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学生就业指导:市场经济下的就业观念转变

大学生就业指导:市场经济下的就业观念转变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改革开放后,多元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的配置不断优化与更新,例如国家与国家、国企与民营等,它们主体间的竞争,促进了今天中国的飞速发展。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对人才的衡量标准是通过身份认同来进行的。综上所述,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对大学生职业认知、就业模式、就业去向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学生就业指导:市场经济下的就业观念转变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我国社会经济发生巨大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多元性、竞争性、开放性和流动性特征都对大学生的就业环境与就业认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多元性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一个重大区别在于市场主体的多元性,计划经济形成的是单一的“国家—单位”模式,大学生的就业是在国家规划、计划、调配下进行的,大学生不需要担心找不到工作,大学生就业基本流向国有单位(包括政府单位、企事业单位等)。但是市场经济存在着平等的多元竞争主体,正是通过这些多元主体间的互相竞争,优胜劣汰,来优化资源配置结构,平衡供需情况。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市场经济更加复杂,国家与国家的关系、国家与市场的关系,国家与企业(单位)的关系都发生了转变,市场也不仅仅是国有企业的天下,民营经济、外资企业的加入让市场风起云涌。这种转变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直接表现为:

①大学生的就业不可能再享有传统的国家式的“包分配”,而只能到市场中“双向选择”。

②大学生的就业去向也不可能只集中于传统的国有单位,而是更多的要流向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自主创业等多种方式。

2.竞争性

在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市场由国家牵头,单一调配,所以基本不存在市场竞争性。但是改革开放后,多元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的配置不断优化与更新,例如国家与国家、国企与民营等,它们主体间的竞争,促进了今天中国的飞速发展。现如今大学生能否转换为人才,是要通过竞争来证明的。所以,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大学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www.daowen.com)

3.开放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对人才的衡量标准是通过身份认同来进行的。例如学历,人们往往认为大学生能力必然比非大学生能力高,本科生必然比专科生能力高,名牌大学生必然比普通大学毕业生能力高的观念。但是如今这种通过身份来选择人才的观念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选择人才的方式也在发生改变,已经不是唯文凭走天下的时代,是要综合考量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毕业生有了机遇和挑战,机遇是人才的衡量标准从单纯的身份认同转向能力认同,挑战是对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4.流动性

如果说“铁饭碗”是计划经济条件下人们就业状况的形象写照,那么流动性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就业行为的生动写真。计划经济体制总体上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体系,每个人都被安排在某个单位、某个岗位,它不仅是工作,也是人们安身立命的生活之所。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与人才不再是终身制,而是双向选择的契约式关系。所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才是流动的。

综上所述,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对大学生职业认知、就业模式、就业去向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代的大学生就业去向有了更多选择,不再是盲目前往国有单位,而是自主择业基础上的多元化选择;获得社会的认可不再是基于大学毕业生的身份,而是依赖于自己的综合能力的体现。同时受社会经济体制的变化,大学生在就业与择业过程中,必须直面激烈的市场竞争,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对自己有合理定位,必须在不断流动与终身学习中寻求更高的职业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