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构建自然与人文双重导向的城市景观体系,塑造和谐、有秩序、有活力、丰富、宜居的城市特征。要以山为背景,以水为主题,构建“三带、四区、四轴、六片,多节点”的整体景观结构(见图6-4)。
1.三条滨水景观带
沿陆水河、北干渠、赤马港河差异化设计三条滨水景观带,结合两岸绿道打造,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两纵一横”体验和游览赤壁的滨水线路。
图6-4 赤壁市中心城区景观系统规划图
(图片来源:《赤壁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1)陆水河景观带
强化两岸公共空间、公共性功能和亲水堤岸的设计,加强可达性、通透性,加强滨水景观廊道的建设,形成展示赤壁风情的标志性“风景线”。结合区位条件和两岸功能特征分段设计,自北向南形成生态文明段、都市休闲段、旅游居住段,形成不同特征的景观界面。陆水二桥和东洲大桥之间的都市休闲段为重点塑造的景观段落,应形成通透灵活、高低错落的景观界面,同时最大限度地保证岸线的公共开放性,通过设置亲水栈道、广场、休憩平台、梯形入水堤岸等形式,缩短人与水的距离;陆水二桥以北为生态文明段,应注重自然生态保护,形成生态型、亲水性的城市休闲空间,突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化景观特征;东洲大桥以南为旅游居住段,要强调文化、生态旅游要素和居住功能的结合,强化自然山水的视觉通达性,形成特征鲜明、天际轮廓线与背景山脊线和谐的景观界面。
(2)北干渠景观带
根据两岸功能部署,形成中部城市公园段和南北生态居住段。城市公园段强调公共空间与三国文化、茶文化的结合,强化既具内涵又富活力的“城市客厅”景观特征的打造;生态居住段强调可达性和亲水性,通过设置慢行通道、小型广场、休闲性公共设施等,丰富供市民日常交往、锻炼和休憩的空间,形成尺度宜人、界面亲切的景观特征。
(3)赤马港景观带
强调最大限度地保持岸线原有的形态和植被的本土性,强化慢行道、标识系统、服务系统等基础设施的布局,与南侧水网交织的湿地相结合,展现赤壁水乡风情,突出乡野景观特征。
2.四片核心景观风貌区
结合城市既有风貌、未来城市形象塑造的总体思路、城市功能格局,差异化打造具有突出风貌特征的核心景观区,包括老城传统风貌区、新城中心现代风貌区、体育休闲风貌区、蒲纺工业遗产风貌区,强调本地文化与现代文明并存,传统传承与发展创新并举。
(1)老城传统风貌区
继续保留老城文化、教育中心的职能,加强与旅游相关的商业、服务业和传统文化功能的部署。注重保留延续赤壁历史和城市特征,强调对古城墙、古城楼、蜿蜒街巷、林荫道路等综合城市意象以及老城肌理、街区尺度的保护,有机结合老城区的物质和人文要素,塑造富有鄂南传统风貌特征的城市景观。
(2)新城中心现代风貌区
继续承担行政、综合服务和交通枢纽职能,加强文化、商业、商务等城市中心功能的部署。商务建筑、大型公共建筑既要在整体风格上体现明快、简洁、高效的现代风貌特征,又要在细节(特别是近人空间)、材质和色彩上体现出赤壁地域风貌特色;商业空间的塑造强调新城大格局下的小城亲切尺度;公共空间的设计,重点在于三国文化、竹文化和茶文化等要素的嫁接和活化,彰显浓厚的本土风貌景观。
(3)体育休闲风貌区
以综合体育场馆为核心,在带状公园设置自行车道、休闲步道、室外小型运动器械等体育休闲设施,塑造集运动健身、生态景观和休闲游憩为一体的独特景观风貌,顺应赤壁市民追求更高层次生活质量、更绿色健康生活方式的诉求。
(4)蒲纺工业遗产风貌区(www.daowen.com)
引导蒲纺地区向以工业遗产为主题的观光、休闲、娱乐、体验型旅游和商业文化功能转换。保留具有较高艺术和历史价值的建筑物、构筑物和景观场所,保护和激活蒲纺具有国家“三线军工企业”建设时期独特风貌的景观特征。
3.四条景观轴线
沿着城市主要干道,串联城市特色场所、公共中心、公共空间、人文历史节点等景观资源,形成赤壁大道、建设大道、迎宾大道以及莼川大道—城西路—宝丰路—沿河大道—发展大道—荆泉大道“两横两纵”四大景观轴线,是市民和游客体验和游览城市最为主要的路线,也是最能体现城市风采的视觉通道。景观轴线强调对临街界面、道路断面形式、道路绿化进行精心设计和严格控制。
(1)赤壁大道景观轴
结合两侧城市功能部署,分段落、差异化进行景观界面的控制:光谷产业示范园段,要求临道路两侧布局企业的研发、办公、管理、接待功能,形成体现高新科技产业园现代化、高标准的景观形象;新城中心段,两侧布局砂子岭公园、博物馆、科技馆、城市广场、行政中心等公共空间和公共建筑,是城市最重要的公共景观界面,应注重景观的连续性、节奏感和标志性,强调整体风格的协调统一;老城段,重点控制建筑风格、形体、材质、色彩等的协调统一,保证车行浏览对街道界面景观的需求。
(2)建设大道景观轴
结合公交廊道的设置,重点对赤马港段的道路空间进行优化,打造中央绿化景观带,通过草坪、花卉和灌木的精心配置,形成开敞通透、明快大气的绿化景观特色;通过慎重处理建筑红线退让以及沿线建筑造型、风格、色彩和平面布置形式等,保证建筑的连续性和协调性;结合道路两侧绿化景观带,兼顾人行和车行两种浏览方式对城市景观界面的要求。
(3)迎宾大道景观轴
作为外界进入城市最重要的通道,重点满足车行浏览对城市景观界面的要求,结合道路两侧绿化带的设施,重点控制临街建筑在风格、形态、材质、色彩等方面的协调统一。
(4)莼川大道—城西路—宝丰路—沿河大道—发展大道—荆泉大道景观轴
结合两侧城市功能特征,分段落、差异化进行景观界面的控制:陆水二桥以北段,重点在于道路空间的优化和道路绿化的设计,塑造亲切友好的临水界面;老城区段,进行道路空间的集约化设计,延续原有的街道绿化方式,鼓励连续的零售底层商业界面,保障慢行空间尺度及连续性,塑造沉淀蒲圻老城记忆的街道景观风貌;陆水湖产业园段,重点在于临街建筑界面的统一协调,满足车行浏览对城市景观界面的控制;蒲纺段,强调道路尺度,结合城市更新,塑造特色鲜明、具有工业遗产风貌特征的景观界面。
4.六片生态景观区
以保留自然生态景观风貌为前提,适当增加为登山、郊野远足、自行车骑行、观鸟、露营等户外活动服务的相关设施,形成金鸡山生态休闲区、龙翔山生态休闲区、凤凰山矿山郊野公园、丰财山—陆水湖—雪峰山郊野公园、五洪山温泉休闲度假区、职教北郊野公园以及龙虎山郊野公园六大生态景观区,作为城市景观的绿色底景。
5.多个景观节点
整合城市的景观资源,充分发掘地区特色,塑造鲜明的主题性景观特征和独特意象,增强夜景设计,构建城市景观节点,加强城市意向。
(1)门户节点
通过强化处于城市门户位置的公共开敞空间、底景建筑或者雕塑等的精心布局和设计,展示城市风貌。结合高铁站点和赤壁火车站,进一步完善站前广场的建设,突出其门户景观的作用;赤壁大道—建设大道交叉口,通过体量庞大、造型新颖独特的体育场馆与大型体育休闲绿地的结合,形成强烈的门户感受;赤壁大道—西环路交叉口,结合开敞空间设计突出门户形象;在迎宾大道—晨鸣大道交叉口以及荆泉大道的南尽端强化门户特征。
(2)地标节点
在优势地理区域,通过造型独特、体量突出的建筑物或者构筑物的设置,强化地域特征,展示城市风采。在新城中心区,打造造型优美、独树一帜的超高层商务建筑,标识城市的新中心;在陆水河西岸,整合马鞍山公园和峨石宝塔,布局造型突出、形态美观的文化展览馆,打造滨水地区的名片型建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