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西方生态美学在森林景观管理中的实践

西方生态美学在森林景观管理中的实践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前所述,生态学与美学的联结为生态美学的存在确立了合法性,但戈比斯特提出生态美学最终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戈比斯特指出,人们的审美体验总是与生态目标密切相关的,但这种关系有可能是积极的,也有可能是消极的。综上所述,戈比斯特的生态美学具有鲜明的现实指向,他不仅提出了具有标志性的理论,还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实践措施,而这些实践又与他的理论紧密结合。

西方生态美学在森林景观管理中的实践

如前所述,生态学美学的联结为生态美学的存在确立了合法性,但戈比斯特提出生态美学最终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我们认为他的解决方案可以分成两个层面:一是如何在景观管理实践中将审美体验与生态目标结合起来;二是对于景观研究者和管理者而言,有哪些具体可行的措施能让他们将审美体验与生态目标结合起来。

对于前者而言,戈比斯特认为设计干预和知识干预能够较为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

环境现象而言,设计可以揭示潜藏的生态过程如何被带到景观格局的可感知表面之上。生态系统的表面结构是对潜藏的功能和过程的表达,……设计能够让感官意识到基本的功能和过程,有助于加强这种联系。“揭示生态的设计”是指各种有助于将生态功能和生态过程揭示出来或使其被人感知的观念或原则。……就人类现象而言,……知识是另一种干预类型,它有助于人们感知到生态功能与生态过程。这一点在生态美学的语境中经常被提及,并引起了很多人的警惕,因为知识可能无法改变知觉,而且可能会将生态学专家的价值偏好强加于人。但是,人们为了理解他们的环境确实会去收集信息,而且当把知识以恰当的方式提供给人时,它也有助于让人们感知到那些不可见之物。……最后,设计不只与揭示生态过程有关。通过身体可以进入的设计来推广对于场所的运用,通过理解其他人们关注的社会关怀和心理关怀,好的设计可以提高使用率,增加乐趣,为更多的人打开欣赏生态美的大门。[52]

审美体验是生态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设计干预和知识干预能作用于审美体验,从而改变人们的审美偏好与实际行动。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美学指导我们将生物可持续性概念、生态可持续性概念与审美欣赏合并起来。体验是这种美学的关键—在体验中,理智能力和情感能力共同促使个体去理解、去欣赏,最终以有目的的方式对环境发挥作用。要让更多公众接受并认可可持续性的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最后一点至关重要。它表明促进人们同自然系统和自然过程的体验性接触,能使人们采取积极行动保护它们”[53]

由此可以看出,在生态美学中,设计的实质是用在审美上具有吸引力的外观,传达景观的生态意义—这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生态设计。戈比斯特指出,人们的审美体验总是与生态目标密切相关的,但这种关系有可能是积极的,也有可能是消极的。当审美体验不利于维护生态功能和生态过程时,景观设计以及相关的规划、政策和管理活动应当实施干预。但戈比斯特也指出,“旨在满足生态目标的设计也应当努力传递积极的审美体验,与公众对于某一特定景观语境的审美期待保持一致”[54],因为如果一个具有很高生态价值的景观对人们毫无吸引力,那么它很难长久存在。因此设计干预既要考虑生态目标,也要在此基础上创造出能引发积极审美体验的景观。

知识干预也有助于将审美体验与生态目标相结合。诚然,知识未必能改变人的感知,也不能保证人们的态度和行为必定发生改变。但戈比斯特认为,知识能引导人们关注那些不借助知识就无法关注到的事物特性,并以这种方式影响审美体验。此外,知识干预也能让人们认识到,人类的某些行为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从而意识到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的重要性。

不过戈比斯特也指出,科学动态发展的,我们无法拥有绝对确定的知识,这就带来一个问题,我们是否应当实施干预以保护生态健康。而他的结论是,景观研究者应当尽量避免作出武断、草率的决策。“在设计干预和知识干预中,开放的公共讨论、明确的伦理目的以及承认我们有可能出错,必须用于指导人们决定干预的对象和方法。”[55](www.daowen.com)

就后者而言,戈比斯特在《服务于森林景观管理的生态美学》一文中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他认为要想使生态美学融入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应当从政策和规划项目、实际管理以及研究和理论发展这三个领域着手,而这些不同领域中的措施既包括设计干预,又包括知识干预。

在政策和规划项目方面,应当做到如下几点:第一,在可持续景观政策中融入审美价值;第二,继续促进视觉管理向生态学立场转向:在确定景观是否具有吸引力时,不再以风景价值为依据,而要以公众对于生态系统管理的感知为基础;第三,将森林景观设计师的作用发展为环境批评家:景观设计师应当是环境批评家,这就要求设计师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应当具备审美素养,同时也要加强同物理学、生物学、社会科学等领域的专家的合作,这样才能恰当地描述、阐释并评估环境审美特性;第四,将语境纳入审美管理:语境不同,生态的恢复和管理活动也会有所不同,而这会引发不同的审美欣赏,因此针对不同的语境,要有不同的审美管理标准。

在实际管理方面,应当做到如下几点:第一,展现出一种显著的体验性质:要想让公众转变风景审美偏好,理解生态美学,就要为他们提供体验的机会,从而逐渐改变其审美期待;第二,运用设计揭示生态美:根据纳索尔的关怀暗示理论,景观设计师应当通过设计展现散乱(messy)的生态系统,从而展现人的关怀,以此让公众注意到生态整体性;第三,提供信息进行解释,以便公众能够理解可持续性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实践;第四,让公众对生态美有更深的理解和体验。

在理论研究方面,应当做到如下几点:第一,研究与审美特性相关的可持续的森林生态系统的各种属性:景观感知研究要将注意力集中于公众对于可持续的景观管理实践的认识,以及对于不同森林类型的独特审美特性的认识;第二,研究人们对于可持续的森林生态系统的审美体验;第三,检验环境的多重价值:森林生态系统有多种价值,其中生态可持续性价值和审美价值是最重要的两种价值,人们不能将审美价值同其他价值割裂开来,只有将其纳入整个森林生态系统,才能促使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第四,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将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在研究中注重体验的维度,把审美体验当作重要的研究对象;第五,将生态美学融入景观感知理论:景观感知理论不是对感知本质的客观研究,它既要阐明人们如何产生审美体验,还应当规定何为恰当的审美体验,而这需要具有伦理规范意义的生态美学做引导。

综上所述,戈比斯特的生态美学具有鲜明的现实指向,他不仅提出了具有标志性的理论,还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实践措施,而这些实践又与他的理论紧密结合。在政策和规划项目、实际管理以及研究和理论发展方面,如果景观的设计者、规划者和管理者能综合运用设计干预和知识干预的手段,建造融合了科学知识、同时在审美上具有吸引力的外观,采取多种形式的知识宣传,那么这样不仅能解决审美价值与生态价值的冲突,使审美体验与生态目标的结合成为可能,还能让公众理解、认可生态美学。此外戈比斯特本人也参与了景观管理实践,他对美国西北部森林、芝加哥旧金山的城市森林的个案研究表明,其生态美学在小规模的景观中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