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学生就业指导:坚决反对就业歧视,捍卫平等就业权

大学生就业指导:坚决反对就业歧视,捍卫平等就业权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疾病歧视、籍贯歧视、身高歧视、相貌歧视也是就业歧视的常见表现,甚至还有姓氏歧视、血型歧视等离奇古怪的现象。广大毕业生应当据理力争平等就业,反对就业歧视,或依法力争,直接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平等就业权。小张起诉的依据是宪法,这起案件被许多媒体报道为宪法平等第一案。除了妇女权益保护法和残疾人保护法包含有禁止就业歧视的原则性规定,其他法律、法规中几乎不存在关于就业歧视的具体规定。

大学生就业指导:坚决反对就业歧视,捍卫平等就业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在“毕业生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政策下,建立了用人单位自主录用、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市场机制,用人单位和大学毕业生成为就业市场中的平等双方。然而,由于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压力日渐加大,一些用人单位的自主选择权被无限扩大,使得毕业生在求职中受到某种歧视,其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1.就业歧视的表现

在毕业生求职过程中,就业歧视常见的表现有性别歧视户籍歧视、学历歧视等。性别歧视主要是指目前招聘市场上很多职位限定招聘男性,往往使女性求职者多了一道门槛。户籍歧视是指户口的藩篱使很多非本地户口的人才在用人单位无法成为正式职工,影响了人才的社会流动,也使用人单位自我限制了选才的视野。学历歧视是指用人单位对拟招聘人才的学历定位过死,很多大专生可以胜任的职位却要招聘本科以上的人才,许多本科生可以胜任的岗位却要录用研究生,也有些职位以“学历高的人不好用”为由,把研究生、博士生拒之门外。疾病歧视、籍贯歧视、身高歧视、相貌歧视也是就业歧视的常见表现,甚至还有姓氏歧视、血型歧视等离奇古怪的现象。但不管是哪种就业歧视,都将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严重的扭曲和损害。

就业歧视是毕业生求职路上的绊脚石。有关调查显示,有74%的毕业生遇到过就业歧视,其中29%的毕业生认为受到性别歧视,17%的毕业生受到年龄歧视,20%的毕业生受到形体相貌歧视,25%的毕业生受到地域歧视,受到其他方面歧视的占9%。

2.捍卫平等就业权

据调查,遭遇就业歧视时,很多毕业生选择忍气吞声,继续找别的单位,而选择法律手段来维权的人很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除了毕业生个人怕麻烦,恐怕还有相关法律需要建立和完善的原因。广大毕业生应当据理力争平等就业,反对就业歧视,或依法力争,直接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平等就业权。

案例:2001年12月23日,即将毕业的小张在«成都商报»上看到了一则招聘启事: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招录职员。小张立刻动了心,但仔细一看,其中的一个招聘条件让他心灰意冷,银行在这则启事中规定,男性身高要在1.68米以上,而小张只有1.65米。仅仅因为矮了3厘米就失去了报名资格,这使小张感觉受到了歧视。在法律专家的鼓励下,2001年12月25日,小张一纸诉状将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告上了法庭,要求被告停止发布这一招聘启事,公开更正并取消报名资格的身高歧视限制。因为没有直接的法律依据,小张最终选择援引宪法进行诉讼。«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第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第3款规定任何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权利。

小张的这场官司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法院立案不久,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就对招聘广告做了更改,去掉了有关身高限制的内容。在新广告右下角特别注明:招聘行员启事以本次为准。小张起诉的依据是宪法,这起案件被许多媒体报道为宪法平等第一案。小张为什么要引用宪法呢?除了妇女权益保护法和残疾人保护法包含有禁止就业歧视的原则性规定,其他法律、法规中几乎不存在关于就业歧视的具体规定。小张之所以能把成都分行告上法庭,是因为成都分行白纸黑字写出了对身高的要求,成为小张据以胜诉的关键证据。

案例导读

1.遇到求职陷阱你该怎么办

①如被欺诈或误入非法行业,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②合法的中介机构应持有职业介绍许可证或人才中介服务许可证、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如果遇到无证照或证照不全的中介,应及时向相关的劳动部门、工商管理部门或公安部门反映。

③如果遇到用人单位发布虚假招聘信息,信息中所列的待遇、薪酬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的,求职者应向劳动部门反映,请求查处。

④劳动保障部2000年12月8日颁布的第10号令«劳动力市场管理制度规定»第九条明确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聘人员时“向求职者收取招聘费用”,同时禁止“以招聘人员为名牟取不正当利益或进行其他违法活动”。用人单位以收取培训费、押金、保证金、担保金作为录用条件的,其行为违反了«劳动法»的相关规定,求职者可及时向劳动部门反映,请求查处,要求退还所交费用。

⑤用人单位以招聘推销员为名,订立推销员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致使推销员不能获取报酬的,其行为系以欺诈手段建立劳动关系,同样违反了«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如果其行为触犯刑律,应由相关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⑥对于用人单位或中介机构收取一定中介费用后搬迁消失的情况,如果是正规中介机构或有营业执照的用人单位,可向劳动部门投诉;如是没有营业执照的用人单位,则可向所在地公安部门报案,由公安部门查实。如其行为触犯刑律,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未触犯刑律的,可移交相关劳动部门处罚。

2.如何防范求职陷阱

①尽量直接和用人单位联系,减少对中介机构的依赖。

②不要轻信报刊或网络尤其是不知名的媒体上刊登的招聘广告,面试之前最好能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该中介公司的资质和规模。(www.daowen.com)

③面试时不随身携带印章、大量现金及信用卡,不缴纳任何费用,不购买公司以任何名义要求购买的有形、无形产品。

④不随意做任何允诺或签署任何不明文件。

⑤不将证件及信用卡交给用人单位保管,不要心存“撒大网捞小鱼”的心理,要有选择地投递简历,对自身资料要加强保密。

⑥如果通过中介机构求职,在支付中介费之前,一定要坚持中介机构先开具正规发票,然后付费;否则,黑中介会以各种理由拒开发票。

⑦面试时主考官说话轻浮、目光闪烁不定,并要求更换面试地点或时间,只要使你产生不安全感,即可基本断定这是一家不可靠的单位。

⑧面试时不食用用人单位提供的饮食,并详记该用人单位主考官、接待人员的基本资料及特征。

⑨在与用人单位接触的过程中,留心你所观察到的各种细节,分析其是否正规、正常地经营,面试时是否草率,待遇是否丰厚不合常理,公司业务、工作内容是否明确。

⑩参加面试前打电话告知亲友所要前往的面试地点。

3.慎重签订就业协议

某高校毕业生李某在毕业前与一家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而真正踏上工作岗位时,却去了另一家单位。因为这次违约行为,李某被用人单位告上法庭,并被判赔款2万余元。

刚毕业的王某在一家外资企业谋得一份好职位,但一直未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工作3个月后公司裁员,王某不幸被裁。由于他没有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所以得不到一分钱的赔偿金。

思考题

1.«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简述«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签订程序、法律地位。

3.什么叫劳动合同?它与«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有何不同?

4.毕业生在签订就业协议书及其补充条款时应着重注意哪几个方面?

5.毕业生在遭遇就业歧视时怎么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