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智能教育: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

智能教育: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对于决定中国新型工业化命运的各行各业需要的智能型人才,尤其是高、精、尖的智能型专门人才,一方面要注重引进;另一方面要立足于中国高等教育的本体性改革,开启智能教育实践,大力提升教育质量,进行大批量的培养。

智能教育: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

中国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实现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而不论是新型工业化的基本实现,还是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实现,都需要高等教育现实发展的具体支持,需要新的智能型人才。没有相应的高等教育的支撑,新型工业化的基本实现和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实现,都是难以做到的。这就是承担改变高等教育落后面貌重任的高等教育本体性改革具有的现实必要性。

经过智能教育改革,跟上智能时代发展要求,走出落后面貌的高等教育将为中国的新型工业化基本实现提供可满足各行各业需要的优秀的智能型人才。新型工业化要求中国经济必须转型升级。在这种转型升级之中,最重要的是实现主要依靠一般的技能型人才支撑经济发展向主要依靠新型的智能型人才支撑经济发展的转变。可以说,迄今为止,在中国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中,一直是依靠一般的技能型人才支撑经济发展的。大批的技能型人才是各个企业安身立命的顶梁柱,鲜有智能型人才挑大梁的。几年前,在广州举办的第113届广交会释放出的积极信号是,由于成本上升、贸易冲突增加、企业利润已由依靠制造力向依靠创造力转移,中国企业不能再生存在一厢情愿的旧梦中,必须开动脑力转型升级。因为按照“微笑曲线”的理论,产品的附加值主要体现在企业活动的两端,即设计阶段和销售阶段,生产制造阶段的附加值最低。所以,发起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进入国际竞争领域,中国的各行各业企业必须着力提高设计能力,打通经济动脉梗阻。事实表明,在产品的制造与销售中,中国企业的产品需要更多的创意,这样才能够获得较大的利润空间,支撑企业更好地生存与发展。为此,对于未来实现新型工业化,中国制造应期待更多“中国智造”。制造与智造,一字之差,天壤之别。在主要依靠一般的技能型人才支撑经济发展的模式下,是不可能实现智造的,因为没有智能型人才来作支撑,经济的发展上不了这个档次。而上不了这个档次,企业产品就只能是在低价位徘徊,企业收益也就无法获得更大的增长空间。就此而言,在中国经济今后的发展之中,面对实现新型工业化的挑战,为积累更好更强的发展后劲和竞争力,在目前形势下,必须尽快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积极地推动经济转型和企业的升级,由主要依靠一般的技能型人才支撑经济发展向主要依靠智能型人才支撑经济发展转变。而对于决定中国新型工业化命运的各行各业需要的智能型人才,尤其是高、精、尖的智能型专门人才,一方面要注重引进;另一方面要立足于中国高等教育的本体性改革,开启智能教育实践,大力提升教育质量,进行大批量的培养。(www.daowen.com)

农业现代化是工业化的基础。同样,经过智能教育改革,跟上智能时代发展要求,走出落后面貌的高等教育将来也要为中国基本实现新型农业现代化提供优秀的智能型人才。这些将投身于农业领域的优秀的智能型人才,就是为满足中国建设现代农业需要而培养的新型农民。新型农民是实现中国新型农业现代化的主体力量,培育新型农民是推进中国新型农业现代化的核心要求。大力培育和扶持新型农民,首先需要国家财政设立专门的扶持资金。充足的资金是培育人才的经济保障,这关系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建设,关系到中国社会是否能够顺利转型。所以,在目前情况下,国家要实现工业化,要顺利实现社会转型,就必须提供扶持新型农民的资金,以便新型农民顺利创业,走上现代农业建设之路。其次,国家需要全面完善现代农业建设的农田条件。要通过政策修订,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要妥善安排已经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村人口养老生活。要改造农村生活环境,注重生态保护,发展现代交通,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使新型农民可以安居乐业。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国家需要大力发展农业高等教育。将大力发展农业高等教育融入高等教育改革之中。尤其是要将提高农业高等教育质量落实到推进高等教育的本体性改革之中。建设现代农业,必须先行实现农业劳动主体的转变,扎扎实实地培育新型农民。新型农民必须接受高等农业教育,懂得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懂得农业经济的市场化运作,并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法律意识。现在,有的地方鼓励大学生回乡创业,有很积极的超前意识和实践意义,但是,这些大学生很少是农学专业的大学生,他们的农业生产知识几乎是空白的,而且还很少有专门从事粮食生产的大学生,并不太符合新型农民的要求。所以,今后建设现代农业,必须在发展农业高等教育方面下功夫,专门培养新型农民,培养智能型的具有专业能力的新型农民。为此,国家须大力发展农业高等职业教育和开展农业科技研究。这是中国实现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因此,在当前的高等教育改革中,必须给予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落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