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的原则是公共性、场域性和文化性三者作为一体的原则。公共性和场域性是公共艺术的两大特质,也是公共艺术存在的必要条件和基础。前者的指向为社会和民众,而后者的指向为空间环境。设计师们在设计作品时要有着本心,始终把公共性与场域性两个特质作为设计原则。
当前我国城市文化呈现出的“趋同现象”,以及文化个性之觉醒和对特性之需要与追求,已然成为中国城市文化的一种显著发展特征。公共性、场域性和文化性分别对应着民众、环境和精神内涵,三者的关系又从侧面反映出社会和人文之间的关联。景观公共艺术设计师应该将三者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三位一体的原则构建起公共艺术整体多面的设计指导思想。
美国艺术家保罗·克利曾说:“艺术是文化的花朵。”这意味着艺术之花需要靠文化土壤的滋养才得以成长、开放。可见,一方面,文化作为艺术的基因,被视为艺术的本质属性;另一方面,从文化的广义概念来看,文化是人与环境互动所产生的精神与物质成果的总和,如生活方式、价值观、知识体系、科技成果等。
因此,文化的积淀又是建立在城市自然发展的基础上的。公共艺术作为城市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或是环境规划里的一个表现样式,通过与人互动形成艺术文化的暗示和影响,从而带动公共艺术文化潮流。这是在民主政治及公民社会下,创造以公共性为核心,公正、和谐、自由和共享合一的文化实践方式。吴良镛先生曾在《城市特色美的认知》一文中对文化特性问题提出以下两个观点:
1.文化特性并非僵化的遗产,也并非传统的简单汇集,而是一种社会内部的动力在进行不断探求创造的过程。
文化的改变有时更多的是本身的包容性使其自觉自顾地接受不同文化的多样性来吸取营养,对不同文化的闯入也能加以吸收且在必要时还能进行改造,变成适合自己的东西。换言之,文化绝不等于退回到将特性变成一成不变的、僵化的、封闭的东西,而是一个不断更新的、充满活力的、持续探索中的具有独创性的合成因素。这样,文化特性的追求便成为个人、组织、国家民族的进步条件。
2.捍卫文化特性不仅仅是古老价值的简单复活,而要体现对新的文化设想的追求。
正因如此,文化特性为人们不断增加对未来的责任感,把旧有价值的工作持续延伸下去,而使语言、信仰、文化、职业等发挥独特之处,使之普放异彩,并以此加强其内部的团结,提高其创造能力。
从场域给人带来的视听效应分析来看,观看是人认知世界的最直接方式,而感官中的视觉感受最具影响力。人所产生的视觉化效应来源于视觉形象作用,形象具有引人注意、加深记忆、唤起联想和情感共鸣的功能。形象越富于变化和多样,它的作用就越强。在景观公共艺术设计中,视觉效应直接取决于作品自身的样式形态及它与各环境要素之间的关联运用。(www.daowen.com)
色彩的作用对人的视觉效应还有着启蒙的作用,不同色彩的变化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并带来相应的情绪。像是单拿颜色作比较,深沉的蓝色会给人一种直白的深渊感,使人情绪被代入,而浅淡一点的蓝色会给人温馨、轻快的感觉,这样的色彩变化有时还会带有特殊意义的象征。
在寒冷的北方城市,景观环境中更多暖色和中性色的运用会使人产生温暖感和凝聚力,在沉闷、漫长的冬天里也能感受到几分活力。相比之下,南方城市在景观环境中所采用的整体色调则偏于冷色,或是以部分暖色加以点缀,既能从整体色调上给人以清新爽朗之感,又能从局部中捕捉到跳跃、亮丽之色,以达到视觉上的平衡。
还有环境声音的模拟所产生的听觉美,也具有很强的时空穿梭和延伸的感受,这包括人工声音和自然声音。例如环境中人工音响设备的配置,以及自然景观中的溪流山涧、泉泻清池、雨打芭蕉、风吹松涛、幽林鸟语等自然音响,在指定的环境中会给人带来不同的音效,并带来精神上的享受。
从场域给人带来的心理效应分析来看,心理效应指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人或事物的行为作用引起他人或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
在人所处于的空间环境中,出现最多且带来的较为明显的心理效应是暗示效应”和“从众效应”(也称“羊群效应”)。环境中的“暗示效应”是在无对抗的环境条件下,运用环境要素,直接或间接地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引导按照人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信息传达,使其思想、行为与设计者所期望的目标相符合。这就需要设计师要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剖析人在所处环境里的心理活动,准确地运用空间手段加以暗示,以达到心灵上的碰撞与共鸣。
人在环境中的另一种心理效应体现在“从众效应”上,而“从众效应”是个体对自身的想法和行为活动做出改变和调整,来接受迎合他人的思想或行为活动,让自身变得与其他人更加相似。人在环境中的活动体验是一种潜在的自我强化的过程,而“从众效应”正是在活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当一个人在做一件事时,另一个人表现出明显的参与倾向,个人活动会作用于他人,反之他人也会影响个人活动。可见,如果此活动行为的功能性在最大条件上能够符合场所需要,就能充分地赋予该环境的场所意义,使场域性得到更好的体现。成功的景观公共艺术作品或项目通常呈现公共性、场域性和文化性的特征,这也正是公共艺术的魅力所在。
可以说,当代公共艺术是一种以“艺术”为前提、以“创新”为品质、以“文化”为属性、以“互动”为语境、以“发展”为指向的崭新的文化现象与景观。公共艺术涵盖了环境艺术、艺术景观,其实更是艺术化、社会化了的文化景观。艺术化、社会化作为实现公共艺术的手段,核心是透过艺术实践使其物化的建设过程,促使公共艺术作品更好地承担文化传播职责,呈现艺术本体的文化价值与思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