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赤壁城市中心的位置变化研究成果

赤壁城市中心的位置变化研究成果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20世纪90年代以后赤壁城市商业与行政中心的分离从1992年开始,城市建设中心开始北移,就在这一时期,市四大家集中建设的办公楼率先从老城跨河迁往北部新区。

赤壁城市中心的位置变化研究成果

1.清末民初至新中国成立前赤壁的城市中心

蒲圻县在清代隶属于湖北武昌府,古城是县署驻地,联系南门(今迎熏门)与北门(今拱极门)的街道(现迎熏街和拱极街)是原来的正街,也称“一条龙”,沿街多为商铺。从清代县志的城厢图(见图4-44)中可以看到,县署等行政办公建筑设在正街东侧,以县衙为中心形成了一组官府建筑,县署及其附属建筑共同构成古城的行政管理中心,文庙和武庙分别位于正街南端与北端,城隍庙也与正街相距不远。由此不难看出,那时候贯通南、北两门的正街就是蒲圻古城的核心。

图4-44 蒲圻古城城市中心分析图

(图片来源:在清同治《城厢团图》基础上绘制)

民国时期,县政府继续在清代遗留的县署用地内办公,贸易集市商业活动仍旧集中在正街,商业与行政中心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状态。

2.1949至1978年赤壁城市中心的迁移(www.daowen.com)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大规模的城市建设还未展开,县委县政府仍利用民国时期的县政府办公建筑办公。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兴建了县政府大院(县委与县政府一起在此办公)和蒲圻县大礼堂,它们位于大桥路(今沿河大道北段)的现教育局位置。1968年以后,随着城市人口增长、蒲圻大桥建成使用以及蒲纺等大型国有工厂的建设,以大桥路为核心的道路建设彻底突破了城墙内城市发展的格局,大桥路、车站路、体育路都是在城外新建和扩建的柏油马路,新建的县直属行政建筑大多分布在这几条路上,同时商业活动也不再拘泥在城内主街上,开始外溢到西门湖、城南的火车站周边(见图4-45)。

3.20世纪90年代以后赤壁城市商业与行政中心的分离

从1992年开始,城市建设中心开始北移,就在这一时期,市四大家集中建设的办公楼率先从老城跨河迁往北部新区。随后,围绕市政府周边,市农业局水利局、计委、广电局国税局、工商局、地税局卫生局劳动局、建委等众多政府职能部门的办公建筑相继建成,市第二实验小学、第五中学等教育设施,市人民医院等医疗设施,工商银行、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也逐步建成,集聚在北部新区形成了新的行政和公共服务中心,与老城位置相对稳定的商业中心逐步分离(见图4-46)。老城的商业中心仍不断发展,在宝成路与莼川大道交叉口的金三角区域形成了城市中规模最大、最集中的商业街区。

图4-45 蒲圻市城市中心迁移分析图

(图片来源:作者在1982年蒲圻镇现状图上分析绘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