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景观公共艺术设计-材质分类及表现迷人的云门

景观公共艺术设计-材质分类及表现迷人的云门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众所周知,一般的钢材不具备对腐蚀的耐受性,即便是在表面上电镀或喷漆,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腐化生锈的迹象。云门在展示自身的同时,通过表体对光的折射将周边的环境景观全部包含在自身的体内,镜中和境外的空间无形中交融在一起,相得益彰,而随着昼夜交替、四季更迭,其表现的画面更是美轮美奂。这种独特的设计使得原本形态单一的云门拥有了非同寻常的艺术魅力,可谓是千禧公园里最成功、最受众的公共艺术。

景观公共艺术设计-材质分类及表现迷人的云门

(一)金属

金属是性能性较强的材料,而性能主要体现在物理性和化学性上。金属的物理性表述在金属材料在锻造过程中的物理程度变化,例如受压、受热、变形。化学性指的是材料的稳定性和耐腐性。在对金属材料进行挑选时,其性能、色泽和审美特征是设计者需认真考虑的,要考虑在设计作品里的融合程度。金属材料的色泽和审美特征是指不同材料所具有的面貌和艺术表现力。

铜、钢、铁是用于公共艺术表现上较为普遍的三种金属材料。其中,铜材采用铸铜和锻铜两种制作工艺方式。铸铜作为最为古老的传统工艺,流传至今,通过在已翻制好的造型模具中铸造而成。铸铜质地浑厚,其保存状态稳定,多采用青铜和黄铜为原材料进行铸造,而它优良的色泽和高强的防腐性能,备受业界人士的青睐,在创作中得到广泛应用。相比之下,锻铜的厚度较薄、质地轻盈,更适用于制作形态概括简洁、跨度较大的悬挑造型结构,在增加表皮厚度和内部钢架支撑的情况下,还可用在大型作品的制作上,而且制作成本低于铸铜。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金属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得到延伸。众所周知,一般的钢材不具备对腐蚀的耐受性,即便是在表面上电镀或喷漆,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腐化生锈的迹象。不锈钢是合金钢的一种,该材料耐热、耐高温、耐低温、耐化学腐蚀,具有一定强度和硬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不会出现锈迹斑斑的现象。不锈钢所独具的刚柔并济、光滑明亮的质感和肌理,使它的魅力更具时代特色和锋芒,其特殊的性能在当下环境艺术领域的应用上可谓独树一帜。

美国的芝加哥千禧公园是密歇根湖湖畔重要的文化娱乐中心,而该公园的露天音乐厅、云门和皇冠喷泉被称为千禧公园中最具代表性的三大城市景观。其中,“云门”这件体积庞大且外形别致的作品给来往游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一尊表面光滑无比,被高度抛光加上无缝拼接处理的不锈钢板材料雕塑,由英国著名的艺术家安易斯设计。整个雕塑宛如一颗巨大的银色豆子,又似球形的镜体。透过它的映衬,人们可以看到在镜中自己的身影、公园周边的城市景象、摩天楼群落形成的美丽天际线,以及广阔天际中的朵朵白云。云门在展示自身的同时,通过表体对光的折射将周边的环境景观全部包含在自身的体内,镜中和境外的空间无形中交融在一起,相得益彰,而随着昼夜交替、四季更迭,其表现的画面更是美轮美奂。

在不同时段和不同角度里,云门巨大的镜体总能向外界呈现丰富多彩的变幻,给人一种神奇的视觉体验。拱形的结构使雕塑的下方形成带有“门”之意味的凹室,让人们可以深入其中,仰面感受内部凹入镜面中的有趣影像。这种独特的设计使得原本形态单一的云门拥有了非同寻常的艺术魅力,可谓是千禧公园里最成功、最受众的公共艺术。

不锈钢在锻造方法上和锻铜类似,同样需要经过打骨架和封板阶段。一般金属锻造工艺适于制作形体结构明了简洁、体量较大的艺术品,而上述的云门的形态设计就很适用于不锈钢锻造工艺表现。因此,不锈钢作品多倾向于抽象形态表现。当然,不锈钢也可锻造一般的具象形态作品,只是对形态复杂且体量较小的造型来说,在细部锻造上会增加相应难度。所以在进行具象形态作品设计时,设计者应根据工艺要求来考虑形态结构在整体上的概括性,力求达到造型体块分明,同时确定一个适合于工艺锻造的体量,避免加大不锈钢锻造的工艺难度。

(二)石材

石材是造型艺术里最常用的一种材料,也是材料的运用里很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

古往今来,石材一直伴随着艺术文明的发展历程,记录了无数个凝聚着人类艺术智慧和技艺结晶的不朽之作。早在石器时代,人们就开始在岩洞的石壁上刻画,用石头制作器具和小型工艺品。随着时代的变迁,石材被广泛地运用在雕塑、建筑上。石材具有的原始之美、天然之感、永久之力,得到了艺术家、建筑师们的推崇和钟爱。

当年野口勇曾在康斯坦丁·布朗库西的工作室当助手,和布朗库西学习石雕技法。通过对石雕的学习,野口勇加深了对空间和自然的理解,并激发了自己用岩石创作雕塑的兴趣。罗丹通过石雕找寻到了自己探求已久的造型之美,而米开朗基罗更是借助石材创造了经典的传世神作。可见,石材的使用在创作中是一个不可模拟的存在。

适用于雕刻上的石材主要有花岗岩和大理石两大类。花岗岩石质坚硬、结构均匀,具有相当高的强度和硬度,极为耐久。花岗岩的材质肌理效果佳,分为红、黄红、花白、黑等色泽,在业界被誉为用于室外雕塑的首选石材。由于花岗岩质地坚硬,在细节部分加工上具有一定的难度,相比之下,大理石的石质较软,花色纹理丰富,在雕刻精细度上更胜一筹,且加工方便。但并不是什么等级的大理石都适于放置在室外,一般大理石的室外耐久性差,时间一场,下容易被风化和溶蚀而失去本来的色泽。这是由大理石的性质决定的,而优质的大理石因不含杂质和气孔,就可避免上述的情况。所以,大理石通常用于室内或半室内的建筑装饰或环境景观装饰,而比较普遍的室外保养方法就是定期在石材表面涂抹防护蜡。

石料的选用有荒料和方料两类。荒料指在采石场直接开采的、不规整的石料。方料是严格根据雕刻模型的大小来分块加工成相应的规格尺寸的石料。方料的一般加工方法分为手工制作和机器加工。

(三)木材

木材的应用历史也是相对久远的。人们在自然界中见到不少各式各样的树木材料并加以利用。木材和其他材料相比是最易于雕刻的,其多变的纹理、丰富的形态、极强的可塑性及自身包含的自然韵味,使得这种材料不管是民众还是设计师和艺术家们都格外喜爱,并被广泛运用到环境艺术之中。

木材在软硬程度上有硬材和软材之分。硬材具有难于雕凿、质地坚韧、纹理密实、不易变形、柔韧性高的特性。和石材不同,难以雕刻的硬材反而更适合表现造型结构复杂且精细的作品,如桦木、杨木、樟木、楠木、榉木、槐木等阔叶树材。软材质地松软,易于雕凿,但不适合深入细化,因此多用于表现造型简洁、形象概括的作品,如松木、柏木、杉木等针叶树材。

对于木材的选料,艺术家们注重“因材施艺”,通常在木料的形态、质地、纹路等方面加以揣摩、遴选,在保有材料自身形质的基础上,加以整合、雕凿,以达到相交相融的艺术效果。对木纹变化丰富、富有趣味的木材,其造型设计应该是简洁概括,以能充分表现出木材纹理为最佳;对色泽较弱的木材,则可做着色处理,以加强其质感。此外,用于造型的木材须经过自然或人工的干燥处理后方可使用,否则,未干燥的生湿木料在造型过程中极易出现变形、破裂的现象,以致影响作品的顺利进行和艺术效果的展示。

作为设置在室外的木制公共艺术作品,其自身的耐腐性极为重要,像杉木最具天然耐腐性和耐久性,柏科和樟科木材也具有不错的天然耐腐性。但无论木材自身的耐腐性强弱与否,都需要进行人工防腐处理,使作品的呈现更加持久,能更好地把作品艺术效果和魅力发挥出来。

(四)塑料

塑料是一种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由树脂、增塑剂、润滑剂、稳定剂、着色剂、抗静电剂等多种材料组合配制而成。其中,合成树脂是塑料的主要成分,含量一般在40%~100%。因此,树脂的质量往往会决定塑料的质量。随着塑料在城市中的应用,人们慢慢地把树脂作为塑料的同义词

塑料的种类繁多,不同的单体组合可以制作出不同的塑料,以固体或者液体的形态、坚硬或者柔软的性质、紧密或稀疏的密度、透明或者半透明或者不透明的样式、易燃或者不易燃等多种形态和性质样式而存在。无论是以表现造型艺术为主的景观雕塑作品,还是强调使用功能的城市家具设施,塑料都具有广阔的使用空间,在制作和表现上发挥了无穷的价值。(www.daowen.com)

塑料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特性,就是能以流动的液态来做造型,在加工完成时又可呈现固态形状且坚实耐久。有机化合物特性使塑料在季节性腐蚀方面也具有极强的耐受性。塑料材质的景观公共艺术大多表面光滑,具有色泽。这是因为塑料作为人工合成材料,质地本身的艺术魅力并不大,仅仅作为实现艺术表现和功能性的一个载体而被加以利用,而色彩往往可以使单调的塑料变得五彩斑斓,成为附着在塑料上的某种艺术语言。

塑料材质的景观公共艺术形态常常使人眼前一亮,在城市家具和景观作品中也运用广泛,表面处理光滑后易于上色,后期的保洁、维护也能轻松做到,既能发挥亲近人的功能性,又带有其自身独具一格的气息。

此外,塑料作为金属和石材的替代品总会带来令人意想不到的惊喜效果。塑料的造型塑造的可操作性能够翻制出复杂多变的造型体;坚实性可以使它具有一定程度的耐受力;可着色性使观看者在第一印象上足以达到“以假乱真”金属和石材材料的效果。

与金属和石材相比,塑料成本低、质地轻薄、易于操作安装。因此,在中、小型尺度的金属、石材作品制作上,塑料通常被取而代之。然而,每个材质的存在都不是非常完美的。塑料这种形同双刃剑的材质也存有弊端,作为仿制材料,必定在表现的真实性上有所限制,在肌理和质感上始终难以达到真切的效果。塑料虽然自身具有一定耐久强度,但毕竟是合成材料,比起金属和石材还是显得过于逊色了。

(五)混凝土

混凝土是指由胶凝材料、颗粒状集料、水、化学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按适当比例搅拌合成后,经时间的洗礼硬化而成的一种复合硬化材料,是当代最主要的土木工程材料之一。普通混凝土泛指用水泥做胶凝材料,用砂石做集料,与水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混合而得的水泥混凝土。

混凝土材料是从建筑材料延伸而来的环境设计艺术新材料。混凝土材质的公共艺术也被称为水泥公共艺术,其作品形式多样,不仅仅局限于环境雕塑。多数情况下,建筑工程项目里对混泥土的运用较多,而混凝土之所以被广泛应用到环境艺术设计中是因为实用性。

首先,混凝士抗浸水、抗潮湿,对大气中含有的高浓度酸、碱、盐都有很强的耐腐能力,即便长期处于恶劣环境中,也具有超高的耐腐强度。一般沿海城市环境中多采用混凝土材料,就是考虑到它的耐腐性。

其次,混凝土在胶凝状态到硬化的过程中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可以塑造出许多丰富、奇特的造型,在硬化后坚实无比,耐久性极强,而且时间越长,耐久度越高。

最后,混凝土材料成本低,容易获取,这也是它被广为应用的重要原因。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性,混凝土作品在完成后,由于内部含有钢筋骨架,其重量往往是其他材料的几倍之多,不便于移动,更多情况下仅限制在原地施工。常规环境的混凝土在温度25℃的条件下,初凝过程时间不小于45分钟,终凝过程时间不大于600分钟,操作时间上紧促,较为考验技师速度。

在环境造型艺术表现上,混凝土素有“人工浇筑的石头”之称,更多时候被看作取代石材的理想材料。混凝土在对造型的塑造方法上,大体分模具浇筑法和直接塑型法两种。

模具浇筑法是通过往造型模具里灌入混合水泥浆体,并融合钢筋构架来做出预设的造型。成功的浇筑法可以保证水泥形态在拆除塑型模具后仍能保持原有的造型,这需要操作者具有一定程度的浇筑技术和经验。直接塑型法是指在混凝土毛坯基础上进行雕刻和再造。

混凝土不单单是一种浇筑材料,在进行适当的材料比例调和后可达到黏土一般的可塑性。直接塑型法重点在于根据水泥的不同凝固阶段对其进行不同方法的刻画。湿法雕刻是在水泥初凝状态下对其进行造型刻画,此时水泥没有完全变硬,处于黏糊状;再进一步放置养护后,此时的水泥状态极易于塑型和刻画。干法雕刻是在水泥完全凝结变硬后对其进行造型描绘,一般选用细沙、蛭石、珍珠岩、粉状大理石这类质地较软的集料,因为这类集料使混凝土变得较软,方便进行雕琢和凿刻。

混凝土材质的公共艺术作品并不限制在单色的、石材质感上的表现,通过对水泥的表面处理可以呈现丰富多样的色彩和肌理。镶嵌手法会使混凝土表面形成美丽的花色图案,使水泥材质本身更具艺术感染力。除此之外,在水泥表面雕凿纹样图案或进行打磨抛光都会使这种材料本身散发出材料之外的艺术效果。而镶嵌手法就是利用水泥在初凝时的黏糊状态,将含有一定水分的瓷砖、石块、彩色玻璃碎片等小材料放置在它表面,根据镶嵌效果进行一定程度的按压。这些对水泥的处理手法,让水泥的艺术含量大放异彩。

(六)综合材料

20世纪60年代前后,伴随着西方商业文化和大众文化多种元素的出现,对雕塑材料的范围限制被无限放大,单体材料的应用显然已经满足不了艺术家们对更多艺术作品灵感的实现,混合材料应运而生。此时,金属、木材、石料这些传统材料和玻璃、树脂等新型材料被相互结合在一起,而且对这些作品的打造延伸到室外环境的领域,融入了土地、植物、建筑这些环境要素,甚至观念、身体、行为都变得和材料有关起来,诸如装置艺术、行为艺术

在某种程度上,综合材料(混合材料)与波普艺术形成了一种派生关系。这种派生关系表现在波普艺术的兴起,在后面直接导致了综合材料的应用。包含多种观点的波普艺术延伸出不同的发展动向。波普不断蓄积和开放的日常性延伸了制作材料的多样化,而这种多样化是社会审美形态和空间形态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审美多元化的物质基础。新技术和新材料的研发已经将综合材料的使用推向新的高度,使得传统材料不是特别能够迎合时代的发展需要。

正像博乔尼所说:“摧毁大理石和青铜在整个文学和传统上的尊贵性。否定只用一种材料作为整件雕塑的构造,肯定即使十种不同的材料也可以用在一件作品中互相竞争,来影响造型上的感觉。”这意味着不可能总是使用一成不变的材料,也不可能有一种材料永远都可能达到最好的审美效果和材质表现力。

此外,材料的多样化更是空间环境的客观要求,特别是在当代城市空间环境中,传统材料都会受到较大的限制。运用和研究多种材料营造适合当代性质的审美空间环境是公共艺术价值得以实现的物质保证,因此,我们并不否定对传统材料的使用。从现代理念来看,新的材料运用和发展是无止境的,而且城市空间形态的审美发展往往正是通过新材料的运用才得到物质化的体现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