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智能人才稀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探讨

智能人才稀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探讨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适应智能时代,需要大批智能人才,而现在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最缺少的恰恰就是智能人才。据市委副秘书长、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招才局局长李雄伟介绍,市委市政府将“浙中人才谷”确立为推进进化网络经济人才建设的抓手,着力为解决我市网络经济发展紧缺急需人才问题定制了一系列人才政策。经过几个月的酝酿、调研和充分讨论,《关于加快网络经济人才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

智能人才稀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探讨

适应智能时代,需要大批智能人才,而现在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最缺少的恰恰就是智能人才。各地对于智能人才已开始给予高度重视,都在想方设法地引进智能人才,如2014年7月15日《金华晚报》有如下报道。

打造“浙中人才谷”金华进行时 给予网络经济特殊人才“一号待遇”

6月14日,海外高层次人才“智汇义乌”暨海高会电子信息分会年会在义乌举行。市委副书记、市长暨军民向与会者介绍说,金华市委、市政府积极培育和发展网络经济“一号产业”,努力打造网络经济强市。他指出,发展网络经济,人才始终是关键因素。首批“双龙计划”成效初显,第二批“双龙计划”共收到133个人才(团队)项目申请,项目数量和质量均有较大突破。我市还制定了加快网络经济人才发展的相关意见,给予网络经济特殊人才“一号待遇”。此次会议还提出,各县(市、区)要强力延揽网络电商人才,服务“一号产业”发展,打造“浙中人才谷”。

本报于2014年3月25日在报道中提出欲造“浙中硅谷”先造“浙中人才谷”,该报道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批示。据市委副秘书长、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招才局局长李雄伟介绍,市委市政府将“浙中人才谷”确立为推进进化网络经济人才建设的抓手,着力为解决我市网络经济发展紧缺急需人才问题定制了一系列人才政策。经过几个月的酝酿、调研和充分讨论,《关于加快网络经济人才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该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浙中人才谷”建设正式启动。

创业、平台、引才等多个层面 为网络经济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

上周,市人才办的工作人员专程来到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调研,听取师生关于《关于加快网络经济人才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意见和建议。

该院院长陈海荣认为,该意见从鼓励创业、建设平台、引进高端人才等多个层面,为网络经济人才提供了全程保姆式的服务,也给改革中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供了改革方向。我市高校资源丰富,每年有数万大学毕业生,如何提升大学生就业率、创业率,除了高校要体现教育改革让课程更接地气,大学生提升就业、创业的能力外,政府的相关政策也至关重要。

记者注意到,该意见的第一条就是鼓励网络经济人才自主创业,支持市区现有园区设专区,建立大学生网络经济创业园,鼓励全日制高校毕业生入园创办网络经济企业,经市人力社保局、市网络经济局认定,享受三年办公用房和仓储用房房租补贴,享受创业启动资金资助、贴息贷款和有关奖励等。

据介绍,我市大学生自主创业率不到2%,也就是说每年3万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只有600人,在金华的创业项目就更少了。激发创业热情,让大学生创业项目层出不穷,是我市网络经济发展任务的重中之重。

反观在我省与我市并称网络经济双子座杭州,大学生创业热情要高很多。据统计,截至2013年年底,杭州全市大学生创业企业达7529家,创业大学生1.6万余人,带动就业3.1万人,营业收入超百万元以上的大学生创业企业192家。到今年5月底,全市又新增大学生创业企业719家,创业大学生1592人,带动就业2889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35.92%、38.07%和31.26%。

在整体经济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杭州的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之所以仍保持这样的强劲势头,与杭州近年来的一系列引领大学生创业的举措密切相关。从2008年起,杭州相继实施了2008年至2010年、2011年至2013年两轮大学生创业三年行动计划,累计出台有关鼓励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40余项,并在全国率先出台扶持网络就业创业的政策和网上创业认定标准。

截至目前,杭州已建立15个市级大学生创业园,全市创业园提供的大学生创业场地28万平方米,入园大学生创业企业超过2400家,并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各类资金申请、企业登记注册、政策咨询、商务融资等“一站式”服务。在“纯公益、纯网络、全方位孵化”的杭州网尚创业园,创业大学生“拎包即可入住”。创业园内设有独立创业工作室、创业苗圃、培训室、文印室、摄影室、小邮局、仓库等功能区域,还能免费得到网上创业培训、导师跟踪指导等系列配套服务。

培育一批高成长网络经济“瞪羚企业”

该意见的第二条提出:培育一批高成长网络经济“瞪羚企业”。瞪羚,一种善于跳跃和奔跑的动物,据说,它跑动时速可以达到80公里,但不觉得累。“在中关村、武汉的光谷都提出瞪羚企业培育计划。此番我市将‘瞪羚企业’作为网络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与国内先进地区接轨和向全国乃至全球的胸怀展示。”金华电子商务创业园董事席璟彤分析道。

“瞪羚企业”的成长需要环境和土壤。在北京创业的李华在我市创办了一家企业。在她看来,我市网络经济已经具备了培育和发展“瞪羚企业”的基础。据市网络经济局统计,2013年,全市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1816亿元,同比增长90%,实现网络零售额668亿元,同比增长123%,占全省份额的17.5%,总量、增幅和占比均居全省第二位。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主营收入250亿元,增长32%,总量居全省第二。一季度,我市新增网络经济企业2915家(公司876家、个体工商户2039户),完成电子商务交易额486亿元,网络零售额162亿元,均增长80%左右,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主营收入66.5亿元,增长30%左右;全市快递业务量达1.03亿件,同比增长101.1%,比去年同期翻了一倍。网络经济增长势头与规模集聚效应初显。(www.daowen.com)

上周在港交所上市的9158母公司天鸽互动,不仅股价坚挺,还受到各方资金的关注。其实,四五年前,这家企业还名不见经传。9158的财报就很能说明问题。9158在2013年的营收为5.4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2011年这一数据为3.84亿元人民币,2012年为4.56亿元人民币。由此可见9158就是一个典型的“瞪羚企业”,从名不见经传到上市,其成长具有很大的爆发性。

谁会是下一匹金华网络经济的黑马?虽然很难预测,但是一批类似的企业已经发展起来。比如5173旗下的施乐会、8848药房网,还有合丰科技、银付通等,它们都已经成为一只只瞪羚,只待机会成熟就一跃成为网络经济的明星企业。

变“民工经济”为“大学生经济”

我市网络经济资深人士陈怀认为,金华要像杭州一样,尽快推动信息服务产业取代传统经济,使产业转换升级,而转换升级的第一要务是抓住“大学生”。要制定一系列信息产业人才专门政策,让“大学生”来金华集聚,让大学从边缘到经济的中心,让新经济尽快在金华发展起来。现在,我们要让浙师大等院校的大学生都喜欢留在金华,而且让全国各地的大学生、研究生、留学生都愿意来到金华。金华要从“民工经济”(传统制造业)转化成为“大学生经济”(网络经济产业)。

陈怀的期待成为现实,《关于加快网络经济人才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正是切中了“大学生经济”这个关键点。陈怀说,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都是高科技加大量的现代服务业。在华东,网络经济已经形成产业链,各个城市的分工也明显不同,上海以市场为主,杭州以研发为主,而金华则以现代服务业为主。比如5173,在金华的2000多名员工就是以客服、呼叫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业态。所以,金华招商引人,除了高端人才,更为重要的是吸引普通大学生、大专生。无锡去年花了1亿元,吸引3万大学生在无锡就业。他们采取税收上“一免二减半”的政策,给大学生每月500元、硕士600元、博士800元的生活补助。在我市发布的《关于加快网络经济人才发展的若干意见》中,生活补助限定在高端人才,并有工作年限和薪酬等限定条件。陈怀认为,我市网络经济需要高端人才,但更为迫切也更为现实的做法是吸引普通人才,因此政策应该是普惠制的。[3]

当然,浙江金华将大学生视为今后网络经济发展依托的主要力量是完全正确的,为此进行人才汇集的努力也是完全有必要的。但现实表明,现在能够称得上是智能人才的大学生总体上还是不足的。各地一方面需要智能型大学生,另一方面又深切地感受到智能型大学生的稀缺。

因而,真正的有识之士都在抢先一步网罗和搜集智能型大学生,想方设法吸引智能型而不是技能型大学生来本地贡献他们的智慧。比如上海的浦东新区是一片开放的热土,就在这片热土上,其中一个镇也在积极地吸引智能型的大学生,与百家高校合作,欲领先其他地区一步。《浦东时报》对此进行了报道。

“针对川沙新镇国际化、智慧化、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战略和愿景,你有怎样的创意策划?”“联系迪士尼落户川沙这一发展机遇,从配套服务迪士尼的角度,你有哪些建议性的策划方案?”“川沙新镇将大力发展国际智慧旅游业、国际智慧产业等新兴行业,你的创业策划是什么?”这些问题不是出现在毕业考卷上,而是出现在“川沙新镇杯”首届全国智慧人才创业大赛上。

日前,“川沙新镇杯”首届全国智慧人才创业大赛正式启动。这是一项面向全国高校,以大学生为参赛主体,针对川沙新镇发展需求的命题式创业大赛。通过大赛,川沙新镇计划每年吸纳100个以上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到川沙创业和就业,成为川沙的创业精英,推动川沙的发展进程。

川沙新镇求贤若渴,副镇长夏辉表示,万事人为本,国际型的项目需要国际化的人才配套,川沙的发展需要引进一大批高端人才,需要层次丰富、技能多元的具有创新潜质的职业型人才。川沙新镇将出台相应的鼓励、扶持大学生创业就业的政策措施,在“引进来、用得好、留得住”这三个环节上做好服务提供保障。夏辉透露,对优秀的创业人才,川沙新镇将给予更多的创业机会,在小额贷款、住所、子女教育方面提供一系列配套服务,甚至落户的问题也在研究探讨之中。夏辉还表示,川沙新镇将做大做强职业培训,将引入的人才进行本地化职业培训,更有利于他们在川沙新镇的职业发展。

国际智慧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合涛认为,眼下川沙新镇有智慧城市建设、产业园区建设、中国文化旅游城建设这三方面机遇,在创业人才和就业人才方面都有很大的需求。通过举办创业大赛,可以在资金、方法、技术方面给予大学生扶持。例如,引入大学生来智慧产业园区创业,同园区的高端产业、投资基金对接、互动。这是推动大学生创业的一种新方式,相比自主创业,也能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据了解,“川沙新镇杯”首届全国智慧人才创业大赛将历时一年,在国内数百所高校中展开。近期,主办方将前往国内15个城市进行推介,有100所高校将举办校内选拔赛,总决赛将于明年7月在川沙新镇举行,获奖团队将得到数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大赛的设计者、国际智慧人才培训中心主任王传松告诉记者,作为“大学生创业就业万人工程”的一部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已经组织过几次全国性和地方性的创业大赛。此次大赛通过命题的形式,焦点放在川沙的发展前景上,就是要把大学生的创业梦想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给大学生们一次绝好的实践机会。川沙的发展机遇,也是大学生们创业和就业的大好机遇。[4]

上海浦东川沙新镇的做法很值得赞赏。同时,举办“川沙新镇杯”首届全国智慧人才创业大赛也表明眼下智能型大学生是稀缺的,当地迫切需要智能型大学生,而不是仅仅需要技能型大学生。川沙新镇对于智能型大学生的需求,对于智能时代的智慧人才的需求,代表中国改革开放前沿的需求。无疑,这是一种新时代的需求,是对中国经济走向新型工业化的人才需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