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历史起源

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历史起源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业指导作为一种专门的社会服务工作和研究课题,最早起源于美国。就业指导的创始人——美国佛兰克·帕森斯首先使用了就业指导的概念。1923年正式成立了职业指导委员会,拉开了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序幕。1925年还出版了职业指导实施一书,记录下我国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历史。

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历史起源

就业指导作为一种专门的社会服务工作和研究课题,最早起源于美国。早在1894年,美国加州工艺学校就有人开始从事就业指导工作。之后,在德国、苏格兰等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相继开展了专门的职业指导活动。就业指导的创始人——美国佛兰克·帕森斯首先使用了就业指导的概念。1909年他出版了«职业选择»一书。帕森斯创立的职业指导理论被称作“特性—因素理论”,在西方国家职业指导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1911年,美国哈佛大学在世界上首开先河,在大学生中开设了就业指导课,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市场人才需求,提高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职业定向意识,指导学生填写履历表和撰写求职信,教给学生参加面试、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求职技巧,以及进行毕业生初次就业的心理测试。

在我国,清华大学早在1916年就开始着手和筹备就业指导这项工作,首次应用心理测试等手段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1923年正式成立了职业指导委员会,拉开了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序幕。1925年还出版了«职业指导实施»一书,记录下我国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历史。(www.daowen.com)

之后,国内许多学校都陆续设立了就业指导机构。1919年黄炎培先生发表«职业指导号»,从介绍西方国家职业指导的理论与经验入手,结合当时的经济与社会状况,提出了在我国开展职业指导的必要性,他指出“凡物能传之久且远,必有其存在的理由,职业指导外适于社会分工制度之需要,内应天生人类不齐才性之特征……苟社会分工制度一日不废,而人类才兴一日不齐,职业指导虽永远存在可也”。我国的就业指导从无到有并形成一定的规模,为我们今天的就业指导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但在旧中国,经济凋敝,职业指导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实行计划经济和就业的统包统分等多种原因,职业指导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就业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发展多种职业形式,运用市场调节就业结构,形成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向选择、合理流动的就业机制,为职业指导提供了最好的发展机遇。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采取了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毕业生就业引入了竞争机制,各高校在原国家教委的要求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相继成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开展了一些就业指导活动。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进一步明确了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目标和改革后毕业生的就业方法。要保证就业制度的顺利实施,就必须在高校中开展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就业指导工作及就业指导课程在高校应运而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