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砖茶文化的源头之一
赤壁茶叶历史源远流长,茶叶的采摘、种植、制作和销售都有着极其久远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赤壁种植茶叶和采茶的历史超过两千年,其中赤壁“羊楼洞——新店运茶古道”作为茶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是中欧万里茶道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节点。如图2-4和图2-5所示。
图2-5 青砖茶运输路线图
(图片来源:《赤壁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羊楼洞素有“砖茶之乡”的美称,种茶历史悠久,始于宋而盛于清。宋景德年间,已有成批茶叶销往边疆,与边境各族进行茶马交易。清末道光、咸丰年间,先后有俄、德、日等外商洋行和汉口、镇江、天津、广州等地的商人来羊楼洞设茶庄。19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羊楼洞茶业鼎盛期,先后有俄、英等外商和晋商、粤商及本省商人来此投资经营茶庄,五条街巷的茶庄达200多家,是茶叶收购、加工、销售集散地。当时,镇上人口超过4万人,其繁华程度超过蒲圻县城,有“小汉口”之称。1861年,中国的第一块机制砖茶诞生于羊楼洞,标志着羊楼洞在湖北及全国,率先由手工制茶进入机械生产砖茶的阶段,体现了近代工业水平。2013年7月31日,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正式命名湖北省赤壁市为“中国青砖茶之乡”。运茶古道如图2-6、图2-7、图2-8所示。
图2-6 运茶古道
(图片来源:1995年版《蒲圻志》)
图2-7 蒲圻的茶叶、砖茶
(图片来源:《赤壁历史风貌保护规划》)
赤壁“羊楼洞——新店”运茶古道所蕴含的历史价值、文化艺术价值,对于今天的赤壁具有重要意义。在茶的生产技术方面,涵盖了茶叶的生长、采摘、加工、制作的全过程;在贸易方面,包含了茶叶的保存和储藏、交换、流通全过程;在运输方面,道路、驿站、码头等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在文化习俗方面,茶具、饮茶、茶风俗、茶楼及与之伴生的茶文化等对后世有较深的影响。此外,羊楼洞、新店古街道的明清建筑,深宅大院,雕梁画栋,各种遗留的建筑构建、文物也向人们展示了古镇明清时代的独特风韵。(www.daowen.com)
图2-8 运茶独轮车
(图片来源:赤壁市博物馆展品)
2.茶文化的体现
(1)戏曲歌舞
曾经流行于赤壁的鄂南采茶戏一直流传至今,这种戏曲广泛流行于江西、湖北、湖南、安徽、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诗词歌赋
中国历史上关于茶的诗词歌赋和散文比比皆是,可谓数量巨大、质量上乘,这些作品已经成为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珍贵财富。赤壁人咏茶、饮茶诗词亦有大量传世之作,特别自明清以来,留下了很多佳作名篇。
(3)茶道
茶道即禅道。佛教与茶结缘达两千多年,佛教自传入中国起,即与茶结缘,故寺庙率先种茶,最早以茶待客,众多悟道高僧无不将茶道融入禅道。赤壁不仅产茶,而且佛教兴盛,很多高僧与赤壁有很深的渊源,后世的曹洞宗、临济宗等就直接在此开宗立派。
(4)饮茶风俗
赤壁市茶风俗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传承,内容丰富,至今仍具有强烈的生命力,体现了赤壁浓厚的文化底蕴。
赤壁人自古客来先斟茶、张烟,有烟茶不分家之说。各种茶话会历来十分兴盛,两三人、五七人不等,往往找个馆子或于安静处所泡上一杯茶,边饮边聊话情谊。生意人亦找个茶馆由邀买单,泡上茶,端出茶点,边饮边谈生意。过路人三三两两聚集到茶馆稍事休息、饮茶。过去茶馆多有卖唱人、说书人坐庄为茶馆招揽生意,自身亦可图利,现在茶馆多有摆麻将和牌桌者,客人边喝茶边打牌。
用茶为祭的正式记载,可追溯到梁代梁萧子撰写的《南齐书》。赤壁四时八节祭祀祖先,要敬茶、果点。新生入学祭孔子,亦备茶点。从前祭东皇,亦备茶礼。仙佛诞期,寺庙头夜拜寿礼,庙堂设坐,席上布满果点、茶水,信众分班次各三次三拜九叩,傧相三次换茶水。平时因事请神亦供茶水果点。新春佳节,民间未婚女孩请七姑亦供茶点,七姑临坛解答疑难问题要离去,亦献茶点,并由女孩吟唱《送神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