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西方生态美学史:探索艾伦·卡尔森的观点

西方生态美学史:探索艾伦·卡尔森的观点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寻找对自然进行审美的正确路径,卡尔森将科学知识引入生态美学之中,将科学视为“肯定美学”的主要因素。林托特认为,卡尔森界定自然审美欣赏的审美范畴是对自然进行恰当审美的重要条件。林托特高度评价了自然环境欣赏模式,并将卡尔森在环境模式中所强调的自然的整体性和完整性纳入审美与环境保护的思考之中。

西方生态美学史:探索艾伦·卡尔森的观点

从林托特引用卡尔森文献情况来看,林托特主要引用了卡尔森如下5篇文章:《自然与肯定美学[2]、《自然、审美判断与客观性[3]、《欣赏艺术与欣赏自然》[4]、《欣赏与自然环境[5]、《当代环境美学与环境保护要求》[6][7]卡尔森对林托特产生主要影响的生态美学观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科学知识与恰当的自然欣赏、自然审美欣赏的审美范畴、自然欣赏的环境模式、科学认知主义。下面对这四个观点分别进行论述。

1.科学知识与恰当的自然欣赏

林托特在《审美欣赏与保护命令之间的联系》中提到了卡尔森肯定美学中对恰当的自然欣赏的最基本的界定,即区别于艺术审美中的审美欣赏方式,是一种对自然肯定的审美欣赏。艺术欣赏侧重于对艺术作品进行审美批评,而自然欣赏则是对自然进行肯定性的审美欣赏。卡尔森也分析了艺术审美中将自然置于崇高的范畴内进行审美欣赏的做法,这是因为自然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人类控制的边界。但这种用艺术欣赏的方式来进行自然欣赏的做法,并不能真正地把握住自然的性质和结构。因此,在卡尔森看来,自然独特的审美特点需要在特定的范畴之内,对自然进行肯定性审美才能够获得。所以,卡尔森提出“肯定美学”的观点,对自然审美欣赏进行了最基本的界定。“肯定美学作为一种关于总体自然界和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之间相关性的立场,依据生态学不只是在某些方面具有包容性,而且也强调统一、和谐、平衡等特性这样的事实。”[8]卡尔森认为对自然进行审美欣赏的基础就是在自然界和科学知识之间构建一种被认知与认知的关系,从而得到对自然较为恰当的认识。

为了寻找对自然进行审美的正确路径,卡尔森将科学知识引入生态美学之中,将科学视为“肯定美学”的主要因素。在林托特看来,卡尔森重视科学知识引导认知的做法,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广泛的视野,使得我们能够理解自然背后复杂的、丰富的内涵,增加自然审美中的层次性。这种科学视野能为我们提供正确的审美方式,从而对自然进行恰当的审美欣赏。卡尔森将科学知识引入自然审美欣赏之中,主要突出的就是后者,运用正确的自然审美欣赏的方式,从而肯定积极地、健康地审美。也就是说,卡尔森的肯定美学为自然审美欣赏提供了合适的路径,即一种科学认知主义的认知方法,这也成为林托特生态美学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正因在自然审美中引入了科学知识,林托特将审美欣赏与环境保护进行联结,以充分考虑审美与伦理之间的密切关系。

2.自然审美欣赏的审美范畴

林托特在《两种自然欣赏模式争论的调节》和《走向生态友好型美学》两篇文章中,都提到了自然审美欣赏的审美范畴问题。林托特认为,卡尔森界定自然审美欣赏的审美范畴是对自然进行恰当审美的重要条件。林托特的这种观念,在论证两种自然欣赏模式时较为充分地体现出来。其中,卡尔森的“自然环境欣赏模式”恰是林托特提出“修正-延伸”模式的重要基础。而卡尔森提出“自然环境欣赏模式”的前提则是对审美范畴的界定。卡尔森关于审美欣赏最基本的观点是:对审美特性的感知,需要在特定的范畴之内进行。在卡尔森看来,自然欣赏的范畴是由科学提供的。“感知自然对象与景观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它们如艺术作品一样,可以用不同的范畴去感知;当然不是不同的艺术范畴,而是不同的自然范畴。”[9]卡尔森在此反复强调科学知识的重要性。“我们的自然欣赏是审美的,并且与艺术在性质和结构上均类似。两者重要的不同是:艺术欣赏中,艺术范畴和知识由艺术批评和相关艺术史提供;自然欣赏中,范畴是自然范畴,相关知识则是科学所提供的自然史。”[10]

卡尔森认为,作为自然审美欣赏范畴的决定性因素,科学对自然审美的作用相当于艺术家艺术品创造中的作用。“我们这个世界里的自然对象与景观类似于想象世界中的艺术品,我们这个世界中的科学家类似于想象中的艺术家。显然,前者确实如此。与艺术品不同,自然对象与景观并非由人类所创造或生产,而只是为他们所发现。只有当它们被发现后,才能进入被描述、概括和理论化的过程。这样,自然对象和景观在某种意义上是被给予之物,自然范畴亦据此而创造。”[11]简言之,在卡尔森关于自然审美欣赏范畴观点的基础上,林托特认为科学决定了自然拥有独立于艺术审美范畴的可能性。因为科学知识不断丰富发展,所以人类对自然的偏见逐渐得到消除,并从对自然的无知中解放出来。可以说,科学知识引导审美认知的过程,就是科学创造自然审美范畴的过程。

3.自然欣赏的环境模式

为了给自然欣赏确定一个较为恰当的欣赏模式,卡尔森在分析对象模式和风景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环境模式”。林托特高度评价了自然环境欣赏模式,并将卡尔森在环境模式中所强调的自然的整体性和完整性纳入审美与环境保护的思考之中。林托特认为,正确的自然审美欣赏模式可以作为能够恰当地进行自然审美的教育来源,“确保我们的自然审美体验的更好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科学教育的帮助”[12],为自然审美欣赏提供我们所缺少的信心和我们所寻求的指导。卡尔森的自然欣赏的环境模式从认知的角度回答了“自然环境欣赏中欣赏什么?如何欣赏?”的问题,这为林托特思考更为恰当的自然审美欣赏模式奠定了基础。“我在此处所呈现的自然审美欣赏模式或许可称之为环境模式(the environmental model)。它强调:自然是一种环境,它是这样一种我们生存于其中,每天用我们全部的感官体验它,将它视为极平常生活背景的居所。但是,作为审美经验,它要求将这种极平常的背景体验为一种醒目的前台物。……我们对于特定环境特征的知识促成了欣赏的适当界线,审美意义的独特聚焦,以及相应的视角,或者针对独特类型环境的适当方式。这样,我们就有了一种模式,该模式足以回答自然环境欣赏中欣赏什么、如何欣赏的问题。这一模式充分估计自然环境的特征。其重要性不止于美学,亦体现于伦理学与生态学。”[13]而这种自然审美欣赏的环境模式另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则为“科学知识”对自然审美的引导作用。自然科学知识界定了自然审美欣赏的具体对象。“对自然环境而言,其相关知识是一些关于环境的常识/科学知识。在欣赏自然环境时,此类知识将对我们的审美意义作适当聚焦,对我们所观照的具体自然对象作适当界定。唯此,我们对自然环境的欣赏方可成为审美欣赏。”[14]林托特在卡尔森的环境模式的影响下,从审美欣赏与环境/生态伦理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寻找自然审美体现于生态学和伦理学方面的现实依据,将生态审美欣赏与环境保护的实践联系起来。在林托特的文章中,我们发现,林托特在对其生态美学思想的论述过程中大量引用环境保护的相关实例,并根据现实生活中的环境保护实践中所积累的审美经验,丰富自然审美的伦理道德内涵,扩大自然审美的一般性审美趣味影响的广度和深度。(www.daowen.com)

4.科学认知主义

卡尔森“科学认知主义”的观点与自然审美欣赏的界定、自然审美欣赏的审美范畴以及自然审美欣赏的环境模式都紧密相连。林托特认为,科学认知主义是对自然进行审美欣赏的认知基础。“它强调:与在科学中一样,科学知识在自然审美欣赏中也可以促进一种非人类中心的视野。……科学认知主义强调对环境的科学式欣赏而不是风景式欣赏。没有一种关于风景的生态科学,或是关于线条、形状和色彩的生态学!此外,通过全面、深入地关注自然的真实状态及其所拥有的特性,科学认知主义强调:科学知识促进那种‘真实地对待自然’意义上的严肃欣赏。再者,它也促进一种客观视野,因为科学是客观性的典范之一。建立在科学知识基础上的审美判断并不必然地与知识本身同样客观,但是,比之于那些主要地以情感感兴或融入为基础的审美判断,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审美判断有更大的客观性基础。对于最后一项要求,科学认知主义并未获得显著的成功。因为虽然其客观性使它在环境问题上可能采取一种参与式的强有力的伦理立场,但它并没有要求自己这样做。它认为,比之于想象性虚构,科学知识的真实特点可以产生对自然更具有环境关切的反应。因此,它为伦理判断提供了坚实基础。”[15]卡尔森的这段论述是关于科学认知主义的经典论述。我们从中可以看出科学认知主义对自然的环境关切,将为自然审美欣赏提供伦理判断的基础。科学认知主义所提供的伦理基础强调“参与”,这就要求自然审美欣赏还需要与日常生活审美紧密联系,需要我们与自然在同一个整体内进行交融互动。

卡尔森的科学认知主义强调科学知识在自然审美欣赏中的引导作用。林托特认为科学知识不仅可以作为环境保护主义者的重要工具,而且对自然审美也具有重要的工具价值。科学认知主义强调的是卡尔森肯定美学的核心理论观点:将科学知识引入到美学领域。卡尔森针对传统的艺术欣赏理论并不适用于自然审美的审美现状,提出了应当将科学知识运用到自然审美之中,建立对自然进行肯定性审美的生态美学理论。

但是,卡尔森自然欣赏的环境模式将科学知识放在审美欣赏的顶端,将其作为自然欣赏的基础性因素。这种尝试将自然欣赏完全区别于艺术欣赏,但是同样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林托特认为,科学知识的介入,虽然一定程度上构建了一个人与自然平等对话的自然欣赏模式,但是人类作为对自然进行审美欣赏的阐释主体,不同的个体对自然知识的掌握程度存在差别,在科学知识基础上对自然进行欣赏的程度也会出现差异。这直接导致的是掌握丰富自然知识的自然欣赏者会拥有更多的阐释话语权。因此,林托特发现了自然环境模式中的弊端,即将自然科学知识直接建立在自然审美之上的做法会造成审美上的不平等,并不能形成普遍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生态审美方式,在具有话语权的审美阐释主体中间会出现话语上的不平等,导致生态审美的话语权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则造成一种内部的不平等。这不是林托特所想要建构的生态美学。所以,林托特在卡尔森肯定美学的科学认知主义以及自然环境欣赏模式的基础之上,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改造。

在林托特看来,卡尔森的科学认知主义将生态学、生物学等现代科学知识带入了自然审美欣赏领域,形成了整体性的生态审美模式。这种科学认知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工具价值,使得我们能够充分认识到自然背后的内涵意义。但林托特想要做到的是能够使得公众广泛形成一种与生态环境进行平等对话的审美方式。这种平等的对话模式需要建立一种真正平等的对话方式,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对话以及人与人对话的平等。

首先,关于人与自然平等对话,林托特借鉴吸收了卡尔森关于尊重自然的生存状态,“自然而然”地对自然进行审美欣赏的观点。换言之,用自然知识在审美过程中的介入,去破除传统意义上的美丑观念,从而形成一种对自然审美价值的科学认知。这主要针对的是传统审美欣赏中主导的审美趣味和生态健康之间的矛盾,改变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而牺牲生态健康的做法。

其次,关于生态审美过程中人与人平等对话,林托特希望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一种生态健康的审美方式,改变日常生活中审美趣味的人类中心主义倾向。这就需要通过生态科学知识的传播去帮助大众形成一种生态审美的观念,了解生态审美的价值。通过借鉴生态学的知识来改造美学,在大众中间形成一种健康的、具有广泛意义的自然审美欣赏模式。

林托特在卡尔森生态美学思想的基础上寻求平等对话的做法,从本质上来讲,是为了在自然审美欣赏中统筹兼顾科学知识、情感和日常生活审美,从而避免自然审美过程中出现极端科学主义的倾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