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赫尔曼·普瑞格恩及其著作-《西方生态美学史》

赫尔曼·普瑞格恩及其著作-《西方生态美学史》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赫尔曼·普瑞格恩是该书的策划者和发起人,同时也是该书的主要作者。所以,在此有必要对普瑞格恩作简单的介绍。普瑞格恩的自然艺术作品以全新的创作观念开启了景观艺术的转型之旅,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该作品是普瑞格恩创作的第一个变形物体/雕塑空间作品,因此是普瑞格恩艺术生涯中的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也是其最广为人知的作品之一。普瑞格恩创作这一作品正是对这一现象的回应。

赫尔曼·普瑞格恩及其著作-《西方生态美学史》

赫尔曼·普瑞格恩是该书的策划者和发起人,同时也是该书的主要作者。书中收录了他的多篇文章,如《序言—关于自然的思想》《生态的美学和审美的生态学》《艺术科学—生态美学的视角和方法》和《综合转变:特拉诺瓦(Terra Nova)项目》。而且,其他多篇文章也都涉及他的环境艺术作品,书中所罗列穿插的项目案例,更是以普瑞格恩的艺术作品为主。所以,认为该书的观点是普瑞格恩环境艺术和景观艺术思想的呈现并无不妥之处。

作为编者的施特雷洛也明确表达了这种编排的原因,“赫尔曼·普瑞格恩毕生之作中的三个主要项目群组,反映出他朝向一种综合景观艺术(integrative landscape art)的艺术发展以及他对生态美学思想的坚守:变形物体/雕塑空间(Metamorphic Objects/Sculptural Spaces)、景观转型(landscape transformations)和特拉诺瓦—一个综合景观艺术作品,致力于文化景观的全面重塑与设计。在这里,赫尔曼·普瑞格恩的个人艺术发展是景观艺术通常发展的典型方式”,“这就是为什么这三个包含生态美学的重要文本的作品组,也决定了本书的基本结构。这三个相应的部分展示了许多其他艺术家景观设计师的大量主题项目,反映了过去35年的历史[2]。所以,在此有必要对普瑞格恩作简单的介绍。

普瑞格恩(1942—2008)是欧洲当代最著名的艺术家之一,他所涉足的艺术领域不仅包括绘画、雕塑,还包括自然艺术、景观艺术,特别是在生态环境设计与改造方面,普瑞格恩久负盛名。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普瑞格恩成为德绍包豪斯的教授,并于2003年被授予德意志制造联盟荣誉会员。他的设计艺术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注重社会意识、协作和跨学科的性质,这些观念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开始在他的思想中萌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早期,他开始创作变形物体/雕塑空间,将关注焦点转向了自然和环境。也就是在这一时期,景观艺术创作的生态理念开始在他的意识中清晰起来。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依靠自然艺术实践,他开始践行和发展自己前卫的景观设计理念,这种具有生态意识的方法对环境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他又将重心转向废弃工业区、露天矿区、垃圾填埋场和老旧城区的重新设计和生态恢复,用艺术来应对社会的现实问题。正是这一艺术实践的演变历程,最终促成了他的生态美学观念,即一种作为环境设计艺术的原则和方法的理论。在他的职业生涯大部分时间里,这种方法指导了他在公共空间中的艺术创作,并界定了当代重新构思和改造老工业区的艺术实践。(www.daowen.com)

普瑞格恩的自然艺术作品以全新的创作观念开启了景观艺术的转型之旅,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他的作品广泛落成于奥地利、德国、意大利、法国、丹麦和日本等地,其中大多数都已成为地标性艺术作品。例如,创作于1985年的《悬挂的树》(Hanging Tree)。该作品是普瑞格恩创作的第一个变形物体/雕塑空间作品,因此是普瑞格恩艺术生涯中的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也是其最广为人知的作品之一。这件作品位于维也纳多瑙河畔一个人造岛上。普瑞格恩将一棵干枯的落叶松削去枝叶,保留树干和树根,并用吊索将其倒挂于三角支架上,而三角支架下方是一个直径5.5米的凹地,中间有一块铭刻着方位基点的花岗岩,正对着垂挂下来的树干。饶有趣味的是,每当微风刮起,树干就像钟表的指针一般随风摇摆。这件作品一经落成,就与自然紧密联系在一起,风化、侵蚀、腐朽和植物生长等自然过程,都会在作品上留下痕迹,但这并非对作品的改变,而是成为作品的一部分。在作品创作之初,自然进程就作为作品本身的构成要素,参与了作品意义的生成。[3]

该作品的创作背景是,工业生产和科技进步造成了生态破坏,导致森林面积锐减。普瑞格恩创作这一作品正是对这一现象的回应。他认为,树木是包罗万象的自然象征,树的形象是人们生存中的一种原型符号,对于人的世界构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换言之,树是人与自然的纽带,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如果树木失去了生存的空间,那么人也将失去存在的家园—不论是空间意义上的还是精神意义上的。这件作品意义深刻,发人深省。其他一些作品,如哈尔茨山脉上的一个雕塑场所《纪念圈》(The Circle of Remembrance,1992—1993),对鲁尔河谷工业废弃区全面改造的《雕塑林莱茵贝》(The Sculptural Woods Rheinelbe,1997—2005)等,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这些作品一以贯之的观点就是,所有事物都处于一种多样的联系当中,艺术就是在人、自然、文化和社会之间寻求平衡点。[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