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环境的尺度
公共艺术作为公共空间里的艺术,其主要载体是环境。没有了环境,公共艺术作品便失去了安身之处,更谈不上设计。景观规划设计中,对环境有三个基本尺寸的界定,依照这三个尺寸可以把城市环境划分成三种基本类型,分别是空间、场所和领域。空间(Space)是由三维空间数据构建出来,通过人的生理感受加以界定的;场所(Place)是由空间界面组合构建起来的,它不如三维空间严密、精确,通常是通过人的心理感受加以界定的。以社区的宅间庭院为例,庭院中的喷水池、滑梯、秋千、连廊、花园等都属于空间,我们可以把它们理解为亲水空间、娱乐空间、休憩空间、观景空间。人们接触和使用它们,从而感知它们的功能价值。而涵盖这些空间区域的整个宅间庭院就是一个场所的概念。庭院作为社区中的一处供居民日常休闲、娱乐的场所,它给人的印象是宽泛的、概念性的,靠心理去感知的,没有空间那么具体、翔实,令人感同身受。相比空间和场所,领域(Domain)的空间界定范围更为宽广,通常以精神层面来加以量度。
1.空间尺度
20~25米见方的空间,感觉较为亲切,人们可以自由地进行交流,多为家人、朋友、同事的关系。因为一旦超出该尺度范围,人们便难于辨清对方的脸部、表情和声音。20~25米的区间是创造景观空间感的最佳尺度。
2.场所尺度
据有关洞察和视觉测试得出,距离一旦超过110米,肉眼就认不出对方,只能辨出大略的人形和大致的动作。这个尺度就是我们所说的广场尺寸,即超过110米之后才能产生广阔感,此为形成景观场所感的尺度。
3.领域尺度
如果空间超出390米,在通常情况下,就会使得人的肉眼很难看清对方,有一种深远、宏伟的感觉。我们将超出390米的尺度作为形成景观领域感的尺度。
空间、场所和领域三者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因而设计的时候就要根据不同的空间特点进行考虑。如建筑设计、景观艺术设计的边界多以空间或场所为基准,而城市规划、景观规划的边界限定则要以领域或场所为基准。
另外,0~0.45米是一种比较亲昵的距离(当然各国与各民族心理、文化不同,这一距离亦有差别)。0.45~1.3米为个人距离或私交距离,其中0.45~0.6米一般处于思想一致、感情融洽、热情交谈的情况之下;0.6~1.3米是一种不自觉感官感受逐渐减少的距离,因而这一距离的下限就是社交活动中无所求的适当距离。1.3~3.57米为社会距离,指和邻居、朋友、同事之间的一般性说话距离。3.57~8米为公共距离。大于30米的为隔绝距离。(www.daowen.com)
以上所述的尺度无不作用于现代景观的分析、评价、规划和设计之中,对景观公共艺术设计的作用是同等重要的。因此,景观公共艺术最直接的环境指向就表现在它所在的环境的尺度,以及它与环境之间的尺度比例关系上。
(二)环境的场域
从另一方面来看,景观公共艺术并非孤立存在的,它与所在的空间环境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并以一种对话关系呈现出来。景观公共艺术并不具有通用性,要依据特定的城市、具体的区域环境来设计与之相适宜、匹配的作品。这就让我们不得不关注一个问题,就是公共艺术所在空间环境的场域性。
场域性作为公共艺术的属性之一,所呈现出的并不仅仅是环境场地的物质属性。
“场域”一词源于场域理论。场域理论是美籍德裔心理学家库尔特·考夫卡所研究的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之一,是关于人类行为的一种概念模式,总体而言是指人的每一个行动均被行动所发生的场域影响,而场域并非单指物理环境而言,也包括他人的行为及与此相关联的许多因素。考夫卡认为面对一处环境,观察者所感知到的东西被称作心理场域,促使观察者有所感知的现实环境被称作物理场域。一方面,每个人对同一环境会有不同的印象,所感知到的心理场域也有所不同;另一方面,环境的物理场域也会对人的心理场域产生影响和作用。这说明人在环境里的心理活动往往是物理场域和心理场域共同发生作用的结果。
考夫卡还指出,环境可分为物理环境和行为环境两个方面。物理环境就是现实的环境;行为环境是意想中的环境。行为环境在受物理环境调节的同时,以自我为核心的心理场域也在运作着。这表明心理活动是一个由自我、行为环境、物理环境三者相互作用的过程。环境的物理场域和人的心理场域该如何形成,是公共艺术场域得以实现的关键。这需要设计者充分了解掌握特定区域环境的状况,如社会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民生民情,以及作品所在场地的概况、季候等要因,从中挖掘提炼出与之相关的元素,建立起和环境互动对话的必要条件,针对特定地域和场所的特定问题、状况进行作品的设计实施。
此外,时间也是形成公共艺术作品与特定地域和场所对话关系的要因。公共艺术成功与否,还在于它是时间的产物,它的成败是由时间决定的。公共艺术通过在特定空间与城市的不断对话、与城市居民的不断对话,慢慢具有了它的魅力。所以,公共艺术不仅是艺术家创造出来的,更是时间创造出来的,它的意义也是时间不断赋予的。
场域是环境氛围和环境特征给人带来的一种心理环境,是人对环境所产生的心理感应。这种心理环境对人来说是最亲近的环境。人通过在环境中体验和感知,达到一种人与环境的对话,并以此建立起新的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