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山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实践

山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实践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理解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需要关注两个核心概念,即出行能力与可达性。可达性可达性定义为“能够到达或可被使用”。城市规划将“可达性”定义为到达目的地所需要的时间。由于交通体系的固有问题(如堵车)、使用私家车的不稳定性和普遍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较大程度上限制了出行速度,因此实现良好可达性的首选办法是缩短出行所需的距离。

山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实践

交通可持续发展是指能够以经济有效、社会公平、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方式,不断满足当代人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又不损害自然、环境及后人需求的交通发展模式。进一步而言,交通可持续发展,即是借助交通战略、规划、政策、法规等,充分协调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不同交通方式、交通规划建设与交通管理、交通发展与环境保护、交通发展与资源投资之间的关系,达到既满足现在的交通需求,又不损害满足未来交通需求的能力,支撑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交通系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目的。

要理解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需要关注两个核心概念,即出行能力与可达性。

(1)出行能力

出行能力定义为“团体或个人迁移或者改变工作,或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的能力”。在最近十几年,出行能力凸显其重要性。随着城市居民出行距离和速度的增加,与过去相比,人们普遍需要走更远的距离来上学、上班、购物、访友、回家等。高出行能力定义为“花费最短的时间、走最短的距离可到达尽可能多地方的能力”。(www.daowen.com)

(2)可达性

可达性定义为“能够到达(可达范围)或可被使用”。城市规划将“可达性”定义为到达目的地所需要的时间。这个时间主要取决于从起点到终点的物理距离及出行速度。因此,理论上可以通过增加速度来实现可达性的最大化。由于交通体系的固有问题(如堵车)、使用私家车的不稳定性和普遍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包括减少污染和能源消耗),较大程度上限制了出行速度,因此实现良好可达性的首选办法是缩短出行所需的距离。

交通可持续发展聚焦于城市空间、土地开发、交通系统、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统一,通过优化空间布局、土地混合使用、多模式交通出行方式,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采取的措施通常包括:最大限度地减少活动的时空距离来降低交通需求,降低私家车出行速度和数量,通过停车管理减少机动车交通,优先把步行和自行车道作为邻里单元内部的主要交通网络,优先把公共交通作为可持续个人交通系统的最重要元素,提供交通管理措施来支持向环境协调模式的转变,促进形成邻里物流配送理念来减少通过汽车运送货物的需求,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