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社会心理学课程:培养智能人才,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

社会心理学课程:培养智能人才,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因此,社会心理学也是培养智能人才必不可少的一门通识课程。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是目前根据高校规定所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社会心理学课程的开设是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继续,而不是取代。开设较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更有深度的社会心理学课程,对于解决大学生的实际心理问题是十分有益的,也可以使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现代社会。

社会心理学课程:培养智能人才,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个体社会心理现象指受他人和群体制约的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如人际知觉、人际吸引、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顺从等。群体社会心理现象指群体本身特有的心理特征,如群体凝聚力、社会心理气氛、群体决策等。因此,社会心理学也是培养智能人才必不可少的一门通识课程

实施智能教育,开设社会心理学课程,是在现有的大学心理健康课的基础上进行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是目前根据高校规定所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社会心理学课程的开设是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继续,而不是取代。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学教育,不应因开设社会心理学课程而取消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也不应因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课而取消社会心理学课程。在大学生入校学习的第一学年,可以上学期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下学期开设社会心理学课程。这样,学生们可以学习一年的心理学课程。由于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方式灵活,课堂互动环节多,学习小组讨论多,还有教学视频的播放,学生们是比较愿意学习的,也会积极地配合老师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堂活动。因此,在学习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之后,再学习社会心理学,也会受到学生们欢迎。实际上,学生在大学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的心理问题,有些是由于社会现象的复杂而引起学生不良的心理反应,有些是家庭的变故造成学生的心理问题,还有许多是由于青春期生理变化引起的心理变化,等等。开设较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更有深度的社会心理学课程,对于解决大学生的实际心理问题是十分有益的,也可以使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现代社会。

社会心理学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社会心理学与人类价值观,社会思维,社会中的自我,社会信念与判断,如何理解他人,社会生活中的准确判断,行为和态度,社会影响,人类的自然天性和社会文化多样性,进化与性别,文化与性别,社会的从众问题,说服问题,群体影响问题,社会关系问题,社会偏见,攻击行为,吸引和亲密,利他,冲突与和解,社会心理学在临床领域中的应用,社会心理学在司法领域中的应用,社会心理学与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等等。这是一门引进的课程,其围绕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讲述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而引入中国的大学之后,其更多地保留了共性的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使这门课具有反映人类共同性的特征。在这方面,可以不强调中国人的特色,而只以人的共同基本感情为认识对象,这样就能够使社会心理学的学习具有最广泛的适应性,也可使学习者能够更好地了解人的一般性,能够更加理性地与别人及各种各样的社会群体沟通。这就不是单纯地在社会层面认识社会问题,而是可以深入社会心理的层面把握社会存在的复杂性,如此的学习过程对于受教育者是一种思想认识的切实的升华过程,这也是在智能教育中开设这门课程所要达到的目的。(www.daowen.com)

作为智能教育通识课程主干模块的社会心理学课程,不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都应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解决学生们的实际问题上,使学生们能够用学习到的心理学知识有效地解决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为此,组织学生在课堂学习教材之外,教师还必须从实际出发设计若干问题供学生们思考或讨论。比如在教学实践中,设计以下问题:大学生在校园里会遇到哪些不安全因素?除去父母,还有谁最应该对你负责?接受智能化的高等教育对于大学生意味着什么?现时代的大学生怎样才能每一天都过得很开心?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具有怎样的正能量?一位大学生应当怎样学习才能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毕业生而顺利地实现就业?一位大学生应当怎样宣泄自己的情绪并避免闹情绪?在校期间,大学生应有怎样的情感生活?一位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对他人的包容限度在哪里?面对社会中的负面因素,大学生是否一定要讲文明礼貌?大学期间,应当如何培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一个人应当如何从心理成熟走向思想成熟?一个人如何才能做到心满意足?孝敬父母是否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你认为现代社会应当怎样尊重个人隐私?人们为何不可羡慕非法牟利和不劳而获?为什么说自食其力是人生本分和幸福源泉?为什么说遵纪守法与道德约束是不同水平的社会要求?

由于联系实际情况可以将社会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引向深入,开设这门课程的教学要求是让学生感到学过这门课与没有学过这门课就是不一样。这样讲,就不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通过考试的问题了,而是要通过教学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有触及自己思想灵魂的真实感受。按照这一标准衡量,讲好这门课应当是很不容易的。为了讲好这门课,每一位任课教师都需要下很大的功夫。毋庸讳言,无论教师有多么高的水平,轻轻松松地念念教材是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的。而教师有没有下功夫,那是很容易区分的。真正下功夫的教师,会完全吃透教材,理顺教材的思想脉络,做出细致的教学大纲,列清每一堂课的教学重点、要点与难点;会设计出一套完整的联系实际的课堂讨论题和课下思考题;会很好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并对学生的讨论做出适当的引导;会制作出到位的社会心理学教学软件;会将这门课教成深受学生喜爱的课程,使学生每周都盼望上这门课,在课程结束之后与学生们结下深厚的情谊。相反,如果教师的功夫下得不够,那么这门课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毫无用处,跟自己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即使教师经常在课堂上放映教学视频材料,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不到这门课的教学作用,达不到实施智能教育的目的。对这样的情况,是需要极力避免的。所以,关键不在于课程本身,而在于配置能够下大功夫的任课教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