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自1999年扩招后大学毕业生逐年大幅度递增,近年来每年毕业生高达700万人左右,如此众多的各类毕业生冲击大学生就业市场,给就业者提出了新的挑战。
1.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1)需求不平衡
需求不平衡具体表现在学科专业之间、学历之间、地区之间、院校之间、用人单位之间的不平衡。高新技术专业、高学历、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名牌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占优势;作为传统毕业生就业主渠道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引进毕业生的比例在逐年下降;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用人指标有限,难以接收大量毕业生,而三资企业、民营企业及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尤其是信息产业)的需求数量连年增加。
(2)社会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提高
目前毕业生就业形成了“买方市场”,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标准越来越高,选择毕业生也更加理性,不再单纯追求人才的数量,而是更加注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那些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高尚的品德、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宽广的知识面、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且吃苦耐劳、动手能力与团队精神强、身心健康的毕业生分外走俏。
(3)就业竞争日益激烈
在当今大学生就业市场上,就业竞争日益激烈。一方面大学生择业受毕业时间相对集中,选择职业时间较短的影响;另一方面,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施,毕业生的数量不断增多,而社会的有效需求在短期内增加有限,因而就业岗位有限,就业压力增大。尤其是当前大学生趋之若鹜的热门职业、热门岗位,求职毕业生多,就业竞争更为激烈。
(4)以学校为主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已经形成
尽管社会上已形成了各类人才市场,但市场规模过大,缺乏严格的市场规则,或针对性不强,使得就业签约率不高。相比之下,以学校为主体的就业市场,学校与用人单位常年保持较密切的联系,供需双方专业较对口,学校的中介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等,这样就使得学校的就业市场签约率较高,市场的效益发挥较好,因其高效、可靠、真实、规范而受到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普遍欢迎。如长沙师范学校约78%的毕业生通过学校就业市场成功择业。
(5)就业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完善
以学校为基础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和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已经建立,并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了多方面的帮助、指导和服务,市场机制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得以充分体现,公开、公正,公平竞争的择业氛围正在逐步形成;毕业生就业市场正从传统的管理向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管理模式转变,就业指导的手段正在向信息化、网络化迈进。各高校积极创造条件,依托全国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站为毕业生提供网上信息交流和服务;就业关系合同化,即无论企业、事业单位,还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只要录用毕业生,都必须签订就业协议,这从客观上反映了毕业生就业工作已进入规范化、法治化的轨道。
2.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以及大学生就业市场化的进一步发展,今后几年大学生就业市场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1)供求形势将发生变化
随着大学生的扩招,毕业生人数在短期内会迅猛增加,然而社会的有效需求在短期内却增速有限。同时,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人才国际化步伐加快,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企业下岗分流、机关事业单位的减员增效以及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使得就业竞争更加激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越来越挑剔。这样一来,势必造成部分专业、少数毕业生供过于求,形成了求职难的状态,部分毕业生也会因此暂时待业。同时,农村、基层单位及边远地区将成为一些毕业生的自愿选择。
(2)无形市场加快发展
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择业自由度增大,毕业生除利用有形市场直接洽谈外,更多地将通过无形市场,即在不见面的远程情况下进行洽谈。网络、传真,电话等会越来越显示出在择业方面的巨大活力。毕业生可以通过网络查询用人信息,并进行自我推销,也可以在远程情况下与用人单位进行交谈。学校将建立自己的就业信息网络,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提供更加方便的条件。
(3)就业市场更加规范
近年来,在大学生就业市场运行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如就业市场的行为不规范、市场制度不健全等。再如,非法职业介绍机构随意插手毕业生就业市场,招聘、应聘中的弄虚作假,供需双方的轻率违约,各种乱收费现象以及某些招聘活动中的非公开、非公正行为的存在等,严重干扰了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正常运行。今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也将进一步完善,并不断向规范化、法治化迈进,公开、公正、公平竞争的良好择业氛围将会逐步形成。同时,高校就业市场将常年开放,并与其他人才市场形成互补。
(4)就业市场的功能更完善
大学生就业市场虽已建立,但市场的功能还有待于进一步扩展、完善。今后几年,随着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发展,未来大学生就业市场不仅具有有效配置毕业生资源、交流供需信息的功能,而且具有就业指导和服务功能,即包括就业指导、服务、咨询、推荐就业、就业培训以及就业测试等功能。
(5)宏观调控将进一步加强
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毕业生的最佳配置是大势所趋,但要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向控制,还离不开宏观调控手段,尤其是在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国有骨干企业、重点教学科研单位、国防、军工及边远艰苦地区输送优秀人才方面,今后国家将会加强以市场为导向的宏观调控的力度,积极地引导、吸引毕业生到这些地区和单位就业。
阅读材料
一、我国的就业政策
我国的就业政策可概括为:五大支柱、六个领域、十项措施。这些就业政策将对我国就业产生深远影响。具体内容简介如下:
1.五大支柱
(1)经济拉动
提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能力,保持较高经济增长速度,调整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企业结构等,扩大就业总量。
(2)政策扶持
运用优惠政策杠杆,将所创造的岗位优先用于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3)市场服务
实现劳动力供求合理匹配。通过强化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帮助劳动者了解需求信息,提高就业能力。
(4)政策调控
尽量减少失业,通过严格规范企业减员、建立预警制度等措施,减轻社会失业压力。
(5)社会保障
既能有效地保障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又能积极促进再就业,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消除下岗失业人员的后顾之忧。
2.六个领域
(1)中小企业
调整企业结构,发展有市场需求的中小企业,继续发展劳动服务企业。
(2)第三产业
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积极开发社区服务业和旅游业的就业岗位,积极发展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www.daowen.com)
(3)多种经济
调整所有制结构,鼓励发展就业容量大的集体、个体、私营、外商投资、股份合作等多种所有制经济。
(4)劳动密集
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企业。
(5)灵活就业
适应企业用工需求和就业方式的变化,鼓励下岗失业人员从事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等灵活多样的工作。
(6)劳务输出
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对内鼓励跨地区劳务协作,对外实施“走出去”战略。
3.十个措施
(1)税费减免
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鼓励服务型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过主辅分离分流安置企业富余人员。
(2)小额贷款
帮助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下岗失业人员解决创业起步的资金。
(3)社保补贴
鼓励服务型企业招用下岗失业人员;扶持社区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安排大龄就业对象。
(4)就业援助
对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男50岁以上、女40岁以上就业困难的下岗失业人员给予帮助;实行岗位援助、社保和岗位补贴。
(5)主辅分离
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将辅业分离出来,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同时减轻社会失业压力。
(6)就业服务
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实行免费的就业服务;推广“一站式”就业服务;推行“政府购买培训成果”。
(7)财政投入
各级财政增加投入促进就业;中央财政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的支持。
(8)社会保障
保障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再就业后的社保关系接续;实行适应灵活就业的劳动关系形式、工资支付方式和社会保险办法。
(9)企业裁员
关闭破产企业必须落实职工安置方案;国有大型企业一次性裁员超过一定比例的要事先向当地政府报告。
(10)社会平台
在10万个社区建立劳动保障管理服务工作平台。
二、国外大学生就业
世界范围内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一些国家的高等院校着眼于培养社会紧缺和具有实际工作能力的人才,提供高水平的就业指导,积极拓宽就业渠道,以最大限度地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国外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工作性质、待遇等方面的要求比以前降低了。
巴西大学生已渐渐接受了“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他们普遍认为,毕业后先就业后择业,不管对工作是否满意,都要先干起来,逐步积累工作经验,一边工作,一边寻找自己所喜爱的工作。里约热内卢市政当局最近招聘500多名街道清洁工,应征者中有不少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和尚未找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
加拿大大学生择业比较实际,只要能找到还过得去的工作就行了。许多学生大学毕业后不能马上找到工作,但可以到企业或政府机关去实习。实习期间,用人单位给大学生发放相当于正式雇员工资50%~75%的报酬。通过实习,部分大学生在实习单位找到了工作。即使不能留在实习单位工作,有了实习经历后,大学生就更容易在其他单位找到合适的工作。这种途径有利于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俄罗斯许多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往往并不刻意追求专业与实践的结合。一项调查显示,俄罗斯大学生大多是很理性地看待毕业后改行这一现象。他们认为,大学教育除了让学生接受专业培训,还给学生提供了培养个人能力的机会和场所。大学毕业生步入社会后的重要能力普遍比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同龄人强,接受新事物、掌握新技术的速度总体上也快。他们毕业后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进行相关专业的再学习是不可避免的,甚至可以说,大学毕业改行是必然的。
瑞典大学生找工作的态度经历了一个由被动变为主动的过程,一些著名院校,如瑞典皇家工学院,斯德哥尔摩大学商学院等,以前是企业上门求才,大学生待价而沽,现在形势变了,用人单位要反复挑选。特别是一些大众化专业,如市场营销等,往往一个招聘岗位有二三百人前来应聘,竞争异常激烈。为此,大学毕业生不得不变被动等待为主动出击,观看招聘广告,搜集有关公司的人力资源信息等。同时,瑞典大学生对待遇的要求也相应降低。据瑞典宇宙传播咨询公司的调查显示,和几年前相比,大学生不再对薪水提出过高要求。IT专业的大学生刚进公司对月薪要求已降低了2.17万瑞典克朗(1美元约合8瑞典克朗)。毕业生对工作时间的要求也在降低,他们期望每周工作40小时,但46小时也能接受。对带薪培训、额外假期等的期望也降低不少。瑞典大学生对工作单位的性质和地点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
以前,大学生心目中理想的工作单位是工作刺激、赚钱多、机会多,而现在他们只能降低标准,到以往认为很烦闷的地方工作,如政府机关、税务部门等。因为比起那些经常裁员的大公司,在政府部门工作无疑安稳得多。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去国外工作的兴趣增大,这也反映了大学生面对压力,选择更加多元化。
西班牙大学生如果实在没有合适的机会,为了自食其力,也会放下架子做“蓝领”。据统计,西班牙约有35%的大学毕业生做“蓝领”,如电脑输入员、电话接线员等。
印度发达的高等教育体系与相对迟缓的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脱节正在逐年拉大,整个社会正面临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学生就业压力。对于更多的印度大学生而言,自谋出路可能是他们面临的唯一选择。家庭有产业的可以子承父业,部分女生还可以选择嫁人去做全职主妇。
思考题
1.简述就业指导的由来和内容。
2.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就业环境。
3.分析当代大学生就业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