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点、线、面”的设计思路,构建区域步行网络(见图6.2)。
①点:主要是重要的轨道站点、公交枢纽和人流密集的道路交叉口,是人流高度集聚的地区,也是步行设计的重点。
②线:重要的步行道路,尤其是步行节点之间的联系路径。依托城市小街区建设,利用支路和街巷系统,有机串联城市多种“吸引元”。
③面:按照片区主要用地属性,划分居住、办公、商业、旅游文化、休闲等区域,根据不同区域特征,制订不同的步行分区策略。
图6.2 步行系统框架图
1)点
(1)做好重要节点规划
针对重要的交通节点,例如轨道交通站点、公交枢纽站点等人流密集地,制订详细的方案,确保人流动向顺畅。
(2)高起点规划交通基础设施
规范设计步行交通设施,引导行人按交通规则在步行路权范围里行走,可以从安全性角度规范步行者的交通行为。对交叉口过街设施类型、路段过街间距、路段过街设施类型、过街信号均给出规范化的设置标准,增加有利于步行安全的引导设施、稳静化措施、无障碍设施。针对平面过街增设隔离和安全措施,保证行人的安全;城市主要道路、残疾人集中场所的人行横道,需设过街信号装置,便于盲人安全通过。(www.daowen.com)
2)线
(1)串联周边多种慢行系统
把步行廊道与城市绿道相结合,与景观绿地、公共空间共享步行空间,并通过特色化的设计彰显城市独特的资源禀赋。通过步行通廊的设计,提供城市日常休闲步行活动的场所,串联公园、景区、开敞空间、水系、历史文化遗存等资源,同时兼有交通功能,可与自行车交通共享。
(2)串联片区内多种“吸引元”
“吸引元”主要是指城市片区中学校、医院、公园广场、商业中心、文化古迹等客流集中且又能展示城市魅力特征的公共服务设施,通过步行廊道连通这些城市魅力空间,让城市魅力流通起来。
3)面
(1)明确步行分区
差别化的步行分区可以在步行系统规划设计中充分体现城市的特质。通过挖掘城市的特色资源,确定步行系统规划的特色目标,将城市特色资源有序分配到系统规划中,营造富有特色和魅力的城市步行系统。为了体现不同用地性质的步行空间差异,基于居民步行活动的距离特点,以500~800 m为半径,依托自然屏障和道路分割,划分步行单元。在步行单元内倡导短距离的步行出行,在步行单元外的中长距离出行倡导步行加公交换乘出行。
(2)打造步行空间
不同的步行空间,由于其在城市中承担的功能定位不同,因此必须结合服务对象的需求对步行空间界面、步行道宽度、道旁空间尺度等方面加以控制和设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