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避幵求职陷阱
各种巧立名目、花样翻新的招聘陷阱给毕业生带来了经济、精神上的损失,毕业生应当提高甄别能力,努力避开求职陷阱。特别要注意下列常遇的陷阱:
(1)以招聘之名盗取个人信息
当对方要求你提供各种与工作无关的证明材料时一定要多加警惕,不要向根本不知底细的“招聘单位”透露任何个人信息。
(2)以招聘之名非法敛财
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向应聘者收取任何不合理费用(包括押金或保证金)。可以断言,那些在招聘和任职伊始就要求毕业生交纳各种费用的公司都不是诚心进行招聘的。面对这类单位,毕业生应坚决地克服急于求职的心理,对其敬而远之,不抱任何幻想;而肆意吹嘘公司资质和经营状况,收取各种服务费用的中介,一般也是诈骗敛财的黑中介。
(3)设下薪酬陷阱
一年发多少个月的薪水,试用期待遇如何好,试用期限短,加班有报酬,或者某公司反复强调招聘职位轻松便能拿高薪等,很有可能是在引诱你加入传销、色情及其他非法组织。(www.daowen.com)
(4)其他陷阱
一是连续数周或数月甚至长年在一家或多家媒体(其中不乏大型知名媒体)刊登相同的招聘信息;二是待遇丰厚、工作轻松、无须经验的职位;三是招聘信息中没有载明公司名称及地址或只留了电话、联系人、电子邮箱、手机号码;四是求职时要先购买产品,不明确告知薪水如何发放;五是求职时要求先交纳材料费、报名费、保证金、培训费、意外保险费或拍照费等;六是电话咨询时支支吾吾、含糊其词,或者长时间占线,或者长时间无人接听(表明该公司极可能是一人公司或未经注册的非法“公司”)。
2.防范求职陷阱
求职陷阱形形色色,初涉职场的毕业生最易落入此种陷阱。如果你遭遇了求职陷阱后会以什么方式对待呢?据了解,遭遇求职陷阱后,有49%的毕业生选择“忍气吞声,继续寻找别的工作”,26%的毕业生选择与对方申辩,只有15%的毕业生会向相关部门反映,而能够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起诉维权的仅为10%。对于求职陷阱,最好的办法是多加警惕,防患于未然,因为取证困难、诉讼程序烦琐等因素会使得受害人难以讨还公道,而招聘骗子也容易逃脱法网。
实例:某著名高校应届毕业生小方到一家职介所求职,被要求交300元报名费和600元培训费。对方承诺,签订协议后找不到工作可退钱。小方放心地交了900元钱,然后和其他求职者被召集一起听人讲了一个小时的培训课。职介所让小方回家等通知,结果等了半个月也没有回音,小方耐不住,三番五次去职介所催促。结果职介所说,根据协议只能返还报名费的20%,培训费不能返还。小方几次去要,都被恶语相加,不仅浪费了大量时间,精神还受到极大伤害。
毕业生通过中介公司进行求职时,要认真查阅公司有无职业介绍许可证,是否超范围经营,最好要求经营者提供原件,以防伪造。要仔细审阅双方协议中约定的内容。在很多情况下,毕业生轻信了口头承诺,未认真检查协议条款即签合同,导致自身合法权益不能得到保障。在当面咨询时,细心考察接待人员对工作要求的介绍是否清晰明确。骗子公司接待人员对工作只作简单叙述,对保证金等比较看重,同时为骗取更多钱财,会以各种名义诸如培训费、服装费、抵押金等形式收取钱财。若以“好单位”“好职位”或“高报酬”等做诱饵,开口就索取几百甚至上千元的报名费、培训费、押金等额外费用,那就可能遭遇黑中介了。
许多毕业生上当受骗后不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毕业生在遭遇招聘陷阱时可分别根据不同情况诉诸不同的维权渠道:若被投诉对象有营业执照,可向劳动保障部门投诉;若是无证照经营,可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若情节特别严重,诈骗金额较大,可向公安部门投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