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赤壁城记:城市空间演变研究

赤壁城记:城市空间演变研究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心城区周边较大的自然山体主要是丰财山、金鸡山及凤凰山,自然水体主要是陆水河。可惜的是,日军入侵赤壁时,因盟军飞机轰炸日军驻地而使得宝塔被炸毁,现只存塔基。图4-35日出丰财山凤凰山:位于中心城区西南,海拔213.2米,面积约1.6平方公里。由于严重的污染和水泥等工业产能的过剩,该区域绝大多数工业企业目前已经停产关闭,凤凰山山体的生态修复也提上了市政府的议事日程。

赤壁城记:城市空间演变研究

1.赤壁传统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及历史景观系统

(1)历史景观遗产

中国城市中的“地方八景(十景)”是中国古代社会对城市风景名胜最为通俗而凝练的概括,以地方自然景致为依托,体现的是以诗化描述展现充满人文内涵的人居环境追求,所表现的是一种传统文化的固化和折射。我国古代城市的总体布局中,特别注重将城市与自然相结合,将城市、园林、建筑工艺美术相结合,体现山水画的“意境”,以达到城市整体和谐的境界。蒲圻古城周边山水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优美,清代乾隆版县志记载的“蒲圻八景”分别为:石笋凌风、荆泉灵贶、莼塘夜月、北河晚渡、萧堆春涨、叠翠晚钟、丰财夕照、洼樽怀古。“蒲圻八景”大多位于城内和城郊,是古城文人雅士聚会,郊游、饮酒、赋诗的绝佳去处。这些古代的风景点经历了古城几百年的沧桑巨变后,大多已不复存在或面目全非了。如石笋凌风是县衙后院内的一处天然钟乳石,早已不复存在;莼塘夜月是距古城西面约3公里的一处与陆水河连通的湖面,但目前该区域主要是工业企业的堆场和农村居民点,莼塘夜月的意境已经荡然无存;北河晚渡的古朴优美意境也随着陆水河两岸开发、交通方式的变化以及沿河防洪工程的建设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萧堆是位于陆水河东岸东洲的一个小山丘,一直是东洲村居民的祖坟山,2000年永邦欧洲城居住小区开发时,将其纳入了小区用地,已将其推平作为了建设用地;叠翠晚钟描绘的是城南叠翠山延寿寺的美景,早已荡然无存;丰财夕照描绘的是的是城南丰财山景色的,丰财山在清代建有石塔,是古城的风水塔,后毁于抗日战争期间,由于丰财山海拔达231.2米,目前的周边建筑高度控制得较低,从城市的很多位置还能看到丰财山的景色,但如果不注重对丰财山视线通廊的控制,这一美景也将逐步消失;洼樽怀古描述的是古城北面龙翔山的一处石刻,该山与古城隔河相望,山虽不高,但在山上可以俯瞰古城全貌,历代文人墨客经常登临饮酒赋诗,特别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都会雅集于此,目前该山体已建成为公园;荆泉灵贶描述的是古城南面约九公里的一处洞穴景观,目前仍然存在。

(2)城市周边自然山水

赤壁市为幕阜山余脉与江汉平原接触地带,南负低山,北临长江,形成环山错湖的自然山水形态。中心城区周边较大的自然山体主要是丰财山、金鸡山及凤凰山,自然水体主要是陆水河。这几处自然山水空间,是市民日常生活主要的游玩休闲之地。

丰财山:也叫宝塔山,位于今中心城区东面,海拔231.2米,面积约2.5平方公里,山上有雷祖殿遗迹、地藏庵等寺庙建筑,南坡有狮子洞、仙人洞、丫姑洞等溶洞,与陆水风景名胜区相邻。清同治版县志描述丰财山“山行如履斧,天上有天池”,当然,这只是古人的美好想象,但这座山耸立于城市的东面,山体往东连绵不断,西面被陆水河天然切断,山势平缓,轮廓非常平滑优美,从城市的很多角度看,都呈对称的锥状,天然地成为城市的风水山。根据中国古代的城池风水学说,为了祈求城池免除水患,在河流流入城池和流出城池的位置会建塔以镇水,蒲圻古城就是这一风水学说的典型例子。丰财山位于陆水河流入城池的位置,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知县佟宁年主持建造了丰财宝塔,宝塔为条石砌筑,高7层,不管是登塔远眺还是从古城中看塔,都是绝佳的风景, “丰财夕照”也成为“蒲圻八景”之一(见图4-35)。1917年2月竣工通车的粤汉铁路武昌至蒲圻段就在丰财山北面山脚下通过,从粤汉铁路陆水河大桥也可以看到丰财山的美景,南来北往的旅客经过陆水河大桥时,北面可以看到蒲圻古城蜿蜒的城墙和秀美的南门城楼,南面是高耸的丰财山和宝塔,脚下是清澈的陆水河,再远处是连绵的群山,在动荡的民国时期,这样的美景不知道让多少奔波在旅途的旅客赞叹和神往。可惜的是,日军入侵赤壁时,因盟军飞机轰炸日军驻地而使得宝塔被炸毁,现只存塔基。从现存的老照片可以看到,民国时期的丰财山植被稀疏,没有高大的乔木,到20世纪70年代,丰财山开始封山育林,种植了大量能在石灰石质山体上生长的柏树,经过30多年的生长,现状的丰财山已经是林木茂密、郁郁葱葱,每年随着季相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美景,成为城市中一处天然美景。

图4-35 日出丰财山

(图片来源:赤壁论坛http://www.cbrx.com)

凤凰山:位于中心城区西南,海拔213.2米,面积约1.6平方公里。与丰财山轮廓平滑优美不同,凤凰山山峰突出,山型大气俊美,天然地成为城市的风水靠山。县志中“凤凰蹲其前”的表述非常形象地描述了凤凰山与古城的空间关系,从县志中的表述可以看到,凤凰山对古城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古城居民避险疏散的天然避难所,山上建有寺庙、社稷坛,承载了古城居民的心理寄托。由于凤凰山是石灰质山体,石质优良,既是制造水泥的良好原材料,又可以加工成各种规格的建筑用石材,加上靠近京广铁路车站,运输方便,新中国成立以后,围绕凤凰山建设了大量建材工业企业,1953年成立中南工程管理局联合公司,采用机械在凤凰山采石。1959年,位于凤凰山南面的县水泥厂成立,后不断扩建,1985年的水泥产量达到4万吨。这些建材工业开山采石,至今仍然没有完全停止,极大地破坏了凤凰山山体的完整,60多年的破坏已经使凤凰山山体满目疮痍,昔日的美景成为了今天城市的“伤疤”。大量的建材工业聚集在这个区域,也造成了该区域严重的粉尘和噪音污染,由于污染严重,该区域无法吸引更多的人居住,这也造成道路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安排长期忽视该区域,直到现在,该区域仍然是城市中基础设施最落后、环境最差的区域,严重影响了城市品质。由于严重的污染和水泥等工业产能的过剩,该区域绝大多数工业企业目前已经停产关闭,凤凰山山体的生态修复也提上了市政府的议事日程。

陆水河:原名陆溪河,又称蒲圻河,由东南向西横贯全市,汇入长江,在赤壁市境内全程72公里,古时候是蒲圻古城重要的水上运输通道。陆水河在蒲圻古城段抱城而过,环拥四门,出古城后,流经黄龙镇、车埠镇,贯通梅湖和柳山大湖,由陆溪口出长江。它在蒲圻古城的上游一段山峰夹岸,山环水绕,下游一段大港倾注,平川广阔,秀丽如画,美不胜收。明代有诗人赞曰:“水复崭岩沉白沙,山间碧玉竞烟霞;石鼓谭琴幽篁里,渔歌唱晚醉仙家。”[14]

陆水湖风景区:1967年7月,陆水水库开始蓄水后,形成了水域面积达54平方公里的陆水水库。陆水湖东北有幽兰山、尖峰山、丰财山,南有雪峰山,西南有荆泉山,山水相衬,湖光山色,绚丽多彩,水深清澈,有400多个翠绿小岛点缀其间。两岸山峦重叠,沟谷相连,森林密布,苍松翠竹,山花烂漫,四季葱郁。登高俯视水面,岛屿疏密有致,错综有序,纵览群山,山外有山,峰峦叠翠,给人以美的享受。改革开放以后,陆水湖的旅游价值开始被逐步利用,20世纪80年代首批被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2年被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9年被评为国家湿地公园。由于陆水湖紧邻城区,在吸引外来游客的同时,也成为城区居民重要的游憩场所(见图4-36)。

(3)公园

新中国成立以前,城市公共绿化空间极少,目前仅能从《蒲圻志》中找到一处关于公园的记载:“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国民党第一军军长陈继承兵驻城区北面寺山延寿寺(今教育局西面)时,把寺山辟为公园,名为中山公园,又叫寺山公园。”[15]文献记载中可以了解到,山上种植了槐树,山中建有小亭子,山下有观鱼池,池中有荷花、浮萍等各类植物。但由于战争的毁坏,这处公园早已荡然无存。

(4)寺庙及寺庙园林

新中国成立之初,蒲圻县域内寺庙甚多,但因屡遭拆毁,所剩无几。20世纪90年代民间筹划重建部分寺庙,有的已经初具规模,在城市中心区范围内,主要是观音寺。观音寺原名观音阁,位于望山大沙州,始建于明代崇祯丙子年(公元1636年),因当时铜铸一尊5.35米高鱼篮观音而闻名。据清同治《蒲圻县志》载:“大士阁,在西乡大沙州,有丈六金身,明崇祯中,邑人副使邓士亮任蜀敬造,合邑士绅建殿。”数百年来,这里香火旺盛,成为蒲圻一大佛教寺庙。日本侵华时期,日军欲盗取铜铸观音,曾用数部卡车以铁链套住尚未拉倒,可惜毁于“文革”之中。1998年正果法师率徒重建,历经十二个春秋,现已建成天王殿、观音殿、地藏殿、大雄宝殿和祖师殿(见图4-37)。

图4-36 陆水湖风景区

(图片来源:赤壁市城乡规划局)

图4-37 观音寺远眺

(图片来源:赤壁市城乡规划局)

2.赤壁新型的公共娱乐空间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规模的扩大和政府财力的增强,作为城市中重要公共空间的公共绿化建设也逐步加强。2000年以前,城区公共绿化建设规模较小,主要以烈士陵园等地方政府必须进行的革命教育基地建设和国有大企业的自建公园绿地为主,只建设了烈士陵园、西湖公园、金鸡山东端山体游园、蒲纺总厂公园和446厂公园等。这一时期的公园绿地建设规模较小,设施简单,缺乏长远规划控制,甚至有些建成的公园绿地又在后来的建设中被毁掉。如1985年,地方政府在城区中心位置的金鸡山东段靠近宝成路的位置,规划依托山体建设了一处公园,该公园紧邻新建的蒲圻商场等商业设施,人流活动集中,是市中心一处非常难得的公共绿化空间。可惜的是,受认识水平和政府财力的局限,该公园仅仅完成了一些登山台阶的建设就没有继续推进,由于该地段的商业价值极高,随后的几年,在该公园周边又建设了供销商场、群众艺术馆、图书馆、回民餐馆等商业和公共建筑,这些建筑与山体之间没有足够的退让,甚至挖山建设,导致这个山体公园与城市道路之间没有便捷的联系,公园逐步荒废,至今仍处于无路可进的局面,完全没有发挥应有的公园绿地作用。又如1986年建成的位于市中心的西湖公园,也是由于缺乏严格的规划管控,被逐步蚕食直至彻底毁掉。

2000年以后,随着全社会对城市公园绿地建设的认识提高,城区公园绿地建设逐步加快,陆水河滨公园和人民广场等面积大、设施齐全、景观条件好的公园绿地相继建成,城区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城市面貌得到极大提升。2009年被评为省级园林城市。2013年以后,由于地方政府决定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城区公园绿地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东洲带状公园、赤马港湿地公园、金鸡山公园、龙翔山公园等一批公园绿地相继建成,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大幅增加,2016年初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1)陆水河滨水公共绿地

陆水河作为城区最重要的水系,从南到北穿过城区,能方便地服务于城区各片区。但由于缺乏规划控制和引导,加上建设资金不足,陆水河城区段一直处于自然状态。没有形成完整的滨河道路和滨河绿地,大量的城市生活污水直流进入陆水河,沿河私人的乱搭乱建情况也很严重。一直到2002年,水利部门通过城市防洪工程项目建设争取到资金后,包括河滨公园建设、橡皮坝枢纽、城区排污等在内的陆水河城区段改造工程才开始全面展开。资金来源包括两方面:一是利用日本协力银行贷款日元账户到位资金94 611万日元(约合人民币6 307.40万元);二是地方政府配套资金2 729.24万元,共到位资金9 036.64万元。工程建设范围为陆水水库主坝至陆水二桥间,从2002年11月28日起正式开工,于2011年7月15日完工。在赤壁市陆水河城区段改造工程建设指挥部的组织领导下,共实施赤壁市城市防洪排涝工程永久性征地199.2亩,临时占地56亩,房屋拆迁14 941.63平方米、171户、879人。完成的主要建设内容有:7处防洪堤(墙)全长7 403米,4座涵闸及出口整治,沿河绿化、亮化及防护工程。采取分段建设的方式实施,通过近10年的建设,目前已经基本建成,建设后的陆水河河滨公园成了市民日常休憩活动的主要空间之一。

青泉公园段:位于陆水河青泉段,紧邻陆水湖大道,依坡就势兴建,全长1 460米,占地6.5万平方米,是集城市景观、绿化、美化和防洪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滨河公园,也是一座具有水的灵性、水的神韵的主题公园[16]主要设施有:亲水平台、廊亭、茶楼、中心广场等。公园内道路曲径通幽,奇石桩景相映成趣;高大乔木及花卉点缀其间;灯具、音响、石椅桌、垃圾桶配套齐全。作为纪念建市20周年的重点工程,该公园于2006年建成。青泉公园的建成,既丰富了城市功能,美化了城市环境,提升了城市形象,又给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见图4-38)。

宝塔山小游园:位于赤壁市中心城区陆水二桥南桥头东侧,山顶建有宝塔一座。该宝塔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塔高7层,19.7米,由条石砌成。塔下跌石峭壁,河水廻漩,形成峨潭。[17]塔下有石上刻“云起处”,又有“峨石”二字。民国张霆若有对联:“浮屠倒影鱼穿塔;游客登山鸟唤人。”峨石宝塔前的广场是当时文人雅士的聚集之地。具有历史文化遗产的宝塔山小游园是赤壁陆水河滨水景观中最具历史感的节点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景观意义及历史意义。

图4-38 青泉公园现状照片

(图片来源:作者自摄)(www.daowen.com)

古城墙沿河段带状公园:随着城市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人们对城市安全、历史文化保护、城市形象更加注重。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赤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多次提出关于古城墙保护和修复的建议、提案。到2007年,在市人大的全力推动下,市政府正式开始启动沿河古城墙的保护修复工程建设。由于古城墙内外和城墙上的各种历史上形成的建筑杂乱无章,保护修复工程最大的困难是房屋拆迁,历经近3年时间,共拆迁房屋上百栋,建设了集中安置小区。在拆迁工作开展的同时,在古城墙靠河一侧建设了片石防洪墙,使城墙与河面之间形成了宽度从10多米到30多米不等的滨河绿地空间。通过近6年的不懈努力,全长约1 500米的古城墙沿河段修复工程和滨河绿地基本建成,并重建4座城楼,维修城墙近千米,已经有400年历史的古城墙重新焕发了昔日的光彩,古城风貌初步显现。

(2)新建公园绿地

烈士公园:原烈士陵园位于丰乐门外南观山上,于1952年11月动工,1953年1月竣工。陵园面积30余亩,该园隶属民政局,有专人管理,经园门入内路段有78级台阶,走一程弯曲小路,可登烈士纪念塔,塔高7米,水泥结构。陵园里苍松翠柏、樟树、杉树、枫树、翠竹浑然成林,绿化覆盖率达90%。到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城区不断发展,烈士陵园周边不断有新的开发建设,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占地面积已经不到十亩。1987年,赤壁市决定在城区西南金鸡山上兴建烈士公园。整个园区仿照南京中山陵的布局,中轴线排列设计,269级花岗岩台阶经烈士祠、陈列馆直达山顶纪念碑。烈士公园建有门楼、七孔过湖桥、英烈亭、烈士墓群、停车场、接待室等设施。山顶纪念碑(见图4-39)高23米,碑体南面篆刻着原国家主席李先念的题词,北面是时任市委书记张发懋的题词,碑座正面是市委、市政府撰写的《烈士碑序》。碑座三面镶嵌着赤壁市各时期烈士的浮雕头像。烈士公园于1989年5月建成并对公众开放,成为凭吊先烈和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

图4-39 原蒲圻县烈士纪念塔

(图片来源:1995年《蒲圻志》)

金鸡山公园:金鸡山位于中心城区西面,海拔83.7米,山体面积约为0.6平方公里。该山是从凤凰山主峰延续下来的,山体不高,平缓连绵,植被茂盛,其北面山脚下为杨家湖水面,杨家湖连通陆水河,天然地形成了山水交融的景观,是旧城中心区难得的一块公共绿化空间。1989年,利用该山体东面山头建设的新烈士陵园建成后,金鸡山其余部分一直处于自然状态。由于城市用地的扩张,整个山体和杨家湖水面逐步被建设用地包围,对山体水面的蚕食和侵占情况也比较严重。2000年以后其东面建设了多个居住小区,其南面市公安局填湖建设了多栋住宅建筑,其北面建设了新的农贸市场。随着政府和市民对城市公共绿地建设的重视,从2005年开始,随着城市发展,为满足城市文化生活及市民对休闲娱乐的要求,开始进行金鸡山公园的规划建设工作,由于政府财力限制,公园建设一直没有实质性启动,直到2014年,为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该公园建设列为市政府的重点工程,建设速度加快,目前已初具规模(见图4-40)。

金鸡山公园的建设主要依据2005年委托武汉大学城建学院规划设计系李军教授主持设计的金鸡山公园详细规划进行(见图4-41)。规划指导思想以保护自然资源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自然山水为依托,以赤壁文化为底蕴,通过规划布局,使金鸡山公园建设成为环境优美、内容丰富,可以满足市民休闲健身需求的城市综合公园。规划布局采用“一轴、三片加一带”的布局结构方式,以自然的山与水为依托,分为烈士陵园观瞻区、“竹影倚翠”休闲健身区和“渡水寻影”滨水文化娱乐区三个部分。烈士陵园观瞻区位于公园入口前区,利用并延续现状烈士陵园的景观主轴,设计营造出庄严肃穆的环境氛围。该景区主要景点有:静园仰止、松林冥想、千古思源、碧岭丹碑、忠魂丰碑、慨然斋、英烈堂、追忆厅等。“竹影倚翠”休闲健身区以现状自然资源为依托,利用山体上大片的竹林和自然植被,通过合理的组织和空间设计,创造出供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设有景点“竹影倚翠”、“曲漾留痕”、“荷塘香远”等。“渡水寻影”滨水文化娱乐区主要利用水体资源并结合赤壁市的三国文化特色来进行布局规划设计,同时通过对近水土地的护岸、护坡设计,创造一个良好的滨水休憩空间。设置有景点“渡水寻影”、“赤壁古风”、“三国萍踪”、“沉沙台”、“横槊赋诗”和“栖凤亭”等。

图4-40 赤壁金鸡山公园

(图片来源:赤壁热线、作者自摄)

图4-41 赤壁市金鸡山公园一期修建性详细设计图

(图片来源:作者受委托项目设计)

龙翔山公园:龙翔山公园位于新城区中心位置,夹在瑞通大道、东洲大道两条城市主干道之间,总用地面积163公顷,是赤壁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区三个综合性公园之一。公园的主要规划景点有:北干渠景观带、野花谷、儿童乐园、盆景园等,是新城区市民休闲游憩健身的主要场所。北干渠从整个公园穿过,是公园的水脉和景观带。整个公园围绕山体而建,充分利用龙翔山丰富的植被、高低起伏的山形走势、北渠水系和山脚大面积的缓坡地进行建设,融入了赤壁本地的民俗风情、茶文化、竹文化等元素。龙翔山公园是新区的生态核心,也是整个城区的生态基底。该公园分三期建设,第一期建设开始于2009年,主要建设了沿北干渠的景观带和东风路入口;2015年,为建设国家园林城市,投资建设了东州大道的两处入口和部分登山步行道路。由于公园面积较大,加上缺乏资金投入,龙翔山公园还仅仅只能说仍处于启动建设阶段,各种城市综合性公园必须配套的设施还没有建设,离真正意义的城市公园还有较大差距(见图4-42)。

图4-42 赤壁龙翔山公园

(图片来源:赤壁市园林局)

赤马港湿地公园:赤马港是城区一条重要的水系,发源于中伙铺镇的南山,走向与京广铁路大体一致,在城区东洲大桥南面汇入陆水河。赤马港湿地公园位于赤马港河道城区段北侧,北面临东洲大道,南面紧临京广铁路,长1.7公里。公园定位为以保持完整的水生生态系统为基础,集休闲娱乐、游憩、文化展示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公共绿地,总面积约10公顷。该公园用地的现状自然生态条件优越,特别是水生植物茂盛,规划建设在尊重场地现状的基础上,以保护生态基底为基础,建立一个便捷、有丰富体验感的步行游览系统,采取景观墙、小品、壁画、雕塑等艺术形式集中展示赤壁城市的历史沿革、民俗文化、重大事件等。该公园建成后,极大提升了东洲大道沿线景观,带动了相邻用地的开发建设,其设计理念、建设质量得到广泛好评,是近年来赤壁城区公园绿地建设的一个亮点。

西湖公园:该公园位于老城区,于1984年12月动工,1986年10月1日竣工开放,占地面积50余亩,其中水面30多亩。该公园依托原有西门湖建设而成。园内建有曲桥、拱桥、假山、湖心亭等。西湖公园位于城市中心,全天开放,作为城区第一个设施完备的公园绿地,在当时的条件下十分吸引人,开园第一天就接纳游人15 000人次,是当时城关居民的主要休闲娱乐场所,甚至很多外地人都慕名而来(见图4-43)。令人非常痛心的是,由于该区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发展为城市的商业中心区,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由于规划的短视和失误,该公园用地被逐步侵占,到现在已经荡然无存。可以说,西湖公园凝聚了几代人的美好记忆,20世纪四五十年代出生的人,很多参加过公园建设,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童年和青年的很多美好时光在公园度过。时至今日,在当地的网站上,仍有很多网民留言,一是怀念公园的美景和往日的美好时光,二是表达对于公园消失的痛心,质疑主管部门及政府在处理该公园问题上的失误。

图4-43 西湖公园历史照片

(图片来源:赤壁热线网站)

从城市规划的角度,西湖公园的变迁过程和教训也值得反思。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城市人口增加和城市扩张,原有集中于古城一条龙老街的商业服务业不管是规模还是建筑功能上已不能适应需求,由于古城东、北两面靠河,而城西区域的地形平坦,空地较多,成为建设商业建筑的首选,这一时期商业建筑主要沿宝成路布置。莼川大道和宝成路交汇处西面为天然湖面,由于位于古城西门外,叫西门湖。为了改善城区面貌,地方政府决定利用该湖面建设一处公园,公园建设除政府投资外,还组织了大量义务劳动。建成后的西湖公园三面临城市道路,水质尚可,特别是其往西可以与杨家湖水面连通,水面一直延伸到107国道,北面与陆水河连通,南面为金鸡山山系,自然景观十分优美。可惜的是,当时的城市规划控制手段有限,政府和全社会对公共绿地、公园建设和发展用地控制的观念薄弱。从1990年左右开始,西湖公园周边开始了第一轮建设,沿宝成路开始建设一排两层商业建筑,隔断了公园与宝成路的空间联系,在公园西面临车站路(当时叫公园路)与莼川大道开始建设赤壁商城,隔断了公园与杨家湖水面的联系,同时也隔断了公园与陆水河连通的廊道。在水质方面,由于很多城区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公园水体,公园水质急剧恶化,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水质已十分恶劣。然而,地方政府没有采取截污和清淤的方法解决水质污染问题,而是在急功近利的思想主导下,在一些部门利益的极力推动下,从1996年开始,错误地采取了临街做房子,以达到从视线上挡住被污染水体的目的。西湖公园开始第二轮建设,临莼川大道和车站路基本被新建的2~3层商业建筑遮挡,公园南面的审计局大院、三国商业城项目也不同程度地填湖建设,水体和公园周边的空地被大量侵占,公园已名存实亡,仅剩下一个湖心岛。到2004年,又进行了第三轮建设,引进开发商彻底填平了剩余水面,建设了一个名称为西湖休闲广场的商住开发项目。至此,西湖公园彻底成为了历史记忆,在旧城中心区永远失去了一池湖水,一方闹中取静、带给无数人美好记忆的城市公园。反思西湖公园的兴建和消亡过程,可以告诫政府和主管部门,一是在城市规划建设上要有前瞻性、科学性,能充分认识到城市中公共绿地、公共空间对城市景观、城市生活、城市品质提升的重要作用;二是要强化规划的管控和公众监督,防止公共利益被少数利益团体以各种堂皇的理由侵占。

(3)广场绿地

赤壁市人民广场:人民广场位于新城区河北大道中段,政府大楼对面,东临赤马港路,西临陆水湖大道,南临子敬路,北依河北大道。广场按开敞性休闲绿地广场定位,力求体现赤壁山水城市特色,集观赏、休憩、健身、娱乐等功能于一体。广场中心位置为市体育馆,北面为约7 000平方米的硬质铺装广场,建有音乐喷泉、露天舞池等设施,南面为大面积的疏林草地,整个广场采用环形放射式道路,形成丰富的景观环境,构成独具特色的现代园林艺术景观。赤壁人民广场面积较大,为市民提供了各种休闲、运动及娱乐活动的场地,极大改善了城市环境,提高了城市品位,从建成至今一直是城北片区的中心,也是城市中心最大、功能最完善、人群活动最集中的公共绿地,已经成为赤壁当之无愧的城市客厅。重大节庆日期间广场上有丰富多彩的广场文体活动,群众自发性的健身操、太极拳、剑、扇舞、绸舞等晨晚演练活动从未间断。

人民广场的建设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该用地在1993年编制的城北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是作为体育设施用地进行控制的,并于1995年建成了中间位置的体育馆。根据当时的规划,体育馆东面为田径运动场,西面当时现状为一所中学,该中学搬迁后,其用地及其南面空地由一家当地国有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开发权,计划开发大型综合游乐、商业项目,并已进入方案设计阶段。到2000年左右,当时国内以大连为代表的许多城市兴起了一股建大广场的潮流,湖北省内武汉、黄石、宜昌等城市也相继建设了几个大广场,一时成为省内其他城市羡慕和效仿的榜样。在这一背景下,得益于市政府分管城建领导的大力推动,市委市政府作出了修改规划,在该区域建设人民广场的决定。在方案设计过程中,听取了设计师的意见,没有采取当时流行的大面积硬质铺装和密植灌木的设计手法,而是以大面积生态型绿化为主,广场的生态性和功能性得到较好体现。2002年,投资1 000多万元的人民广场建设工程正式动工,通过1年多时间的紧张施工,于2003年竣工。在当时条件下,1 000多万元的建设资金筹措非常不容易,由于广场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广场东南角约15亩规划为湖面和绿地的用地,不得不进行出让,建设了广电局的职工住宅小区,减小了广场的绿地面积,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广场的完整性。

京广铁路赤壁站站前广场:京广铁路赤壁火车站是赤壁市以及周边洪湖、嘉鱼、崇阳、通城等县市的火车中转枢纽站,兴建于2002年。赤壁火车站站前广场北面为瑞通大道,占地面积约为2公顷。整个广场功能分区明确,包括集散区、中央观赏区、社会停车场、公交站场和入口景观区。交通采用人车分流的系统,各类人流、车流、物流流线明确。入口景观区为两块大型绿地,内部种植各种景观树木。中部为中央广场,广场西侧为社会停车场,东侧为公交站场。中央广场上布置张拉膜景观,满足人们休闲、观赏、候车、娱乐等需求。站前广场面积较大,景观优美,环境舒适,是赤壁的城市门户景观之一。

武广高铁赤壁北站站前广场:赤壁北站站前广场位于蒲圻大道北侧,龙翔路以西,体育馆路以东,占地面积约为4.06公顷。北站广场区位优越,周边交通联系便利。广场采用轴线对称式布局,在中轴线上,从南到北依次为入口景观区、音乐喷泉区和集散中心。广场中央区域主要采用各种不同图案的硬质铺地,两侧为绿化区和公交站场、社会停车场区。广场面积较大,既是交通疏散广场,同时也是周边居民休闲、娱乐的去处,功能配套齐全,建有游园、公厕、游客服务中心等设施,通过将众多的赤壁文化元素进行提炼并融入景观建设之中,广场景观效果良好。

3.小结

通过对赤壁市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城市公共空间形态演变的梳理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其变化特点有以下几点:一是由于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老城区原有的自然山林和水系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为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商业、居住、公共服务设施等用地。二是随着政府和市民对城市生态和环境景观的重视,赤壁市越来越注重陆水河的保护和利用,滨水空间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活动场所。三是在城市的开发建设中,城区中的部分自然山体经过规划和建设后形成城市公园和绿地,发展成为城市新型公共休闲空间。四是从1992年开始的城区建设中心的北移以后,城北新区出现了大量经过系统规划和建设的高品质城市公共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