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吴越文化揭秘:对国名戊的坚守,铭刻着夷俗与神圣

吴越文化揭秘:对国名戊的坚守,铭刻着夷俗与神圣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史学家研究,越国“夷俗”最浓,国名却毫无“夷俗”痕迹,对其国号“戊”的执着坚持,象坚守某一神圣的原则。传世与出土的越国铜器铭文,从不自号“於越”或其他任何对音,而是清一色的一个“戊”字,其单音达百分之百。

吴越文化揭秘:对国名戊的坚守,铭刻着夷俗与神圣

据史学家研究,越国“夷俗”最浓,国名却毫无“夷俗”痕迹,对其国号“戊”的执着坚持,象坚守某一神圣的原则。传世与出土的越国铜器铭文,从不自号“於越”或其他任何对音,而是清一色的一个“戊”字,其单音达百分之百。仅此一项,就足以推翻“越人自名於越”的二千年成说。那么,於越(于越)之名最早见于何时呢?

春秋·定公五年》:“於越入吴。”历史上,于越又称“大越”、““内越”,在百越中是发展较早的一支,文明程度也比较高。据《国语·越语上》记载,早期越人的活动范围南至于今天浙江诸暨,北到嘉兴,东到宁波鄞县,西到太湖

早在旧时器时代,越的先民就已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繁衍。1963年,考古工作者在浙江建德县(原寿昌县)发现了一枚古人类牙齿和哺乳动物化石。经测定,这枚人类牙齿化石距今已有五万年之久,属新人阶段。与现代人的身体结构,牙齿结构差别不大。这个被称为“建德人”的古人便是目前已知的越人的最早祖先。

新石器时代,越文化的土壤又培育出河姆渡文化、马家文化、良渚文化……其中,以河姆渡文化最为著名。河姆渡文化遗址,位于杭州湾以南宁绍平原上的余姚县河姆渡村。毗邻四明山麓、坐落在姚江之阴。遗址的东、西两面是广袤的平原,周围有湖沼、丘陵、山地,山青水秀,地肥水美,既可渔猎,又可农耕,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古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经1973年和1977年两次挖掘,测定遗址的总面积为40,000平方米,现在已经挖掘了2,600多平方米,河姆渡文化遗址上下叠积着四个文化层,其中,第三、四层内容丰富,特征鲜明,面貌崭新。据碳十四测定,第四文化层年代距今约七千年。

1979年,浙江省考古研究工作者根据新的发掘材料,认为河姆渡四个地层之间,前后的因袭关系很清楚,一些基本的文化特征贯串四层的始终。主张把四个文化层都命名为河姆渡文化。其第四层为河姆渡第一期文化,第三层为河姆渡第二期文化,第二层为河姆渡第三期文化,第一层为河姆渡第四期文化。第一、二期(即第四、三层)为早期;第三、四期(即第二、一层)为晚期。河姆渡文化的范围主要在浙江宁绍平原东部,宁波的妙山八字桥有河姆渡第一、二层文化遗存;舟山群岛的定海有第二层文化遗存;余姚牛山和慈溪童家岙有三、四层文化遗存;唐家墩有第一层文化遗存。此外,余姚的茅湖、鄞县的辰蛟、丹山的白泉等地也都有河姆渡文化遗迹河姆渡遗址的发掘,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古代越人的生活画卷,也把越文化诞生的遗痕展示给我们。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石、骨、木、陶质的各种生产工具,达数千件,许多骨、木器具式样新颖,制作精巧,在我国还是首次见到。其中,成批的骨耜是主要的农业生产工具,也是河姆渡文化典型器物之一。这些骨器多数是用牛、鹿等偶蹄动物的肩胛骨制成。在河姆渡遗址的四个文化层中,第四层不但年代最早而且堆积最厚,内涵最丰富,仅骨耜就出土了一百七十六件。并且,第一期挖掘就出土十多万片陶片,可复原的陶器和骨器、木器、石器工具达千件以上。

稻作文化是越文化的一个标志。第四层还发现有大量人工栽培的稻谷、谷壳、稻杆和稻叶等的堆积,一般厚20—50厘米,最厚处超过1米。其数量之多,保存之完整在新石器考古史都是少有的。河姆渡稻谷遗物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人工栽培稻,也是亚洲最古老的水稻实物遗存。这说明当时的农业已进入耜耕——熟荒耕作制阶段,告别了火耕——生荒耕作制阶段,河姆渡稻属籼亚种晚稻型水稻,说明我国是世界上稻作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www.daowen.com)

第四层还发现了大量的木桩、梁、柱等木构残件,总数有数千件之多,其中有大量榫卯残件。学者判断这是属于干栏式长屋的构件。这种长屋长度在23米以上,进深约7米,全体氏族成员都住在这里。这是我国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榫卯结构和干栏式建筑。所谓干栏式建筑是以桩木为基础,其上架设大、小梁以承托楼板,构成架空的建筑座基,上边再立柱、架梁、盖顶、建成高于地面的楼层。这是江南多雨地区有代表性的建筑形式。

在第四层中,彩陶的烧成,木桨的使用,玉质和象牙制作的艺术品等,都令人叹为观止。在第三层中,出土了一件瓜棱形圈足木质漆碗,外表有薄层朱红涂料,微显光泽,经用化学方法和光谱分析,鉴定为生漆。这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涂漆制品。在第二层中,发现一口木构浅水井,这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水井遗存。另外,第四、三层中出土有玉质的、璜、管、珠等,是我国发现最早的玉器。

拥有丰富的原始艺术,是河姆渡遗址令人瞩目的特色。河姆渡人用捏塑、雕刻等办法,制作了大量陶、骨、木、象牙、玉石等原始艺术珍品。其中象牙雕刻尤为精致。河姆渡的艺术风格是写实朴素的,只有鸟的形象富于幻想,是写意的,变形的。在河姆渡人的精神生活中,鸟占有特殊的位置。这从文明时代的吴越人崇拜鸟图腾来看,河姆渡人也可能有对鸟的图腾崇拜

河姆渡文化的发现,是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考古工作的最重大突破。以往,人们认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河姆渡文化证实了我国古代文化的多源性,证实了长江下游是我国早期文化的另一个中心,有它自己独立发展的过程。

继河姆渡文化之后,在杭州湾以北,太湖周围地区先后发现了罗家角文化遗存,马家浜文化遗存,良渚文化遗存,它们之间有着相互继承的关系,都具有原始稻作文化的特点。越的先民们,正是在这片土地上一点点地开垦,一步步地迈进,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越文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