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赤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赤壁城市空间演变

赤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赤壁城市空间演变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赤壁市有较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民间艺术、传统工艺等民俗文化及久负盛名的三国文化等。③通过对传承人的资助、扶持和鼓励,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

赤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赤壁城市空间演变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精神文化的载体,是一定时期社会形态、人文要素的无形表达,它体现的是城市的精神。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可能附着于城市的物质空间形态之上,是物质空间形态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利于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并且体现着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内涵。

赤壁市有较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民间艺术、传统工艺等民俗文化及久负盛名的三国文化等。挖掘文化内涵,将民俗风情、传统文化与历史风貌相契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一环。

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原则

①原真性:保存赤壁市历史的原真性,保护历史发展、文化变迁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杜绝任何不以历史信息为依据的更改和恢复。

②完整性:保护蒲圻从三国至今历史文化意义上的完整性,三国时期与明清、近代时期的历史应具有连续性,避免出现历史文化信息的缺失。

③多样性:对三国时期、明清时期、近代时期的历史文化,应采用同样的重视态度与相适宜的保护措施,不可厚此薄彼。

④复兴:改善与充实地区环境与功能设施,推动地区功能复兴,提升地区功能发展活力。

⑤可持续性:针对目前现状欠缺特色的业态,对地区传统功能业态进行合理置换,将本地特产、特色餐饮、民俗表演,如玩龙灯、鼓盆舞等能够体现赤壁当地文化特色的业态和活动重新再引入,并避免出现与古城文化传统不相符的业态。以地方居民能接受、地区发展有需求、功能增长显效益为准则,在营造居民现代生活系统的同时,充分延续历史文化传统,保持社会经济与环境发展的特色与可持续性。(www.daowen.com)

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策略

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普查、确认、登记。

②在真实记录的基础上进行整理、研究、出版,或以建立展览馆等形式予以妥善收藏或展示。

③通过对传承人的资助、扶持和鼓励,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

④开发炒茶、酿酒等民俗的体验旅游项目,以合理利用的方式延续文化的生命力。

⑤充分利用原有三线建设时期旧厂旧址和粤汉铁路旧址,设立相关主题公园,保留蒲圻作为工业重镇的历史和记忆。

⑥发展赤壁三国主题的旅游文化应结合饮食、手工艺品和剧场表演等多种形式的业态,避免单一化、橱窗化的经营和管理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