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托特生态美学思想对生态美学的研究者来说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她关于生态美学的论述中包含了大量的美国生态实践的案例,这些案例主要集中于现实的绿色生态实践、实践造成的能源消耗和取得的显著成就三个方面。在美国国内,关于生态美学和环境的研究中,对于林托特论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学与生态学的联结、审美欣赏与伦理道德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方面。就国内外对林托特生态美学的相关文章的引用情况来看,对林托特生态美学思想的关注点主要集中于两种关系:美学与生态学的关系、生态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通过整理,可以基本将林托特生态美学思想的影响总结为以下两点:第一,林托特的生态美学思想是西方生态美学史上将生态学和美学联合进行理论创造的典型。第二,林托特的生态美学思想是论证审美欣赏与环境伦理关系的重要来源。
第一,体现生态学与美学之间的联合。林托特对生态学与美学之间关系的论述,大多是集中于具体的案例分析,涉及环境分析与审美之间的关系。《理论、观察和科学理解在自然审美中的作用》[63]一文引用了林托特关于生态学与美学之间关系的相关观点。相似的文章包括《声音环境美学与景观研究》[64]《城市公墓动物:探索动物在人类公墓中的地位》[65]。从这三篇涉及林托特生态美学思想的文章中可以看出,在具体涉及自然审美的实践中,审美的因素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决定环境保护和环境分析的过程和结果。林托特“生态学与美学之间的联合”的观点对美国学者的影响主要集中于环境的具体案例之中,而并不是生态美学领域。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在非生态美学领域强调审美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审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正说明生态美学思想对环境保护的渗透性强的特点。而生态学对美学的反向影响,则体现了生态美学的生态学立场。林托特准确地将持有生态学立场与富有同情态度的生态美学称之为“生态友好型美学”,在自然审美领域强调了生态学对审美的引导和纠正作用。“正因为强调生态学与美学的关联,这种立场的生态美学又被称为‘生态友好型美学’”[66],美国学者林托特2006年发表的《走向生态友好型美学》就是这方面的代表。“简言之,生态学立场的生态美学试图深入发掘生态学与美学的内在关联,试图用生态学观念改造传统的审美趣味、审美偏好、审美理想、审美态度和审美价值,从而使美学成为生态友好型的美学。这种立场的突出特点是强调生态科学对于审美活动的重要性,具有强烈的科学色彩,与传统美学的区别也最为明显。”[67]
第二,论证自然审美欣赏与环境伦理关系的重要来源。这说明林托特的生态美学思想中关于美学与伦理学之间的关系论述,对生态美学和环境保护学者来讲,是思考审美与伦理道德之间相互影响的资料来源。将伦理学引入到生态美学之中是生态美学学者深化自然审美中的审美价值的表现。“环境美学研究者……将伦理学作为环境审美的基础,力图化善为美;其终极目的是为了最大程度地彰显环境的审美价值。基于此,伦理学成为环境美学自我深化的一个重要途径,环境美学也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伦理学与美学的有机结合。”[68]生态美学学者将伦理学融入生态美学的建构中,不仅是为了最大程度地彰显环境的审美价值,更重要的是将生态美学思想融入日常的自然审美欣赏和环境保护之中,通过自然审美过程,潜移默化地增强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认识,从而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www.daowen.com)
卡尔森和林托特合著的《自然、美学和环境保护论—从美到责任》(Nature,Aesthetics,and Environmentalism:From Beauty to Duty,2008)是体现伦理学和生态美学相结合的重要文献之一。在这部论文集的前言部分,编者将林托特的文章《走向生态友好型美学》列入“自然、审美价值和环境主义”这一部分之中,这部分文章主要探讨美学、伦理学和环境主义的结合问题。林托特的《走向生态友好型美学》集中体现了她的生态美学思想中关于伦理和美学关系的思考。而这也是她对生态美学影响最为广泛的观点。诸如《生态系统的审美和精神价值:认识文化生态系统“服务”的本体论和价值论多元性》[69]、《亚当·斯密的“同情想象”与环境审美欣赏》[70]此类的文章关注自然审美和伦理道德之间的关系,重要的原因是希望从美学角度去寻找环境保护行为和伦理道德之间的结合点。林托特是关注环境保护行为和伦理道德关系的西方美学学者之一,她的生态美学思想并不能说较为典型地反映了审美和保护自然环境的伦理道德之间的关系,但是因林托特深刻地受到卡尔森和齐藤百合子生态美学思想的影响,她的生态美学思想集中体现了自然审美与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尝试。林托特的生态美学思想将伦理学作为其第一哲学,尊重生命的内在价值,用平等的态度进行审美,而不能仅仅以审美愉悦为标准进行审美欣赏,将自然审美欣赏日常化,将环境保护意识浸入到日常自然审美过程中。这也是西方生态美学研究者所追求和倡导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