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埃里克·克拉克引领西方生态美学

埃里克·克拉克引领西方生态美学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埃里克·克拉克,现任牛津大学的希瑟音乐教授,同时是瓦德姆学院的教授。2004—2007年,克拉克担任艺术及人文科学研究局纪录音乐历史及分析研究中心的副主任;2009—2014年,克拉克任职于艺术及人文研究委员会第二期音乐表演创作研究中心。2009年,克拉克当选为“欧洲学术界”成员;2010年,当选为英国科学院院士。克拉克的生态音乐理论与其教育背景、工作经历有关。在工作经历方面,克拉克先后在伦敦城市大学、谢菲尔德大

埃里克·克拉克(Eric F.Clarke,1955—),现任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的希瑟(Heather)音乐教授,同时是瓦德姆学院(Wadham College)的教授。克拉克是《音乐感知与音乐科学》(Music Perception and Musicae Scientiae)的副主编,是《经验音乐学评论》(Empirical Musicology Review)、《激进音乐学》(Radical Musicology)的编辑委员会成员,同时是《音乐心理学》(Psychology of Music)的顾问编辑。2004—2007年,克拉克担任艺术人文科学研究局纪录音乐历史及分析研究中心(简称CHARM)的副主任;2009—2014年,克拉克任职于艺术及人文研究委员会(简称AHRC)第二期音乐表演创作研究中心(简称CMPCP)。2009年,克拉克当选为“欧洲学术界”成员;2010年,当选为英国科学院院士。[3]

克拉克的研究主要涉及音乐感知的生态方法、音乐心理学、音乐理论、音乐符号学、音乐与意识、音乐创造力、历史与录音分析以及流行音乐分析等多个方面。在克拉克的学术研究中,与生态音乐理论相关的专著有一本:《聆听音乐意义的生态感知方法》(Ways of Listening:An Ecological Approach to the Perception of Musical Meaning,2005)。另外,克拉克还发表了大量关于生态音乐理论的论文,包括《小心缝隙:音乐的形式结构和心理过程》(Mind the Gap:Formal Structures and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in Music,1989)、《视听关系的感知:初步研究》(The Perception of Audiovisual Relationships:A Preliminary Study,1994,与乔治·西里乌斯合作)、《从感知到批判:直接实在论与音乐意义》(From Perception to Critique:Direct Realism and Musical Meaning,1997)、《感知与批判:生态声学、批判理论与音乐》(Perception and Critique:Ecological Acoustics,Critical Theory and Music,1997)、《音乐相似性和分类的生态学方法》(An Ecological Approach to Similarity and Categorisation in Music,1997,与尼古拉·本迪合作)、《音乐表演中所表现的符号学》(The Semiotics of Expression in Musical Performance,1997)、《弗兰克·扎帕和波莉·珍·哈维音乐中的主体位置与不变量的规范》(Subject-Position and the Specification of Invariants in Music by Frank Zappa and P.J.Harvey,1998)、《音乐中运动的意义和规范》(Meaning and the Specification of Motion in Music,2001)、《分布式创意与生态动态:以莉莎·林的“隐形之舌”为例》(Distributed Creativity and Ecological Dynamics:a Case Study of Liza Lim’s “Tongue of the Invisible”,2013,与马克·多夫曼以及莉莎·林合作)、《复调语境、乐器法和节拍的布局对音乐中对位旋律的影响》(Effects of Polyphonic Context,Instrumentation,and Metrical Location on Syncopation in Music,2014,与玛丽亚·维特克、莫滕·克林格尔巴赫以及彼得·乌斯特)、《音乐中的迷失与发现:音乐、意识与主体性》(Lost and Found in Music:Music,Consciousness and Subjectivity,2014)、《视觉与声音在音乐表演感知与体验中的互动》(Interaction of Sight and Sound in the Perception and Experience of Musical Performance,2016,与乔纳·沃斯科斯基、马克·汤普森以及查尔斯·斯宾塞合作)、《音乐聆听唤起内隐的从属关系》(Music Listening Evokes Implicit Affiliation,2016,与乔纳·沃斯科斯基以及蒂亚·德诺拉合作)和《音乐事件与感知生态学家》(Musical Events and Perceptual Ecologists,2018,与艾伦·威廉斯以及迪·雷诺兹合作),等等。

克拉克的生态音乐理论与其教育背景、工作经历有关。克拉克本科阶段是在苏塞克斯大学求学,攻读的专业是神经生物学,毕业时获得音乐学位,硕士阶段继续学习与音乐相关的理论,然后在埃克塞特大学攻读心理学博士学位。所以,克拉克的生态音乐理论研究是一种跨学科的研究,其研究除了包含音乐本身的相关理论以外,还同时融入了神经生物学理论知识以及心理学理论知识。正是因为这样,在克拉克的著作中会出现与神经生物学理论以及心理学理论相关的术语,比如与神经生物学理论有关的术语有“刺激”(stimulate)、“共振”(resonance)、“等效性”(equivalence)等;与心理学理论相关的术语有“联结主义”(connectionism)、“分布式”(distributed)、“认知的”(cognitive)等。因此,跨学科的学习背景成为克拉克生态音乐理论的有力支持。(www.daowen.com)

在工作经历方面,克拉克先后在伦敦城市大学、谢菲尔德大学以及牛津大学工作,这期间克拉克一直担任音乐理论的教学工作,所以在克拉克的生态理论中,有大量音乐实例以及深厚的音乐理论知识,这为他从生态角度解读音乐意义提供了基础。此外,克拉克担任《音乐感知与音乐科学》杂志的副主编工作,其中“感知”(perception)[4]一词还是克拉克理论的关键词,他将人们称之为“感知者”(perceiver),在其生态音乐理论中强调的是一种“生态感知”。关于“生态感知”,它被克拉克集中阐述于《聆听音乐意义的生态感知方法》一书中,克拉克将“生态感知”一词放到标题的位置,可见他对于生态感知理论的重视,并且在这本具有总结性的生态理论著作中,克拉克始终以感知者和环境的关系为中心原则,这同样是生态感知理论的中心原则。同时,克拉克还是《音乐心理学》的顾问编辑,克拉克在其生态音乐理论中,涉及了生态心理学的相关内容,比如用生态心理理论代替了广义上的“信息处理”方法,即代替了“各种各样的‘处理’差异主要是基于某种类型的心理表征和记忆过程”[5]。从2009到2014年,克拉克在艺术及人文研究委员会第二期音乐表演创作研究中心的经历,促进了其生态音乐理论的发展和延伸,项目的目的是“研究表演者和作曲家在对新作品的准备和表演中所呈现的创造性互动和协作”[6],是研究在特定的背景下,当代音乐会的音乐生态合作与创作。此时,克拉克的生态音乐理论研究从听者与音乐环境的关系扩展到环境、听者、表演者、作曲家等之间的动态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