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程序不仅指就业管理部门的工作程序、用人单位的招聘程序,同时也包括毕业生就业过程中所应经历的合理过程。了解就业程序,有助于大学毕业生就业和择业。
(一)各级就业管理部门的职能
大学生就业的管理机构,大致由三部分组成:教育部主管全国大学生就业工作;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和中央有关部委分管本地区、本部门的大学生就业工作;各高等学校和用人单位负责本校毕业生就业的具体事宜和招聘接收毕业生事宜。
1.教育部主管全国大学生就业工作部门管理及服务职能
①教育部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情况,确定年度就业工作意见,制定相应的就业政策。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和中央有关部门根据文件精神制定本地区、本部门所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具体意见。这项工作一般在大学生毕业前半年内基本完成。
②教育部及各地区在每年10月份左右,向社会用人单位提供下一年度毕业生资源情况,包括毕业生所在学校、所学专业、来源地区及毕业生人数等。
2.省(直辖市、自治区)教育厅主管高校毕业生就业办公室管理及服务职能
各级地方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门设立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办公室(或就业指导办公室),负责高校学生就业的日常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能是:
①根据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政策,制定具体实施意见。
②指导高校和用人单位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并为其服务。
③组织管理当地高校毕业生需求信息的登记、发布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活动。
④组织实施当地政府委托的高校毕业生资格审查;负责高校毕业生的报到证发放、调整和接收工作。
⑤受委托协调当地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争议。
⑥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人事代理和就业服务等。
总之,大学生可以从省(直辖市、自治区)就业办公室(就业指导办公室)获得以下三个方面的服务与帮助:一是准确的政策信息,二是宽广的需求信息,三是有效的就业培训。
3.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管理及服务职能
目前,各高校均设有负责大学毕业生就业日常工作的部门——学生就业办公室或学生就业指导办公室。其主要职能为:
①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制定本校毕业生就业实施办法。
②搜集需求信息,及时向毕业生公布。
③开展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④组织校园招聘活动。
⑤指导毕业生签订毕业生就业协议书。
⑥组织本校毕业生派遣离校工作,负责毕业生档案的整理和转递工作。
⑦开展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和人才市场需求调研,为学校提供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调整的有关信息。
⑧负责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站建设和维护,加强网上就业市场建设。
⑨完成主管部门和学校交办的其他任务。
大学生择业期间,打交道最多的是学校的就业工作部门。这里是信息的集散地,是学校与用人单位建立联系与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建议每一位大学生在择业阶段,多留心一下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部门在校园内设立的公告栏和就业信息网站,在那里可以及时得到用人单位的需求、就业招聘活动,以及新的就业政策、规定等信息;多到学校就业指导工作部门走走,看看最近有哪些就业活动和信息。同时,在求职择业中所遇到的问题,也可以在那里去咨询并得到服务。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程序
对大学生来说,一个完整的就业过程至少包括收集信息、自我分析、确立目标、准备材料、参加招聘会(或投递材料)、参加笔试或面试、签订协议、走上岗位等环节。走好就业的每一步,对成功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十分重要。
1.收集信息
收集信息是就业活动的第一步。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需要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的信息大致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
(1)当前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供需形势
这通常包括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社会各行业、各类企事业单位经营状况和对毕业生的需求等,尤其要重点了解本校、本专业的社会需求情况,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基本要求等。
(2)政策和法规信息
如国家及学校有关毕业生就业政策及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等。
(3)就业安排活动信息
如什么时候召开企业说明会,什么时候举办招聘会或供需洽谈会等。
(4)成功就业的经验及教训的信息
“就业过来人”的就业经验、教训,就业指导教师的体会和建议等,都会为毕业生的成功就业助一臂之力。
(5)具体用人单位的信息
这包括大学毕业生所学专业哪些用人单位需要,需求数量是多少,用人单位的经营状况、文化背景、发展前景、工作条件、福利待遇,对人才的重视程度及对毕业生的具体安排使用意图等。就业不仅取决一个人的知识、能力、体力、社会和经济的因素,而且取决于就业信息。谁能获得更多、更有效的就业信息,谁就会赢得就业的主动权。
2.自我分析
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毕业生要联系自身实际,理智地进行自我分析。
(1)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自我测评
如学习成绩在全专业中的名次,自己的兴趣、特长,有何出众的能力(包括潜能)等。
(2)分析自己的性格、气质
一个人的性格和气质对所从事的工作有一定的影响,如果能从事与自己的性格、气质相符合的工作就易出成绩。可以用一些测试表对自己的性格、气质进行一定的测试。
(3)问问自己究竟想做什么
这具体指的是自己想在哪一方面有所发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换句话说,即自己的“满足感”是什么,价值标准是什么。
(4)学会展示自己最优秀的一面
自己有哪些优势,哪些劣势,如何在就业过程中扬长避短。
3.确立目标
自我分析的结果是为了确立自己的就业目标。从大的范围来说,大学生首先需要确立的就业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就业的地域
要确定是在沿海城市就业,还是在内地就业;是留在本地,还是去外地就业。此时,既要考虑是否符合政策规定,同时还要考虑生活习惯以及今后的发展等因素。(www.daowen.com)
(2)就业的行业范围
必须确定是在本专业内就业,还是跨出本专业到其他行业就业;是从事本专业范围内的技术工作、管理工作、社会工作,还是从事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等。此时应多考虑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以及兴趣、特长等。
(3)就业的单位
必须确定是去大企业,还是去小公司或应聘公务员;是选择国有企业,还是选择三资企业或民营企业。在这些单位中,有哪些前来招聘,自己是否符合条件,自己最希望到哪一家企业工作。对于愿意从事教育工作的大学生,是选择高校,还是选择中等职业学校或其他学校等。
就业过程中会遇到许多不可预测的变化。但是,事前给自己的就业确定一个比较明确的目标,可以使整个就业活动有的放矢,有条不紊。否则,就会出现乱打乱碰的盲目被动局面。
4.准备自荐材料
在确定了就业目标之后,大学生接下来即可准备自荐材料。自荐材料包括:学校推荐表、导师推荐信、个人简历、自荐信及有关的辅助证明材料。这几种材料虽然都能单独使用,但各自的侧重点不同。自荐信主要表明自己的态度,个人简历主要说明自己过去的经历,证明材料强调自己所取得的成绩,学校推荐表和导师推荐信体现学校和老师对自己的认可。缺了任何一个方面,自荐材料都不完整。
自荐材料是反映毕业生个人总体情况和综合素质的主要材料,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信息交流的载体,也是用人单位透视大学生的一扇“窗户”和决定是否面试的重要依据。因此,自荐材料都被称为大学生求职择业、赢得面试的“敲门砖”。
5.参加招聘会(或投寄材料)
在招聘会或就业市场上,用人单位与大学生之间只能进行初步结识,即用人单位向毕业生宣传单位发展情况,同时收集众多毕业生的自荐材料(有的单位可能向应聘学生发放登记表);毕业生则在了解用人单位的大致情况后,将自荐材料和登记表交给招聘单位。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生参加招聘会,大多数仅完成了一项材料递交工作。当然,也有一些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一见钟情”,当场签约。
为了提高效率,毕业生可以有选择地参加几个招聘会,没有必要为“广种薄收”而盲目地去“赶场子”,这样既浪费时间和精力,效果也不会太好。另外,毕业生可以将自己的自荐材料通过邮寄、电子邮件、QQ等方式传送给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可以依据此材料进行分析,决定是否通知你参加面试或笔试。
6.参加笔试
不少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采用笔试的方式考核大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笔试主要检验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所掌握的技能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当然,笔试不仅在卷面上考核大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同时也在考核其他方面的素质。比如,书写是否工整、卷面是否整洁、答题是否细心等。因此,应该珍惜并认真对待笔试机会。
7.参加面试
面试是众多用人单位考核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通过面对面的沟通、交流,用人单位可以了解大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处事能力、仪容仪表,以及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和其他一些不能通过笔试反映出来的综合素质。因此,大学生在面试之前要做好充分准备,适当进行形象包装。
8.签订协议
用人单位通过阅读自荐材料和笔试、面试等招聘活动,选拔出自己合意的毕业生后,便向被录用的学生发放录取通知书。毕业生在接到录取通知书后,如果愿意到该单位工作,则双方签订就业协议书。就业协议书一旦签订,就不得随意更改。
9.报到上班
与用人单位签订好协议,并得到学校、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审核同意后,接下来大学生要做的事便是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等待发放就业报到证,做好毕业离校的各项准备工作。至此,毕业生的就业程序完成,毕业生可在领取报到证,办理离校手续后,按照规定的时间期限和指定的地点去用人单位报到上班。
(三)用人单位的招聘程序
了解用人单位的招聘程序,并把自己的就业活动调整到与用人单位的招聘活动较为一致的步调,有利于就业活动的有效进行。
一般而言,用人单位的招聘活动要经历以下几个程序:
1.确定需求和招聘计划
用人单位根据自身的建设和发展情况,确定当年需要招聘毕业生的岗位、人数和条件等,同时将根据要求制订详细的招聘计划。
2.发布就业信息
用人单位在确定了需求信息后会及时向外发布,并通过各种渠道传递给大学生。其主要渠道有:
①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所属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登记。
②向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登记。
③在自己的网站上发布信息,供学生上网浏览。
④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等媒体发布需求信息。
3.举行单位说明会
为了在大学生中进行广泛宣传,一些用人单位(主要是企业单位)还会到学校举办单位说明会,介绍单位的发展情况、人才需求情况及发展机遇、用人制度和企业文化等,并回答大学生关心的各种问题。单位说明会是大学生全面了解招聘单位的好机会。
4.收集生源信息
用人单位要招聘到优秀毕业生,需要广泛收集毕业生信息。收集毕业生信息的主要渠道有:
①从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所属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及学校就业工作部门获取学生信息。
②参加供需洽谈会(招聘会或就业市场),收集毕业生信息。
③通过毕业生的自荐获取学生信息。
④报纸、杂志等媒体所刊登的“求职广告”,也是用人单位获取毕业生信息的渠道之一。
⑤在网站上收集毕业生信息。
5.分析生源材料
对收集到的毕业生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初选出符合条件的毕业生,以便进行下一轮筛选。一般而言,用人单位注重的毕业生材料包括资质、专业、性别、知识水平、综合能力及素质。
6.组织笔试
为了考核毕业生是否具有在本单位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知识、能力和素质,一些用人单位以笔试的形式选拔学生。笔试的时间、地点、出题范围用人单位会提前通知。
7.组织面试
面试是许多单位考核毕业生综合素质的最后一关。有的用人单位还要组织几次面试,每次面试参加人员及考核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8.签订协议
用人单位经过各项考核,决定录用毕业生,这时必须签订就业协议书。有些用人单位会同时与毕业生签订劳务合同,明确双方的责、权、利。
9.上岗培训
每个用人单位对新员工都有一套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因用人单位而异,但其目的都是相同的,即通过培训,让新员工明确单位的创业历史、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以使新员工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阅读资料
1.使用失效参考书
何同学想报考某市公务员,她借来前几年公务员招考的“公共基础知识”教材复习。考前一个月她才知道,近年来中组部、国家人事部在招考国家公务员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取消了“公共基础知识”科目的考试,将笔试的公共科目调整为:A类职位考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申论两科;B类职位考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一科,并取消了考试指定用书。最后,何同学因为准备不足,考试成绩不够好而落选了。
2.求职要了解招聘程序
王同学去省移动公司面试时,主考官问他是否了解移动公司的招聘程序,王同学摇了摇头。主考官又问他,对中国移动的业务及服务了解多少,王同学想了半分钟,然后说:“对不起,我还没有仔细查看中国移动的相关资料,所以还不太了解。”主考官对他说:“很抱歉,我们招聘职员首先希望他能从各方面了解中国移动。你既然都不了解情况,那就请你先回去,待了解清楚再来面试也不迟。”王同学只好乘车返回学校去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