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公共艺术设计:启发公众审美情趣,提供娱乐与教育作用

公共艺术设计:启发公众审美情趣,提供娱乐与教育作用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们的审美在经历漫长且充满变化的历史长河里,对不同阶段的审美情趣和特质也有了不同的发现。而公共艺术恰恰承担着面向民众的艺术审美功能。因此,无论是在作品的设计里要表达出生活或写意性的作品,还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作品,都要具有一定的真实性才能发挥出作品的认知作用来启发民众。教育作用主要取决于艺术形象的社会意义及审美特质。(三)娱乐作用娱乐作用在公共艺术的审美里会对人们产生审美愉悦和精神上的乐趣。

公共艺术设计:启发公众审美情趣,提供娱乐与教育作用

从18世纪开始,艺术的发展才算是进入一个真正的审美时期,“审美性”和“艺术性”的概念出现其中。在18世纪的欧洲社会里,人们对个体自由和科学精神的发展空前热烈,萌芽出对个人价值的尊重和世纪精神的审视,促进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的诞生。以往那种权力公共性,即只有权力者才能控制并为权力者享受的艺术场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在西方启蒙运动中开始转向一种现代思想家们所普遍认为的审美场域。也就是说,此时的艺术本身才开始获得自身的审美权力。

19世纪,西方的雕塑艺术从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可谓流派纷呈、风格迭变、此消彼长,共筑起一座又一座恢宏辉煌的雕塑艺术殿堂。进入20世纪,从现代到后现代,标新立异,争奇斗艳,观念迭变。艺术在审美性和艺术性上,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多元化、自由化和充满变革的时期。

人们的审美在经历漫长且充满变化的历史长河里,对不同阶段的审美情趣和特质也有了不同的发现。

从现在的中国看去,在当今经济浪潮的推进下,城市化建设得到了飞速发展,同时公民社会意识的日益形成使民众的权益得到提升,艺术教育的范围也从学院式的精英教育延展到以民众为对象的社会教育体系中。

即便在这样的背景下,仍然有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当代艺术提倡追求个人精神,其艺术内容对精英式教育精神的普及,让艺术家们的文化水平和对审美的意识得到快速的提升,能适应融合在当代的世界潮流里;而民众的艺术文化教育水平与艺术家们正好相反,艺术家们对艺术作品的表达和观众自身的欣赏水平严重脱节,导致当代艺术越发缺乏观众。这里的观众并非美术圈内的观众,而是指圈外的普通民众。而公共艺术恰恰承担着面向民众的艺术审美功能。

景观公共艺术的审美特性,是在一个普遍的、广泛的民众审美意识区间里呈现出来的,即使有时候在作品设计里因形态、样式、主题、观念的层次深度不同,可能审美特性会超出民众审美意识这个区间,使民众难以理解其作品背后的意义,达到普遍性的效果,但公共艺术仍是本着一种入世的情怀示人,尽可能地将审美功能回馈给民众。

景观公共艺术的审美功能主要包括认知作用、教育作用和娱乐作用三个方面。

(一)认知作用

认知在公共艺术的多个方面起到了帮助人们认识社会生活、历史风貌,扩大知识领域,加深对社会生活内涵的理解,提高审美认知能力等作用。认知作用是通过艺术形象的鲜活生动显示出来的。作品是设计师和艺术家观察、认识和评价生活,形象地反映生活的结果,反之又以此帮助人们感知生活、认知世界。这些让人们认知主观生活和客观世界价值的作用,既是形象的、具体的,又是具有本质意义的。

认知作用的大小、有无,取决于作品反映社会生活的真实程度、广泛程度和深刻程度。真实性是作为艺术认知的前提和基础,而具有高度真实性的作品,会发挥出强大的认知作用。只有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艺术作品,才具有一个认知的作用。因此,无论是在作品的设计里要表达出生活或写意性的作品,还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作品,都要具有一定的真实性才能发挥出作品的认知作用来启发民众。作品从生活出发,揭示生活的内在本质和历史发展规律,产生了真实性,也就会使人易于产生认知,让作品的意义得到传达。

(二)教育作用(www.daowen.com)

艺术作品带有的真实性产生的认知作用是可以影响到民众的。景观公共艺术的审美功能里含有一定的教育作用,且在一些方面也对民众产生了积极影响。为什么会说产生了积极影响呢?其原因是景观公共艺术的审美功能里含有的教育作用在艺术作品里多数是间接地引导人们的思维方式,在改善人们的思想感情、端正人们的世界观、树立高尚的品德、增强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勇气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是积极的,才会有此认知。

公共艺术作品在反映社会生活时,总是渗透出创造者的认识和评价、思想感情和审美意识。如果这种认识符合生活实际,评价符合实际,思想情感和审美观点符合民众要求,就不仅具有认知作用,还具有教育作用。尤其是优秀的艺术作品,更是具有极大的教育作用,它可以在帮助人们认知生活、认知社会的同时,教育人们对待生活采取正确的看法和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艺术里涵盖的教育,不是要求艺术家们在艺术作品中进行绝对板正的说教,而是用艺术形象来引导、启示思维,感染人们,将深邃的内涵隐藏在鲜明的艺术形象中。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通过艺术形象的感染发挥出来,让人们在潜意识里主动地去接受艺术里的教育作用。公共艺术审美的教育作用一般具有形象化、以情感人、潜移默化等特点,其集中表现就是“寓教于乐”。

当然,不是所有表现形式和题材的景观公共艺术都具有教育作用。教育作用主要取决于艺术形象的社会意义及审美特质。设计师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认识、所具有的良好思想情操、对艺术形象的典型塑造、对主题的鲜明呈现等,在这些条件下创造出的公共艺术作品,都能够给人们以深刻的教育和积极的影响。可以说,艺术形象是高度的真实性和意义性的完美统一,是艺术具有教育作用的根本保证。

(三)娱乐作用

娱乐作用在公共艺术的审美里会对人们产生审美愉悦和精神上的乐趣。艺术作品里使用到艺术形象的感染力去传达娱乐作用,会让参与者获得在精神上的快乐与满足。艺术的娱乐作用是人们欣赏艺术作品的直接动因,是对欣赏者要求获得娱乐、休息和精神调剂的满足,但其核心是在审美中享受一种高尚、健康的愉悦。因此,娱乐作用绝不是任何感官刺激后所产生的快意,而是艺术欣赏过程中的审美愉悦,在该过程中渗透着审美的认知作用和教育作用。

艺术的娱乐作用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和题材的公共艺术作品表现出来。不管是什么性质的艺术作品,都含有一定的娱乐作用在里面,其会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快乐与满足,让人们在艺术作品的审美体验过程中产生审美愉悦。公共艺术的娱乐作用主要取决于艺术形象的生动性、鲜明性和感染性。任意浮夸的逗乐取笑、故意的刺激感官并不能充分发挥娱乐作用,反而会破坏娱乐的丰富内涵和品质精神。

拿作品来说,不同的艺术作品因为表现的形式、手法及意义不同,其对作品里的审美功能会有不同的重点表达。有的作品对认知作用较为突出,而有的作品注重教育作用的表达,还有些作品对娱乐作用的侧重会更加明显。这三者有同一特点,即分别独立存在于艺术作品之中,但这并不影响三者间相互交融、渗透,在统一的艺术形象和审美作用表达里,三者都具有缺一不可的审美功能。

其实,以上所述的审美方面的精神需求并非景观公共艺术的专利,而是体现在很多日常生活行为活动之中。例如,人们通过电影、网络、旅行等诸多行为活动去体验、探求日常生活之外的精神世界,这是种本能的精神需求,而释放精神的这些场所也将会随着需求度的提升而变得越来越多元化。

从对美的需求这一点来思考,每个人对美的认知能力都是与生俱来的,但随着个人后天的发展境遇和状况的不同,这种能力在某些人身上没有机会得到提升,反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退化甚至丧失。而公共艺术更像一个庞大的室外美术馆,你只需走出家门,便可在与日常的接触中潜移默化地积累自己发现美的经验,逐步形成对生活中美的认知。人们通过公共艺术作品享受到生活中美的情趣所在时,便会形成对造型艺术文化的渴望和需求。人与公共艺术互动所产生的审美教育、审美感化、审美情趣等,形成了一种深入人心的生活方式价值观,由此可见公共艺术给人们带来的暗示和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