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山地城市可持续综合交通规划中的规划过程及绿道网络布局

山地城市可持续综合交通规划中的规划过程及绿道网络布局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规划采用多因子叠加分析的方法确定绿道网络整体规划布局,并进行了沿线居民问卷调查进一步完善规划方案。图8.13公共服务吸引单元分布图图8.14城市开敞空间分布图⑤旅游景点、历史遗产、乡愁文脉分布:旅游景点、历史人文要素和记忆的保留同样重要。

山地城市可持续综合交通规划中的规划过程及绿道网络布局

照母山片区绿道网络规划,致力于在山地城市特殊地形条件下提出绿道设计思路与网络规划,进行探索性尝试,在有条件区域内发展特色步行和自行车系统,将提出的具有山地城市特色的绿道网络规划技术体系应用于实践。

规划采用多因子叠加分析的方法确定绿道网络整体规划布局,并进行了沿线居民问卷调查进一步完善规划方案。多因子叠加分析要素包括:绿廊基底条件、山水格局、公共服务吸引元、开敞空间、旅游文化景点交通设施等。

①绿廊基底分析:明确新绿廊构建的生态基质、斑块和廊道(见图8.11)。

②编织山水、通江达山:连通完善整个片区大的山水格局(见图8.12)。

图8.11 城市山体、绿地、水体生态斑块布局图

图8.12 山水格局串联意向图

③公共服务吸引元分布:明确商业服务、学校医疗卫生体育、文化设施等公共服务吸引元的空间分布,用绿廊创造沿线新型消费空间和模式(见图8.13)。

④开敞空间分布:关注重要大型城市开敞空间,如公园绿地、广场、城市阳台、滨江节点等对绿廊的影响(见图8.14)。

图8.13 公共服务吸引单元分布图

(www.daowen.com)

图8.14 城市开敞空间(公园绿地、广场、城市阳台、滨江节点等)分布图

⑤旅游景点、历史遗产乡愁文脉分布:旅游景点、历史人文要素和记忆的保留同样重要(见图8.15)。

⑥公交车站、轨道站点和线路:倡导绿色、健康出行,减轻城市交通压力,注重新绿廊与公交车站和轨道站点的结合,发挥绿廊的慢行交通作用(见图8.16)。

图8.15 旅游景点、历史遗产、乡愁文脉分布图

图8.16 城市公交站点和轨道系统布局图

在众多生态、社会、经济、交通要素的共同影响作用下,新绿廊的走向和框架也逐渐浮现出来(见图8.17)。

图8.17 多因子综合叠加分析图

基于多因子叠加分析图,对有意向的城市廊道周边的居民区、工作集聚区进行出行意向问卷调查(见图8.18),明确出行主体意向,制订更有针对性和导向性的城市绿廊系统。

通过上述两个步骤,初步构建形成两江新区照母山片区绿道骨架网络,形成“八纵十横”骨架网形态(见图8.1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