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民族文化传承的内在动力

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民族文化传承的内在动力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教育培养的是民族文化传承的核心要素——人民族文化具有“活态性”,它主要不是依附于“物”之上,而是依附于“人”之上,任何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都是以人为载体的。人是民族文化的核心,也是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主体,民族文化依托人而存在,没有传承人的绵延赓续,民族文化就失去了“活”的灵魂。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民族文化传承的内在动力

(一)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在文明体系中,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具有文化的属性。它既是传递和深化文化的手段,与文化构成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又是文化的本体,教育实践者和教育实践本身都体现着文化的特质。因而说,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存在。

(二)教育培养的是民族文化传承的核心要素——人

民族文化具有“活态性”,它主要不是依附于“物”之上,而是依附于“人”之上,任何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都是以人为载体的。人是民族文化的核心,也是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主体,民族文化依托人而存在,没有传承人的绵延赓续,民族文化就失去了“活”的灵魂。民族传统文化“要永续传承下去并且发扬它的魅力,就必须坚持保护与培养传承人。”[1]因此,传承人的培养在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任要一代一代地交到年轻一辈的肩上,传承人的培养重在年轻一代,而且需要从娃娃抓起。青少年儿童学生正处在个人成长成才的关键期,他们是民族的未来,让他们热爱民族文化,熟悉民族文化,掌握民族技艺,秉承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就有希望。中宣部、教育部从2004年开始,把每年9月定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就是希望可以在中小学生中加强对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播,使学生从少年时就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2014年3月,教育部颁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培养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基础作用。”民族文化传承人的培养,不仅仅要做好当前的培养和保护,更要重视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

这些都使得传承民族文化成为学校教育不可推卸的一种责任,教育解决的是民族文化传承中最关键的问题,也就是人的问题。如何使民族文化比肩联袂得以延续,开展民族文化传承人培养,将民族文化传承培养纳入现有国家义务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对民族教育的衍伸来实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人培养大有可为。[2](www.daowen.com)

文化产业的发展来看,文化产业是当今高技术和高文化相结合的新兴产业。广西民族文化产业要发展、繁荣,人才是根本因素。[3]没有民族文化人才的支撑,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就无从谈起。虽然从事文化产业的人员不断增加,然而人才素质偏低,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比较突出。民族地区的文化人才匮乏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其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4]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有赖于通过学校教育来解决。

(三)学校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教育人类学把教育看成是文化的一种生命机制,教育本身就具有文化的特征,”[5]“文化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教育资料的构成要素,文化的保存、传承与创新只有依靠教育来实现。”[6]“民族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息息相关,发展民族教育,提高民族素质,实现文化自觉,是本民族的文化得以传承的内在动因。”[7]

学校教育具有组织严密、目的明确、计划性强等特点,是传授民族文化知识、弘扬民族精神的有力阵地,是青少年儿童学习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自觉接棒民族文化传承使命的主要方式。[8]有学者将学校教育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功能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民族文化的纵向传递;二是对多元民族文化的整合,即“教育能把社会需要的民族文化按层级差异通过不同渠道逐步有效地进行传递;教育能在传承的同时对民族文化进行整合与创新;教育能使各民族文化进行吸收与融合。”[9]学校教育对民族文化传承的作用也可以概括为3个方面:一是筛选和保存民族文化;二是传播和交流民族文化;三是创新和发展民族文化。无论是上述哪一种功能,主要都是通过广义的“课程”(含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建设和实施得以实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