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吴越文化的传承:剑与温柔

吴越文化的传承:剑与温柔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太伯与仲雍来到吴地,尊崇吴地风俗,断发文身,以吴地族名“句吴”为号。有人从怀疑“太伯奔吴”进而否认吴为周裔。近年也有学者认为“吴为周后说”完全“无稽”,是在吴成为中原大国的“夫差时代”编造出来的。总之,对“太伯奔吴”存在着两种极端的看法,一是认为在古公时代,太伯、仲雍已经到达江南;另一是压根儿否认吴为周裔。“吴为周后”说,早在夫差时代以前已经存在,而且并非吴人自吹。

吴越文化的传承:剑与温柔

太伯是周王古公宁父的长子,周王朝实行的是长子继承制,古公宁父的王位,日后理当由太伯继承。但古公宁父偏爱幼子季历,但这一做法不合乎礼制,《史记·吴太伯世家》说:“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为了成全父亲的愿望,太伯与其弟仲雍商议一起出走,于是“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太伯与仲雍来到吴地(今无锡梅里一带),尊崇吴地风俗,断发文身,以吴地族名“句吴”为号。

但是,“太伯奔吴”这段传说,却遭到了史学家们的怀疑。有人从怀疑“太伯奔吴”进而否认吴为周裔。近年也有学者认为“吴为周后说”完全“无稽”,是在吴成为中原大国的“夫差时代”编造出来的。总之,对“太伯奔吴”存在着两种极端的看法,一是认为在古公时代,太伯、仲雍已经到达江南;另一是压根儿否认吴为周裔。

但不管这两种观点如何,《史记》的材料包含着一个基本事实——吴国的统治者确实是周人的后裔。“吴为周后”说,早在夫差时代以前已经存在,而且并非吴人自吹。后来的考古材料也证明了这一点。宁镇及其附近地区大量西周墓的相继发现,纠正了文献记载的一个错误,即周人初到江南的时间不是商代、先周的古公时期,而是西周成王、康王年间,因为现已发现的江南周文化遗存,其年代未有早于这个时候的。按一般情理推测,与中原形制相同的青铜器,在江南出现的时间应该略晚于中原。这些考古新发现还纠正了一般文献记载的另一个错误,即周人初到江南的地点,不是无锡、苏州一带。而是宁镇至皖南一带。

那么,太伯、仲雍的奔吴,对吴文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www.daowen.com)

首先,促进了吴文化与周文化相融合。虽然太伯、仲雍到吴地后,断发纹身,从表面上看是尊从吴地文化,但在这后面,周文化的影响,涉及到吴文化的方方面面,与土著文化相融合,形成了新的发展了的吴文化。

中原先进的耕作技术的传入,促进了吴地农业的发展,筑城技术推动了吴地城堡乃至日后城市的出现与发展。

吴地在太伯来前,铸造业并不发达,工艺也很落后,只能铸造小型的青铜器,太、仲为吴地带来先进的铸造技术,使吴在周初,青铜铸造业达到顶盛。许多青铜器与中原所造器物相差无几,吴人在吸收中原先进技术的同时,并不照抄照搬,而是把自己的丰富想象和智慧运用出来,如在鬲上加上羊角把,在器物的造型和纹饰上也以本土风格为主,器形仿中原形制而饰以曲体小曲,风格细腻,使用云雷纹、蟠虫纹等具有南方特点的纹饰,将中原文化有机地融入本地文化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