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职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促进产业升级

中职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促进产业升级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力传承和创新民族文化,并对之进行资本化的运作,逐步开发形成民族文化产业,既有助于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又可以吸收大量劳动力,带动区域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由此可见,民族文化产业并不是文化产业中独立的一种形态,而是各种文化产业依据民族文化资源而产生的产业。一是“消费升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使民族文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职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促进产业升级

民族地区往往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鲜明的民族文化,这些都可以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丰腴的养料。大力传承和创新民族文化,并对之进行资本化的运作,逐步开发形成民族文化产业,既有助于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又可以吸收大量劳动力,带动区域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实现通过发展文化软实力来推动经济硬实力。

(一)民族文化产业概念界定

1.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是1947年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在《启蒙辩证法》中率先使用的概念。他们认为文化产业必须和大众产业严格区分开来,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和经济形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文化产业”的定义如下: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我国文化产业的起步是比较晚的。“文化产业”和“文化产业政策”这一概念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里提出,是在2000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2001年3月,九届人大四次会议采纳了“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推动信息产业与文化产业相结合”等政策建议,发展文化产业正式纳入了国家“十五”规划纲要。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文化软实力”的概念。2004年3月,我国国家统计局在与中宣部及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文化产业概念界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101]

2.民族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一种特定形态,是民族地区生产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行业,是对民族地区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产业化运作。[102]民族地区民族文化的多样化,决定了民族文化产业鲜明的民族性,这是民族文化产业最重要、最显著的属性。

(二)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可以拉动区域经济发展

“文化产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性产物,”[103]是一个新兴产业。当前,从世界范围看,世界经济正处于一个周期性调整期,许多传统产业将衰败乃至退出历史舞台,而许多新兴产业将萌生并蓬勃发展;从中国范围看,“经济进入新常态,传统产业增速放缓,缺乏增长助力的同时,地区经济要保持经济增长就需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104]我国文化产业从弱到强,文化企业日益壮大,文化产业增速高于同期GDP增速。“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产业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作为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朝阳产业,文化产业已成为现代经济的重要支柱及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105]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许多发达国家都将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的发展必将掀起新一轮的经济增长浪潮。[106]在此背景下,我国的文化产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发布的信息,据对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5.5万家企业调查,2017年,上述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1 950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0.8%(名义增长,未扣除价格因素),增速提高3.3%,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文化产业发展相对落后的广西,也将文化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广西制定实施发展战略的重点和引领广西经济增长方式由出口拉动向扩大内需倾斜的战略基点,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广西雄心勃勃地提出了“力争到2020年,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广西千亿元产业,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1 500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以上”的目标。然而,根据自治区统计局提供的数据,[107]2016年自治区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51.82亿元,2017年1月至6月,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42.18亿元,离1 500亿元的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而换言之,恰恰也说明广西文化产业发展和提升的空间还非常之大。据广西民族技艺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相关调研,目前广西民族技艺产业产值规模达150亿元,其中出口近100亿元。[108]

民族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有3种基本类别:一是生产与销售以相对独立的物态形式呈现的文化产品的行业,如民族工艺品制作等;二是以劳务形式出现的文化服务行业,如民族戏剧舞蹈的演出等;三是向其他商品和行业提供文化附加值的行业,如民族文化旅游等。由此可见,民族文化产业并不是文化产业中独立的一种形态,而是各种文化产业依据民族文化资源而产生的产业。一个区域在进行文化产业战略重点布局时,必须要“紧密结合本地区的文化资源禀赋状况,充分考虑本地区文化资源的丰度、文化市场的容量、文化产业的产业关联性,来选择本地区的主导文化产业。”[109]广西的文化产业资源优势恰恰在于得天独厚、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包括独特的自然风光、多样化的民族节庆习俗、宝贵的少数民族神话传说以及历史悠久的文物古迹,这些少数民族独有的文化资源为广西发展少数民族资源型文化产业提供了基础条件,形成了广西海丝文化产业带、西江文化产业带、非遗文化产业带、红色文化产业带与沿边文化产业带,这就决定了广西文化产业的发展植根于本土,具有广西气派、壮乡风格、时代特征、开放包容的和谐文化体系,以民族文化产业作为广西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优势和特色。

目前,中国经济的增长正从依靠消费、投资、净出口这“老三驾马车”拉动,向依靠消费升级、新型投资和“一带一路”这“新三驾马车”拉动转变。一是“消费升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使民族文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当今物质极为丰富的时代,单纯的物质消费不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以物品消费为载体文化差异性需求的满足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独特、不可复制的民族文化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110]要充分挖掘民族文化的消费热点新潜力,在民族文化领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2017年11月14日召开的2017年首届文化消费研讨交流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居民用于文化娱乐的人均消费支出为800元,年均增长率达11.5%。业内认为,文化消费已成为我国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111]这是我国居民消费升级的重要表现。二是“新型投资”:发展民族文化产业不仅需要政府加大投入,更需要盘活民间资本,使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注入这一领域。三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前面已经介绍。

民族文化产业具有关联带动作用。民族文化产业之所以能在民族地区国民经济中地位凸显,不仅因为其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贡献,还因为其对其他相关产业有着强劲的关联带动效应,为其他产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带动其他产业的蓬勃发展。随着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加快,各种产业的发展不仅越来越需要注入高科技产业的内涵,也越来越需要注入文化产业的内涵。首先,为第一产业中的农业注入民族文化内涵,打造民族休闲农业。其次,为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建筑业等注入民族文化内涵,加工制造民族文化产品,提升制造业附加值;进行具有浓郁民族文化特色的建筑设计和施工。例如,博白芒编工艺美术产业将文化创意、民族元素融入其中,以民营企业拓展市场。目前,该县芒编工艺品出品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额达10多亿元,成为中国最大的编织工艺出口基地。[112]最后,民族文化融入第三产业,开发民族文化旅游,又带动了商品加工、宾馆、餐饮交通、演艺市场等众多行业领域的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提升了传统产业的附加值,使其重新焕发经济活力。例如,2007年广西龙州县被命名为“中国天琴艺术之乡”,2008年该县兴办了“天琴文化艺术节”,2013年4月,《天琴》入围第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展播,天琴文化在国内外广为传播,把壮乡山水之美与纯朴浓郁的民风民情带给世人,成为广西文化品牌之一,越来越多的中外旅客被吸引到龙州旅游观光。天琴文化旅游也带动了龙州其他旅游的繁荣与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繁荣提供了新动力。

民族文化产业是绿色产业。民族文化产业在关注经济增长的同时强调对自然生态及其孕育的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它本身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生态影响小”的特征,只要合理开发、规范运作、有效控制,就能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故而是典型的绿色经济。广西的大型实境表演“印象·刘三姐”就是一个绿色演艺业的成功典范。绿色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发展之大势所趋,更是指导我国“新时代”发展建设的重要理念。民族文化产业绿色发展有助于自身实现可持续地发展,并为其他产业的绿色发展起到示范作用,对我国经济社会走上绿色发展之路产生引领作用。(www.daowen.com)

近年来,广西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取得喜人成就,涌现出一批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的文化品牌:以大型民族音画舞台剧《八桂大歌》为代表的一批舞蹈艺术精品,以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品牌,以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为代表的节庆文化品牌,以钦州坭兴陶、北海贝雕、靖西壮锦、靖西绣球、合浦角雕、博白编织、宾阳竹编、梧州人造宝石等为代表的民间传统工艺等。这些特色文化产业充分利用当地文化资源优势,取得了很大社会和产业效益。[113]

(三)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就已经特别强调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并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当前,我国正处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重要时期。“这对于文化产业发展而言,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所需要的产品附加值、需求结构调整、创新能力等,都可以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来带动和提升。也正是在此意义上,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和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114]而作为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文化产业,也肩负着促进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任。

1.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就业结构向服务化形态转变

民族文化产业带来了较高的劳动和资本收益,吸纳了劳动力以较快速度向民族文化休闲娱乐、民族文化旅游、民族文化动漫等服务行业转移,促进了劳动力素质提高,增加了服务业的就业比重,引起就业结构向服务化形态转变。

2.民族文化消费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民群众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人民群众的社会需要也随之发生巨大变化。“更高层次的、发展的、享受的、精神的、心理的需求逐渐凸显出来,人们会更多地注重精神文化消费,对文化产品与服务的需求相应会大量增加。”[115]从注重物质需求到重视精神文化需求的转变,即文化消费的上升,推动了人们消费结构的变化,最终导致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西方发达国家,普遍把文化放在优先发展地位。事实上,“在西方许多国家,以文化产业为核心(或主体)的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已超过第一、第二产业而位居首位,”[116]西方文化在全世界的强势与此不无关系。

目前,广西的第三产业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仍处于次要地位,产业结构仍不尽合理。广西具有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巨大潜力。民族文化产业包含民族文化产品生产、传播、流通及提供各种民族文化服务,涉及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特别是涉及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方方面面。因此,广西应当下大力气发展民族文化产业,以此来推动广西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健康、协调发展。

(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

民族文化产业根植于民族文化资源,离开对民族文化的保护、挖掘、积淀、传承与创新,民族文化产业就无从谈起。广西世代居住着众多少数民族,其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造就了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巨大的潜在优势。从侗族大歌、壮族天琴等民族艺术到钦州泥兴陶、北海贝雕、靖西绣球等民族民间工艺,从织锦、扎染蜡染民族服饰到风雨桥、干栏等民族建筑;从壮医、瑶医等民族医药到“东甜西酸、南鲜北辣”的民族饮食;从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壮族三月三歌节、瑶族盘王节、苗族芦笙节、侗族花炮节、彝族跳弓节、京族唱哈节等民族节庆文化到壮族嘹歌、布洛陀、刘三姐歌谣等民族民间文学等,都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能和竞争优势。要实现广西民族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开发,就必须对这些文化产业资源进行恰当的保护、挖掘、积淀、传承与创新,将巨大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丰富的产业优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