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赤壁市城市规划主要内容揭秘

赤壁市城市规划主要内容揭秘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用地规模本次规划建议在规划期内,赤壁城区的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在Ⅲ级标准,并适度提高。在规划期内,城东地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将是赤壁市城市空间拓展最主要的表现形式。规划主城区与京港澳高速公路联络线道路红线按50米控制。

赤壁市城市规划主要内容揭秘

1.城市性质定位

本次规划赤壁市的城市性质定位为鄂湘边界重要的工贸、物流基地,三国文化旅游名城。

2.城市规模

(1)人口规模

本次规划采取综合增长法、城镇人口分配法和劳动力需求预测法等多种方案,从人口发展趋势、就业容量、区域地位等方面对赤壁城市人口规模进行了预测。最终确定不同规划期城区的适度人口规模为:2015年28万人,2020年33万人,2030年42万人。

(2)用地规模

本次规划建议在规划期内,赤壁城区的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在Ⅲ级标准,并适度提高。具体用地规模如下:

近期(2015年):中心城区人口28万人,城市建设用地总量29.1km2,人均建设用地104m2/人;

中期(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33万人,城市建设用地总量33.9km2,人均建设用地103 m2/人;

远期(2030年):中心城区人口42万人,城市建设用地总量43.7km2,人均建设用地104m2/人。

3.城区发展方向

根据中心城现状,在规划期内,赤壁市中心城区的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主要受以下限制条件的影响:陆水湖风景区、五洪山风景区阻隔,京港澳高速公路的阻隔,武广高速铁路和京广铁路的制约以及周边山体的限制。

在规划期内,城东地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将是赤壁市城市空间拓展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城西工程地质条件相对较好,紧邻老城中心区,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较好,规划期内可适度发展。城区南部限制性要素较多,而且其发展势必背离城市主要经济流向,发展动力稍显不足,在规划期内南部发展以控制完善为主。经综合分析,确定规划期内城市向东发展,适度向西、向西北延展,远景向北发展。2011版赤壁市城市总体规划空间管制图如图3-15所示。

图3-15 2011版赤壁市城市总体规划空间管制图

(图片来源:《赤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

4.城区用地布局

城市空间布局依托陆水湖水库、周边自然山体以及温泉的独特资源有机结合,将泉、河、湖、山、城融于一体,形成“滨水聚核、山水抱城”的城市格局。在规划布局中,构建“一环显特色、五区同发展、多廊显生态”的城市空间结构。其中,一环为环陆水河生态休闲环;五区是指河东新区、河西老城区、西北综合区、陆水蒲纺片区、汤茶养生区;多廊道是指贯穿城区各功能区的生态廊道。

(1)居住用地

居住用地在空间上形成五大居住片区,即陆水河分割形成的城东新区(规划以高层与多层混合居住小区为主)、滨水居住区(住宅以高层与多层混合居住小区为主)、河西老城区(住宅以低层、多层为主,适当增加商业居住混合用地)、西北综合居住片(住宅以低层和多层为主,包含部分农村居民点)、陆水蒲纺居住片(以多层住宅为主)。

(2)行政办公用地

在建设大道以北、东风路以东地区规划以市级行政中心为主体,综合区域服务等职能为主的中心区,以带动东部地区的发展。

(3)商业用地

规划形成“市级、区级、居住区级”三级商业中心体系。

市级:规划强调市级商业中心的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市级商务办公设施主要分布在河东新区商务中心内,主要承担商务办公、金融保险、信息咨询、大型商业、旅游服务等现代服务业职能。

区级:规划将河西老城区公园路附近的现状商业设施更新改造形成城市区级商贸中心;规划在陆水湖风景区北入口、南入口、西部茶庵岭温泉旅游片区新建区级旅游休闲中心。

居住区级:结合社区建设,合理配置社区服务中心,在新建地区宜按照每3万~5万人布置一处,服务半径500~800米,内容包含菜市场、储蓄所和其他商业服务设施。

(4)文化体育设施用地

规划市级文化中心位于河东新区,集中了市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老年活动中心、会展传媒中心等大型市级文化设施;河东新区将结合砂子岭公园及商业街建设一批体现城市文化特色,高品位、高水准的文化设施,打造出充分体现赤壁地方文化特色的精品项目。居住区级文化设施及文化活动中心、文化活动站结合居住区及人口规模设置。城市娱乐设施结合各级商业中心设置,形成商贸娱乐中心。

体育设施按照市—区—小区三级体育场馆设施网络,优化空间布局,提高体育设施配置水平。规划在砂子岭公园以东建设一处市级体育中心,现状体育馆进行保留。

(5)医疗卫生用地

规划在河东新城区新增加一处市级医疗用地,规划在河西凤凰山西和斋公岭各预留一处区级综合性医院用地。老城区内主要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不再新增其他类型的医疗机构。

(6)教育科研用地

规划河东新区新增加一处教育科研用地,服务于河东新区与紧邻城区的中伙工业园。科研设施重点布置在沿河大道附近,其他研发机构结合园区和高校统筹布局。

(7)工业用地

规划实施工业用地集约化的规划布局。整合现状工业布局,由分散布局向集约化布局转变,完善经济开发区工业组团和蒲纺工业组团。规划在西北部建设生态工业园,主要安排无污染的劳动密集型都市工业。

(8)仓储用地

仓储用地向沿河、对外交通干线等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区域集中,规划仓储用地主要集中分布在城北望山码头

2011版赤壁市城市总体规划功能结构图和用地规划图分别见图3-16和图3-17。

5.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1)对外交通

①公路:规划107国道外迁至京港澳高速公路北侧,提高其等级至一级。规划主城区与京港澳高速公路联络线道路红线按50米控制。提高赤洪公路、赤通公路和武赤公路的等级,均按公路一级标准控制。保留现状中心客运站及城东客运中心,原城南长途客运站由于年代久远,基础设施老旧,且所处位置已不适合作为城市客流的周转疏散地,规划予以废除,部分改建为公共停车场。

②水运:规划至2030年赤壁港泊位数达到70个,航道建设项目2个,港口建设项目10个。规划建设支持保障系统项目2个,即陆水湖搜救中心、赤壁市港航海事应急管理系统。

图3-16 2011版赤壁市城市总体规划功能结构图

(图片来源:《赤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

图3-17 2011版赤壁市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规划图

(图片来源:《赤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

③铁路:京广铁路城东火车站的建成使用及武广高速铁路投入运营,势必加强赤壁市区域交通枢纽的地位,规划应着重考虑城区交通与两个车站之间的衔接。城东火车站按二级站控制,以满足未来武咸城际铁路延伸至赤壁后进站的需要。

(2)城区道路交通规划

依据城区的自然地形特点和交通流量流向,城区规划路网采用方格网的布局形式。规划道路等级共分三级,即:主干道红线宽度为44~66米;次干道红线宽度为24~30米;支路红线宽度为15~20米。

规划应随着城市道路网的逐步建设,按规范增加公交线网密度;规划在城东片区布置公交站场一处,其面积按2公顷控制。停车场结合城区总体布局规划布置社会公共停车场8处,主要布置于城区东片,西片用地以工业及仓储为主,不考虑单独设置社会停车场,以配建停车场为主。规划加油站14处,每处用地按0.1~0.3公顷控制。

2011版赤壁市城市总体规划道路系统规划图如图3-18所示。

图3-18 2011版赤壁市城市总体规划道路系统规划图

(图片来源:《赤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

6.旧城改造与更新规划

旧城改造按照“分年度有序推进”的原则,分年度制订整治计划,逐年有序推进旧城改造和用地的置换。外迁城区工业用地置换为居住与商业用地,改善生活居住区环境。改造和疏导道路交通系统,重点是疏通尽端路,在老城区繁华商业区合理配置停车场地。重点改造金鸡山公园、花果山公园。注重沿河绿地建设及水景塑造、旧城改造与绿地规划、道路更新、街景设计和绿色停车场建设,以提升城市品位,促进城市旅游业发展。对城中村进行改造,重点改造河西老城区莼川大道两侧城中村、杨家湖周边城中村以及河东黄龙大道两侧城中村。旧城更新按照重点更新区、控制更新区、一般更新区和生态风貌控制区进行分区控制。

7.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

(1)地下步行道路规划(www.daowen.com)

对客流集中的商业区(火车站、城市中心等)规划地下步行街,在道路交叉口、交通繁忙的路段,均应考虑规划和设置行人过街通道。

(2)地下停车场规划

中心城区用地紧张,综合考虑景观等因素,地面已高密度开发区、主要商业区附近宜采用地下形式的公共停车场,可结合广场、绿地布置。

(3)地下公共服务设施与防灾规划

地下空间规划充分利用中心城区现有的防护设施,以人防工程为主体,形成点片相连、干支相通、防护可靠、功能完善、平战结合的地下防护空间。地下空间平时结合商业街联合开发,服务于城市建设;战时用于人口疏散和物资运输,从整体上提高城市综合防护能力,确保平时能够服务于经济发展、抗御自然灾害,战时具有防空抗毁、保存战争潜力的功能。

8.绿地景观规划

公共绿地规划,充分利用城区自然条件(山体、水系),结合新区建设和文物古迹保护,合理布局各类公园绿地,营造城区整体空间良好的生态环境。空间景观组织形成“一核、一轴、一带、五区、多节点”的总体景观结构。

“一核”为陆水湖风景区;“一轴”为蒲圻大道、赤壁大道景观轴线; “一带”为陆水河景观廊带;“五区”为城东现代城市风貌区、城西老城风貌区、河西现代工业风貌区、陆水现代工业风貌区与滨水风貌区。通过重要景观节点、界面、标志性建筑物和视觉通廊等设计要素控制,形成特色鲜明的城市视觉形象。新区通过复合中心、片区中心建设,强化区域特征,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共同构成清晰、可识别的城市空间结构。

2011版赤壁市城市总体规划绿地系统规划图和景观规划图分别如图3-19和图3-20所示。

图3-19 2011版赤壁市城市总体规划绿地系统规划图

(图片来源:《赤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

图3-20 2011版赤壁市城市总体规划景观规划图

(图片来源:《赤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

9.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1)给排水规划

规划近期维持二水厂10万吨/日的规模;对一水厂进行更新改造,使其恢复原有设计供水4万吨/日;对三水厂取水趸船进行更新改造,维持现有设计规模2万吨/日。规划远期在尖峰山南边、陆水水库北岸新建一座水厂,规模为12万吨/日。规划采用统一供水的方式,供水管网布置以供水安全、可靠为原则,管网布置以环状为主枝状为辅。规划近期在城东新区设置一座加压泵站,向中伙工业园供水。

规划近期老城区排水体制采用截流式合流制,新城区采用雨污分流制。远期老城区逐步改造为雨污分流制。城区污水处理厂位于望山村小学对面。陆水河两岸铺设污水主干管,西岸干管自北向南沿途收集蒲纺工业区、陆水工业区、老城居住区、西北综合区的污水,东岸干管自北向南沿途收集城东新区、滨水居住区的污水。最终收集到的污水进入位于望山村的污水处理厂。

(2)电力电信规划

扩建蒲圻火电厂,新建赤壁220kV变电站,新建蒲纺110kV变电站及城东110kV变电站,对城区的部分变电站进行增容改造。严格控制高压走廊,在电压等级相同、路线相同的情况下,尽量采用共杆方式架设。城区内的10kV电力线逐步改为电缆沟方式沿道路东、南侧的人行道下敷设,在地下通道比较紧张的地段可以与其他管线采用综合管沟敷设。

规划远期实现光纤到户,将所有的电信线路及其他弱电线路全部改为管道方式沿道路的西、北侧人行道下敷设。规划新建5处邮政支局,在主要的商贸区、居住区、交通站点结合其他建筑设置邮政所,服务半径不超过3公里。规划近期在蒲圻大道新建一处多功能广电传媒中心。积极发展有线电视,远期的入户率达到90%以上。有线电视和宽带电(光)缆采用管孔方式与电信电(光)缆同侧敷设。

(3)环卫设施规划

城区规划公厕主要布置于城市道路两侧或居住小区内,城区公园、市场、车站、码头等人流集中地段应布置有公厕。城区繁华道路公厕间距按300~500米左右设置一座,工业区道路公厕间距不超过1000米,老居住区按半径100~150米设置一座,新居住区按300~500米设置一座,城区大型公共建筑应配置公厕。沿街公厕应不影响城市景观,并有明显标志和通道。规划小型垃圾转运站宜靠近服务区域中心或生活垃圾产量多且交通运输方便之处,采用小型机动车收运的方式进行垃圾转运,每座垃圾转运站的服务半径为2~4公里。

(4)燃气规划

规划赤壁市城区燃气气源以天然气为主,气源来自忠武线。规划近期天然气普及率为70%,中期为80%,远期为90%。

10.环境保护规划

(1)水环境

陆水水库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Ⅱ类水体水质标准。陆水河城区段不得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水体水质标准。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禁止向水体排放不达标废水。

(2)大气环境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在保护实现经济目标的前提下,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对严重污染空气环境的工艺和设备,按淘汰名录要求予以淘汰。减少机动车尾气的排放。完善绿化系统,发展植物净化。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城市逐步改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电或者其他清洁能源,改进城市能源结构。

(3)声环境

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将城区分为5类标准控制区,即:

0类标准:陆水湖休闲旅游区、汤茶养生区、城市公园;

1类标准:城东新区、老城居住区、滨湖居住区;

2类标准:蒲纺工业区;

3类标准:西北综合区、陆水工业区;

4类标准: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线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内河航道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铁路主、次干线两侧区域。

(4)固体废弃物综合治理

固体废弃物综合治理率近期为60%,中期为70%,远期为90%。工业废渣综合利用率近期为75%,中期为80%,远期在9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近期为80%,中期为90%、远期为100%。

11.防灾规划

(1)防洪规划

城区主要防洪对象为陆水河、赤马港与陆水水库。

①陆水河:新建大石桥泵站、改造白石港排水闸为主要的排涝工程。陆水南北干渠堤脚两侧20m内为保护范围,严禁水利工程以外的任何建设。陆水河两侧防洪墙30m范围内为严格控制区,严禁滨水绿地和防汛公路以外的任何建设。

②赤马港:赤马港两侧河岸各15m内为保护区,严禁水利工程和交通道路以外的任何建设。

③陆水水库:在水库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内不能兴建永久性建筑物。在水库下游河道不能兴建妨碍行洪、妨碍航运的工程及设施。库区周边停建工业项目,已建项目要重视自然生态保护,满足环境质量的要求。禁止向保护区内填埋工程弃渣和倾倒工业废渣,严禁侵占库容,影响水质。加强下游陆水河的堤防建设,完善陆水灌区配套设施,提高城区防洪标准,保障水库的防洪调度。

(2)抗震规划

赤壁市位于基本烈度6度区。一般工业和民用建筑按6度设防,重点单位和生命线工程按7度采取防震措施,其建设场地必须进行专门的地震安全性评估,并按评估结果进行抗震设防。规划利用绿地、体育场地、学校操场和城市干道作为避震疏散地。以城区各主次干道为城区内主要疏散通道,集中绿地、广场等宽敞地带可作为灾时就地避震疏散点。加强城市交通通信、供电、供水、供气、医疗卫生、食品、消防等城市生命线工程的保障措施。对市政府、医院、体育馆等重要的公共建筑进行抗震加固。

(3)人防规划

通过旧城改造,疏散过密的建筑与人口,在各项建设中留出足够的绿地、广场和疏散通道,减轻灾时人口疏散的压力。以人均1m2的人防工程面积标准来确定人防工程设施的面积。按人防要求安排好掩蔽工程、疏散手段和后方基地的建设。人防指挥通信、医疗救护、物资储备等工程按《人防法》、《防空袭预案》布置。

(4)消防规划

根据赤壁市城区规模和用地布局,按照责任区面积不大于7平方公里的要求,个别设在近郊的消防站不超过15平方公里,城区共需6座消防站。消防栓间距控制在120米以内,并靠近路口。

12.旅游规划

实施“大旅游”战略,促进大品牌建设,以三国文化为魂,营造旅游核心。发挥资源优势,突显特色旅游。以旅游景区为核心,打破各乡镇独立发展的格局,统筹考虑,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合作,构建大旅游产业体系的战略框架。采取开发三条旅游大道、建设三大旅游区、打造三个旅游新城的发展思路。

13.文物保护规划

文物保护项目包括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维修、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大遗址保护以及文物安全、环境风貌保护、抢救性保护设施。具体项目有:赤壁山矶头摩崖石刻保护及环境病害工程治理、蒲圻石城修缮保护、新店镇土城城址保护、羊楼洞新店明清石板街古建筑群抢救性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博物馆展览提升、博物馆库房建设。对这些文物的保护2011版规划提出了保护的原则及策略,意在使珍贵的文物得以保留和传承。

14.近期建设规划

近期建设的时间为2011—2015年,规划到2015年,中心城区人口为28万人,建设用地29.1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4m2

近期城市新兴的重点增长区主要为河东新城区。对此区域内的土地批租严格审批,不得随意更改此区域用地的性质;统一规划,对该区域内用地提出具体的控制措施和控制指标。重点发展,优先建设,紧凑拓展,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禁止无序蔓延,征而不建,闲置土地。重点改造区主要为老城区,对此区域内的道路改造、居住区改造、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等根据不同的要求提出相应的改造措施,分期实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