皇上询问需要军队的数量,冯奉世回答说:“我听说善于用兵的人,不会两次发动战役,不会三次运送粮食,所以军队不应该长久在野外而天降的惩罚要急速解决。从前经常不估量敌人的情况,而导致军队有损伤;再三运送粮食,就花费长久的时间与损耗,军队的士气就低落了。现在反贼大约三万人,按照兵法应加倍调用六万人。但是羌敌是使用弓矛的军队罢了,兵器不够犀利,可以调用四万人,一个月就足以解决。”丞相、御史、两位将军都认为百姓正在收取粮食的时候,不能多发兵;一万人屯兵驻守,就足够了。冯奉世说:“不行。天下人遭受饥荒,士兵、战马都瘦弱,防守作战的器物长久废弃,没有整修,夷狄外族都有轻视边疆官吏的心思,而羌敌首先发难。现在以一万人分别屯守几处,敌人看到军队人少,必定不会畏惧,交战就会挫伤我军的士气,防守就不能救助百姓。像这样,怯弱的形势显现出来,羌敌趁机进攻,各族一同联合起来,互相煽动起兵,我担心汉朝要征发的兵役就不止四万了,这不是钱财所能解决的。所以少发兵而耗时长久,与一次发兵而快速解决,利害相差万倍。”冯奉世坚持争辩,不能得到更多军队。后有诏令增加两千人。

于是皇上派遣冯奉世率领一万两千骑兵,打着领兵屯田的名义出发。典属国任立、护军都尉韩昌为偏将,到达陇西,分别屯驻在三个地方。典属国率领右军,屯在白石;护军都尉率领前军,屯在临洮;冯奉世率领中军,屯在首阳县西极山上。前军到降同阪,先派遣校尉在前面与羌敌争夺有利地形,又另外派遣校尉去广阳谷救助百姓。羌敌很多,汉军都被打败,两个校尉被杀。冯奉世把地形和需要部众多少的计划都具体上奏,请求增加三万六千人才足以解决战事。书信上奏,天子大肆发兵六万多人,任命太常弋阳侯任千秋为奋武将军去援助。冯奉世上奏说:“只希望得到军队,不必劳烦大将。”接着陈述转运物资的费用。

皇上于是下达玺书慰劳冯奉世,并且责备他,说:“皇帝问候率领军队的右将军,征战在外,非常劳苦。羌敌侵扰边境,杀害官民,非常违背天道,所以派遣将军率领士大夫施行上天的惩罚。凭借将军杰出的才能,发动精兵,诛杀叛乱,有百战百胜的道理。现在竟然有不敢杀敌的名声,太让汉朝丢脸了。是因为之前不熟习战事的缘故吗,还是因为恩泽没有普及,军纪不明的缘故呢?我感到非常奇怪。你上书说羌敌依靠深山,多小路,不得不多处分布来占据要害地区,需要发动后方驻守的士兵,才足以解决战事,部署已经决定,势必不能再安排大将,我知道了。之前因为将军兵少,不能防守,所以征发近处的骑兵,日夜赶路到达,不是为了进攻。现在征发三辅、河东、弘农越骑、迹射、佽飞、彀者、羽林孤儿和呼速累、嗕种的士兵,正在紧急调遣。况且战争,是凶险的事情,必定有成功或失败,担心你的计策不能事先决定,估量敌人不够审慎,所以又派遣奋武将军。兵法上说大将军出征一定要有偏将,用来宣扬威武,参谋计策,将军又有什么可疑虑的?爱护将士,得到军心,决定了就不后悔,擒获敌人必定彻底,这是将军的职责。至于运输的费用,有主管官员在,将军不要担忧。等奋武将军的军队一到,就共同攻打羌敌。”

十月,军队全部到达陇西。十一月,一同进军。羌敌大败,被斩杀了几千人,其他的都逃到塞外。战事还没结束时,汉朝又征发招募了一万士兵,任命定襄太守韩安国为建威将军。还没进军,就听说羌敌被打败,撤兵。皇上说:“羌敌被打败受到惩罚,逃出塞外,撤回军士,留一些屯田,防备要害地区。”

第二年二月,冯奉世回到京师,改任左将军,光禄勋的职位不变。之后记录功劳封赏爵位,皇上下诏说:“羌敌凶残狡猾,残害官民,攻打陇西郡官署,燔烧驿站,断绝道路桥梁,极大地违背了天道。左将军光禄勋冯奉世之前率军去征讨,捕杀敌人八千多,俘获马、牛、羊上万头。赐予冯奉世关内侯的爵位,食邑五百户,黄金六十斤。”副将、校尉三十多人,都有赏赐。

过了一年多,冯奉世生病去世。处在武将官职前后有十年,是杀敌卫国的老将,功名次于赵充国。

奋武将军任千秋,他的父亲任宫,昭帝时因为丞相征事捕杀了谋反的左将军上官桀,被封侯,宣帝时为太常,去世。任千秋继承爵位,又任太常。成帝时,乐昌侯王商代替冯奉世为左将军,而任千秋为右将军,后来也任左将军。子孙继承爵位,直到王莽时才断绝。

冯奉世死后两年,西域都护甘延寿因为诛杀了郅支单于而被封为列侯。当时丞相匡衡也因为甘延寿假称诏令生出事端为理由,根据萧望之以前的提议,认为不应该封赏,但商议的人都赞美甘延寿的功劳,皇上顺从众人的意见而封他为侯。在当时杜钦上疏,追忆称颂冯奉世以前的功劳说:“前莎车王杀害汉朝使者,与各国约定背叛。左将军冯奉世以卫候的身份根据便利条件发兵诛杀了莎车王,用计策安定城郭,功劳遍及边境。商议的人认为冯奉世奉行旨意出使,按照《春秋》中记载的大义可以专权行事,但汉朝的法度有假称诏令的制度,所以不能封侯。现在匈奴的郅支单于杀害汉朝使者,逃到康居寻求保护,都护甘延寿征发城郭屯田的军士四万多人来诛杀他,被封为列侯。臣下愚钝,认为比较罪过,那郅支的罪比莎车的轻,估量敌人,那莎车的人比郅支多,使用的军队,那冯奉世的少,计算胜果,那冯奉世为边境安定立下功劳,考虑失败,那甘延寿为国家带来的灾祸深。他们违背命令而擅自生事的罪过是相同的,甘延寿割地封侯,而冯奉世却不记功封赏。我听说功劳相同而赏赐不同,那辛劳的臣子就会生疑,罪责相同而刑罚不同,那百姓就会迷惑;疑虑生出无常的变化,迷惑导致百姓不知道依从什么;变化无常,那心意的节制与趣向就不明确,不知道依从什么,那百姓就不知道怎么行动。冯奉世不顾生死解除危难,完成使命,不同凡人,威名显著,是世代出使者的表率,却唯独受到压制而不表扬,这不是圣明君主杜绝疑虑、鼓励气节的意思啊。希望能交给主管部门进行商议。”皇上认为这是先帝在位时的事情,不再考虑。

冯奉世有九个儿子,四个女儿。长女冯媛被选入皇宫,成为元帝的昭仪,生下中山孝王。元帝驾崩后,冯媛为中山太后,随中山孝王来到封国。冯奉世的长子冯谭,太常举荐孝廉做了郎官,按照功劳次序补任为天水司马。冯奉世攻打西羌时,冯谭为校尉,跟随父亲出兵有功,还没封官就病死了。冯谭的弟弟冯野王、冯逡、冯立、冯参都做到大官。

冯野王,字君卿,跟从博士学习,通晓《诗经》。年少时因为父亲而任太子中庶子。十八岁时,上书希望能试任长安县令。宣帝认为他的志向奇怪,就询问丞相魏相,魏相认为不能同意。后来因为功劳次序补任当阳县令,迁任栎阳县令,后调任夏阳县令。元帝时,升迁为陇西太守,因为治理百姓的政绩突出,入朝担任左冯翊。一年多后,池阳县令并素来贪污,轻视冯野王是年轻的外戚,治理百姓的行为不改。冯野王部署督邮掾祋祤县人赵都立案考察,查得县令犯了监守自盗十金的罪过,逮捕收押。并不服从收押,赵都格杀了他。并的家人上书陈冤,事情交给廷尉处理。赵都到主管官吏面前自杀来证明与冯野王无关,京师的人都称赞他的威信,迁任为大鸿胪。

几年后,御史大夫李延寿病死,在位的人大多推举冯野王。皇上派尚书选择中二千石的官员,而冯野王的品行才能都排第一。皇上说:“我任用冯野王为三公,后世的人必定说我偏心后宫亲属,把冯野王当作例子。”就下诏说:“刚强坚毅,确实没有私欲,这是大鸿胪冯野王。能言善辩,可以出使四方,这是少府五鹿充宗。廉洁节俭,这是太子少傅张谭。现在任命少傅为御史大夫。”皇上从下级任用张谭,越过等级避嫌而不任用冯野王,因为他是昭仪的兄长。冯野王就叹息道:“别人都因为受到皇帝宠爱的妃子而尊贵,我们兄弟却唯独因此而卑贱!”冯野王虽然不做三公,但非常被器重,在当时很有名。

成帝即位,主管官员上奏称冯野王是国舅,不应该处在九卿的官位上,根据品级出朝担任上郡太守,加赐黄金一百斤。朔方刺史萧育上奏密事,推荐说:“冯野王的品行才能突出,在内足以考虑自身,在外足以考虑教化。我私下可惜冯野王是治理国家的人才,却不能辅佐朝廷,和朝中大臣并立。冯野王以前因为国舅而调出朝廷,因为贤德又调入朝廷,这就彰明国家乐于进用贤良啊。”皇上自从作为太子时就听说过冯野王。正好遇上他生病免职,又以原二千石的官职让他巡行治理黄河堤岸,于是任命为琅邪太守。当时,成帝的长舅阳平侯王凤担任大司马、大将军,辅政已经八九年了,当时屡次发生灾异,京兆尹王章讥讽王凤专权不能再任用,推荐冯野王代替王凤。皇上开始时接纳了他的建议,后来又诛杀了王章,这件事记载在《元后传》中。于是冯野王害怕而不安心,就生病了,三个月的病假满后,又继续上奏请假,与妻子儿女回到杜陵治病。大将军王凤指使御史中丞弹劾上奏冯野王请假养病而图自己安乐,带着虎符出界回家,奉行诏令不恭敬。杜钦当时在大将军幕府,向来推崇冯野王父子的品行才能,就向王凤呈上奏折,为冯野王说话:“我私下见到诏令说,二千石的官吏请假,经过长安拜谒,不分别予告和赐告。现在主管官员认为冯野王予告得以回去养病,赐告却不同意,这是一条法律两种等级,失去了减轻刑罚的意义。政绩考核三次最突出的给予予告,这是命令;有病满三个月赐告,这是皇帝赐恩的诏令。令告可以得到,恩赐的诏令却得不到,失去了轻重的差别。另外二千石官员生病赐告得以回家有旧例,不能离开守郡也没有明文规定。传说:‘功绩不清楚时给予奖赏,是为了普及恩德劝勉立功;过错不明显时应免去惩罚,是为了谨慎刑罚,不处理难以知晓的事情。’现在抛开法令与旧例而假托不恭敬的法令,十分违背过错不明显时应免去惩罚的道理。即使以二千石官吏守卫方圆千里的土地,担任军事要职,不应该离开守郡,将要制定刑罚来成为后世的法度,那冯野王的罪过,也在还没有制定法令之前。刑罚与赏赐要有信誉,不能不谨慎。”王凤不听,最终免去冯野王的职位。郡国中二千石的官员生病赐告不能回家,从此开始。

当初,冯野王继承父亲的爵位为关内侯,免职回家。几年后,年老,在家中去世。儿子冯座继承爵位,到了孙子因为中山太后的事情而断绝。

冯逡,字子产,通晓《周易》,太常察举孝廉做了郎官,补任谒者。建昭年间,选为复土校尉。光禄勋于永举荐他为茂才,担任美阳县令。因为功劳次序迁为长乐宫屯卫司马,清河都尉,陇西太守。治理百姓的政绩廉洁公正,四十多岁去世。担任都尉时,上书治理黄河堤岸的方略,记载在《沟洫志》中。

冯立,字圣卿,通晓《春秋》。因为父亲任为郎官,逐渐升迁为曹官。竟宁年间,因为国舅的身份调出朝廷担任五原郡属国都尉。几年后,升迁为五原太守,转任西河郡、上郡太守。冯立在官位上公正廉洁,治理百姓的政绩大略与冯野王相似,而多有智慧,待人宽厚,喜欢制定规章条令。官民都赞美冯野王、冯立轮流做太守,歌颂他们道:“大冯君,小冯君,兄弟相继为太守,聪明贤德,惠及官民,政绩如同鲁卫,仁德教化差不多,好比周公、康叔二君。”后来迁为东海太守,因为地势低下,气候潮湿而得了风湿病。天子听说后,迁冯立为太原太守。先后做过五个郡的太守,在任上都有政绩。年老在官位上去世。

冯参,字叔平,学习通晓《尚书》。年少时担任黄门郎给事中,宿卫皇宫十多年,冯参为人庄重严肃,喜好修饰仪容,行为恭谨温顺,非常值得观赏。冯参,是昭仪的小弟弟,行为又谨慎有礼,因为严肃而令人敬畏,始终不能亲近侍奉皇帝。竟宁年间,因为国舅的身份调出朝廷补任渭陵食官令。因为经常生病调任为寝中郎,有诏令让他不用做事。阳朔年间,中山王来朝见,冯参被拔擢为上河农都尉。因为生病免去官职,又任渭陵寝中郎。永始年间,越级升迁为代郡太守。因为边郡路途遥远,转任为安定太守。几年后,因为生病免职,又担任谏大夫,兼任护卫左冯翊都水。绥和年间,立定陶王为皇太子,因为中山王被废,所以封国舅冯参为宜乡侯,来安抚中山王。冯参到封国,上书希望到中山拜见中山王和太后。出行还没到而中山王去世了。中山王生病时,上奏称希望贬冯参的爵位,以关内侯的食邑留在长安。皇上哀怜他,下诏说:“中山孝王短命早死,希望以国舅宜乡侯冯参为关内侯,可以回家,我非常怜悯他。就让冯参回到京师,以列侯在朝中任职。”王家五侯都敬畏他。丞相翟方进也很重视他,屡次对冯参说:“事情的禁忌太过分了。您因为国舅被废,不得处在公卿的官位上,现在五侯的地位极为尊贵,与他们并列,您应该稍微降低身份礼节,表示有所尊重。而您非常注重修饰容貌,用威严对待他们,这不是用来表示比五侯低下而对自己有益的方法。”冯参本性喜好礼仪,始终不改变本来的操守。

不久后,哀帝即位,皇帝的祖母傅太后掌管朝政,追讨与冯参姐姐中山太后的仇怨,诬陷她有诅咒大逆的罪过,这件事记载在《外戚传》中。冯参因为同母应当连坐,谒者奉旨召见冯参到廷尉受审,冯参自杀。临死前,仰天叹息道:“我冯参父子兄弟都处在高位,自身被封侯,现在蒙受恶名而死,姐弟不敢自怜,只是哀伤没有脸面去见地下的先人!”被处死的有十七人,众人没有不怜悯他们的。冯氏宗族迁回老家。

班固评论说:《诗经》上说“堂堂的威仪真周正,美德和容貌内外合一”。宜乡侯冯参鞠躬尽瘁,品行端正,言行谨慎,可以说是正人君子了,最终却死于无辜,不能脱身,悲哀啊!奸邪小人作乱,贞洁贤良被害,自古以来就是这样。所以伯奇被流放,孟子受到宫刑,申生被缢而死,屈原跳下湘江,所以《小弁》这样的诗才会被写出,《离骚》这样的辞曲才会兴起。《诗经》上说:“心中忧伤,泪落而下。”冯参姐弟,也可以说是悲惨了!

原 文(www.daowen.com)

冯奉世,字子明,上党潞人也,徙杜陵。其先冯亭,为韩上党守。秦攻上党,绝太行道,韩不能守,冯亭乃入上党城守于赵。赵封冯亭为华阳君,与赵将括距秦,战死于长平。宗族繇是分散,或留潞,或在赵。在赵者为官帅将,官帅将子为代相。及秦灭六国,而冯亭之后冯毋择、冯去疾、冯劫皆为秦将相焉。

汉兴,文帝时冯唐显名,即代相子也。至武帝末,奉世以良家子选为郎。昭帝时,以功次补武安长。失官,年三十余矣,乃学《春秋》涉大义,读兵法明习,前将军韩增奏以为军司空令。本始中,从军击匈奴。军罢,复为郎。

先是时,汉数出使西域,多辱命不称,或贪污,为外国所苦。是时,乌孙大有击匈奴之功,而西域诸国新辑,汉方善遇,欲以安之,选可使外国者。前将军增举奉世以卫候使持节送大宛诸国客。至伊脩城,都尉宋将言莎车与旁国共攻杀汉所置莎车王万年,并杀汉使者奚充国。时匈奴又发兵攻车师城,不能下而去。莎车遣使扬言北道诸国已属匈奴矣,于是攻劫南道,与歃盟畔汉,从鄯善以西皆绝不通。都护郑吉、校尉司马憙皆在北道诸国间。奉世与其副严昌计,以为不亟击之则莎车日强,其势难制,必危西域。遂以节谕告诸国王,因发其兵,南北道合万五千人进击莎车,攻拔其城。莎车王自杀,传其首诣长安。诸国悉平,威振西域。奉世乃罢兵以闻。宣帝召见韩增,曰:“贺将军所举得其人。”奉世遂西至大宛。大宛闻其斩莎车王,敬之异于它使。得其名马象龙而还。上甚说,下议封奉世。丞相、将军皆曰:“《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国家,则颛之可也。奉世功效尤著,宜加爵士之赏。”少府萧望之独以奉世奉使有指,而擅矫制违命,发诸国兵,虽有功效,不可以为后法。即封奉世,开后奉使者利,以奉世为比,争逐发兵,要功万里之外,为国家生事于夷狄。渐不可长,奉世不宜受封。上善望之议,以奉世为光禄大夫、水衡都尉。

元帝即位,为执金吾。上郡属国归义降胡万余人反去。初,昭帝末,西河属国胡伊酋若王亦将众数千人畔,奉世辄持节将兵追击。右将军典属国常惠薨,奉世代为右将军典属国,加诸吏之号。数岁,为光禄勋。

永光二年秋,陇西羌彡姐旁种反,诏召丞相韦玄成、御史大夫郑弘、大司马车骑将军王接、左将军许嘉、右将军奉世入议。是时,岁比不登,京师谷石二百余,边郡四百,关东五百。四方饥馑,朝廷方以为忧,而遭羌变。玄成等漠然莫有对者。奉世曰:“羌虏近在竟内背畔,不以时诛,亡以威制远蛮。臣愿帅师讨之。”上问用兵之数,对曰:“臣闻善用兵者,役不再兴,粮不三载,故师不久暴而天诛亟决。往者数不料敌,而师至于折伤;再三发,则旷日烦费,威武亏矣。今反虏无虑三万人,法当倍用六万人。然羌戎弓矛之兵耳,器不犀利,可用四万人,一月足以决。”丞相、御史、两将军皆以为民方收敛时,未可多发;万人屯守之,且足。奉世曰:“不可。天下被饥馑,士马羸秏,守战之备久废不简,夷狄皆有轻边吏之心,而羌首难。今以万人分屯数处,虏见兵少,必不畏惧,战则挫兵病师,守则百姓不救。如此,怯弱之形见,羌人乘利,诸种并和,相扇而起,臣恐中国之役不得止于四万,非财币所能解也。故少发师而旷日,与一举而疾决,利害相万也。”固争之,不能得。有诏益二千人。

于是遣奉世将万二千人骑,以将屯为名。典属国任立、护军都尉韩昌为偏裨,到陇西,分屯三处。典属国为右军,屯白石;护军都尉为前军,屯临洮;奉世为中军,屯首阳西极上。前军到降同阪,先遣校尉在前与羌争地利,又别遣校尉救民于广阳谷。羌虏盛多,皆为所破,杀两校尉。奉世具上地形部众多少之计,愿益三万六千人乃足以决事。书奏,天子大为发兵六万余人,拜太常弋阳侯任千秋为奋武将军以助焉。奉世上言:“愿得其众,不须烦大将。”因陈转输之费。

上于是以玺书劳奉世,且让之,曰:“皇帝问将兵右将军,甚苦暴露。羌虏侵边境,杀吏民,甚逆天道,故遣将军帅士大夫行天诛。以将军材质之美,奋精兵,诛不轨,百下百全之道也。今乃有畔敌之名,大为中国羞。以昔不闲习之故邪?以恩厚未洽,信约不明也?朕甚怪之。上书言羌虏依深山,多径道,不得不多分部遮要害,须得后发营士,足以决事,部署已定,势不可复置大将,闻之。前为将军兵少,不足自守,故发近所骑,日夜诣,非为击也。今发三辅、河东、弘农越骑、迹射、佽飞、彀者、羽林孤儿及呼速累、嗕种,方急遣。且兵,凶器也,必有成败者,患策不豫定,料敌不审也,故复遣奋武将军。兵法曰大将军出必有偏裨,所以扬威武,参计策,将军又何疑焉?夫爱吏士,得众心,举而无悔,禽敌必全,将军之职也。若乃转输之费,则有司存,将军勿忧。须奋武将军兵到,合击羌虏。”

十月,兵毕至陇西。十一月,并进。羌虏大破,斩首数千级,余皆走出塞。兵未决间,汉复发募士万人,拜定襄太守韩安国为建威将军。未进,闻羌破,还。上曰:“羌虏破散创艾,亡逃出塞,其罢吏士,颇留屯田,备要害处。”

明年二月,奉世还京师,更为左将军,光禄勋如故。其后录功拜爵,下诏曰:“羌虏桀黠,贼害吏民,攻陇西府寺,燔烧置亭,绝道桥,甚逆天道。左将军光禄勋奉世前将兵征讨,斩捕首虏八千余级,卤马、牛、羊以万数。赐奉世爵关内侯,良邑五百户,黄金六十斤。”裨将、校尉三十余人,皆拜。

后岁余,奉世病卒。居爪牙官前后十年,为折冲宿将,功名次赵充国。

奋武将军任千秋者,其父宫,昭帝时以丞相征事捕斩反者左将军上官桀,封侯,宣帝时为太常,薨。千秋嗣后,复为太常。成帝时,乐昌侯王商代奉世为左将军,而千秋为右将军,后亦为左将军。子孙传国,至王莽乃绝云。

奉世死后二年,西域都护甘延寿以诛郅支单于封为列侯。时丞相匡衡亦用延寿矫制生事,据萧望之前议,以为不当封,而议者咸美其功,上从众而侯之。于是杜钦上疏,追讼奉世前功曰:“前莎车王杀汉使者,约诸国背畔。左将军奉世以卫候便宜发兵诛莎车王,策定城郭,功施边境。议者以奉世奉使有指,《春秋》之义亡遂事,汉家之法有矫制,故不得侯。今匈奴郅支单于杀汉使者,亡保康居,都护延寿发城郭兵屯田吏士四万余人以诛斩之,封为列侯。臣愚以为比罪则郅支薄,量敌则莎车众,用师则奉世寡,计胜则奉世为功于边境安,虑败则延寿为祸于国家深。其违命而擅生事同,延寿割地封,而奉世独不录。臣闻功同赏异则劳臣疑,罪钧刑殊则百姓惑;疑生无常,惑生不知所从;亡常则节趋不立,不知所从则百姓无所措手足。奉世图难忘死,信命殊俗,威功白著,为世使表,独抑厌而不扬,非圣主所以塞疑厉节之意也。愿下有司议。”上以先帝时事,不复录。

奉世有子男九人,女四人。长女媛以选充后宫,为元帝昭仪,产中山孝王。元帝崩,媛为中山太后,随王就国。奉世长子谭,太常举孝廉为郎,功次补天水司马。奉世击西羌,谭为校尉,随父从军有功,未拜病死。谭弟野王、逡、立、参至大官。

野王,字君卿,受业博士,通《诗》。少以父任为太子中庶子。年十八,上书愿试守长安令。宣帝奇其志,问丞相魏相,相以为不可许。后以功次补当阳长,迁为栎阳令,徙夏阳令。元帝时,迁陇西太守,以治行高,入为左冯翊。岁余,而池阳令并素行贪污,轻野王外戚年少,治行不改。野王部督邮掾祋祤赵都案验,得其主守盗十金罪,收捕。并不首吏,都格杀。并家上书陈冤,事下廷尉。都诣吏自杀以明野王,京师称其威信,迁为大鸿胪。

数年,御史大夫李延寿病卒,在位多举野王。上使尚书选第中二千石,而野王行能第一。上曰:“吾用野王为三公,后世必谓我私后宫亲属,以野王为比。”乃下诏曰:“刚强坚固,确然亡欲,大鸿胪野王是也。心辨善辞,可使四方,少府五鹿充宗是也。廉洁节俭,太子少傅张谭是也。其以少傅为御史大夫。”上繇下第而用谭,越次避嫌不用野王,以昭仪兄故也。野王乃叹曰:“人皆以女宠贵,我兄弟独以贱!”野王虽不为三公,甚见器重,有名当世。

成帝立,有司奏野王王舅,不宜备九卿,以秩出为上郡太守,加赐黄金百斤。朔方刺史萧育奏封事,荐言:“野王行能高妙,内足与图身,外足以虑化。窃惜野王怀国之宝,而不得陪朝廷与朝者并。野王前以王舅出,以贤复入,明国家乐进贤也。”上自为太子时闻知野王。会其病免,复以故二千石使行河隄,因拜为琅邪太守。是时,成帝长舅阳平侯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辅政八九年矣,时数有灾异,京兆尹王章讥凤颛权不可任用,荐野王代凤。上初纳其言,而后诛章,语在《元后传》。于是野王惧不自安,遂病,满三月赐告,与妻子归杜陵就医药。大将军凤风御史中丞劾奏野王赐告养病而私自便,持虎符出界归家,奉诏不敬。杜钦时在大将军莫府,钦素高野王父子行能,奏记于凤,为野王言曰:“窃见令曰,吏二千石告,过长安谒,不分别予赐。今有司以为予告得归,赐告不得,是一律两科,失省刑之意。夫三最予告,令也;病满三月赐告,诏恩也。令告则得,诏恩则不得,失轻重之差。又二千石病赐告得归有故事,不得去郡亡著令。传曰:‘赏疑从予,所以广恩劝功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阙难知也。’今释令与故事而假不敬之法,甚违阙疑从去之意。即以二千石守千里之地,任兵马之重,不宜去郡,将以制刑为后法者,则野王之罪,在未制令前也。刑赏大信,不可不慎。”凤不听,竟免野王。郡国二千石病赐告不得归家,自此始。

初,野王嗣父爵为关内侯,免归。数年,年老,终于家。子座嗣爵,至孙坐中山太后事绝。

逡字子产,通《易》,太常察孝廉为郎,补谒者。建昭中,选为复土校尉。光禄勋于永举茂材,为美阳令。功次迁长乐屯卫司马,清河都尉,陇西太守。治行廉平,年四十余卒。为都尉时,言河堤方略,在《沟洫志》。

立字圣卿,通《春秋》。以父任为郎,稍迁诸曹。竟宁中,以王舅出为五原属国都尉。数年,迁五原太守,徙西河、上郡。立居职公廉,治行略与野王相似,而多知有恩贷,好为条教。吏民嘉美野王、立相代为太守,歌之曰:“大冯君,小冯君,兄弟继踵相因循,聪明贤知惠吏民,政如鲁、卫德化钧,周公、康叔犹二君。”后迁为东海太守,下湿病痹。天子闻之,徙立为太原太守。更历五郡,所居有迹。年老卒官。

参字叔平,学通《尚书》。少为黄门郎给事中,宿卫十余年,参为人矜严,好修容仪,进退恂恂,甚可观也。参,昭仪少弟,行又敕备,以严见惮,终不得亲近侍帷幄。竟宁中,以王舅出补渭陵食官令。以数病徙为寝中郎,有诏勿事。阳朔中,中山王来朝,参擢为上河农都尉。病免官,复为渭陵寝中郎。永始中,超迁代郡太守。以边郡道远,徙为安定太守。数岁,病免,复为谏大夫,使领护左冯翊都水。绥和中,立定陶王为皇太子,以中山王见废,故封王舅参为宜乡侯,以慰王意。参之国,上书愿至中山见王、太后。行未到而王薨。王病时,上奏愿贬参爵以关内侯食邑留长安。上怜之,下诏曰:“中山孝王短命早薨,愿以舅宜乡侯参为关内侯,归家,朕甚愍之。其还参京师,以列侯奉朝请。”五侯皆敬惮之。丞相翟方进亦甚重焉,数谓参:“物禁太甚。君侯以王舅见废,不得在公卿位,今五侯至尊贵也,与之并列,宜少诎节卑体,视有所宗。而君侯盛修容貌以威严加之,此非所以下五侯而自益者也。”参性好礼仪,终不改其恒操。

顷之,哀帝即位,帝祖母傅太后用事,追怨参姊中山太后,陷以祝诅大逆之罪,语在《外戚传》。参以同产当相坐,谒者承制召参诣廷尉,参自杀。且死,仰天叹曰:“参父子兄弟皆备大位,身至封侯,今被恶名而死,姊弟不敢自惜,伤无以见先人于地下!”死者十七人,众莫不怜之。宗族徙归故郡。

赞曰:《诗》称“抑抑威仪,惟德之隅”。宜乡侯参鞠躬履方,择地而行,可谓淑人君子,然卒死于非罪,不能自免,哀哉!谗邪交乱,贞良被害,自古而然。故伯奇放流,孟子宫刑,申生雉经,屈原赴湘,《小弁》之诗作,《离骚》之辞兴。经曰:“心之忧矣,涕既陨之。”冯参姊弟,亦云悲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