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主锡生态美学评价及西方生态美学史

高主锡生态美学评价及西方生态美学史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主锡生态美学的理论建构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呈现出系统的、演化的理论逻辑。高主锡的生态美学思想不仅能够实现建筑和环境设计的生态化,还能实现生态美学学科发展的生态化。当然,高主锡的生态美学同样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次,从理论内涵来看,高主锡的生态美学思想是随着社会现实问题的变化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但是,高主锡除了明确提出生态美学的概念之外,他还提出过生态的建筑美学和整合的景观美学。

高主锡生态美学评价及西方生态美学史

高主锡生态美学的理论建构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呈现出系统的、演化的理论逻辑。在理论演化过程中,高主锡始终坚持跨学科的综合研究方式,为西方生态美学贡献了范式革命、概念创新地理文化语境相融合、美学理论与设计实践相结合等建构思路。

首先,在明确提出生态美学概念之前,高主锡批判了现代环境设计和现代建筑,重新界定了生态设计、生态建筑概念,明确了“生态的”前缀的特定语义,即一种相对于传统还原论和决定论的整体的、演化的生态哲学范式或方法。高主锡的生态美学是在生态的环境设计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同样批判传统的现代实证主义哲学范式,并延续了整体的、演化的后现代生态哲学范式。这意味着其生态美学与以往的美学相比,实现了美学史上的范式革命,由西方的艺术哲学转向了东西方共同强调的生态哲学。

其次,高主锡广泛地从物理学心理学、生物学以及生态学等学科中寻找理论依据,借助创造性概念把美学和设计联系起来,并依据创造性的秩序原理改造了形式美学的二元分立的统一、平衡原则,衍生出包容性统一、动态平衡和互补性三个创造性的设计和美学原则,由此界定了生态美学丰富、综合的理论内涵。这意味着他的生态美学既可以作为指导性原则应用于设计实践,反过来又可以检验美学理论自身的适用性,由此拉近美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另外,创造性、包容性统一、动态平衡、互补性等一系列新概念实现了美学史上的概念革新,由从艺术中借用来的规范的美学概念转向了自然科学人文学科通用的综合的生态美学概念。

最后,高主锡并不满足于依据生态的环境设计理论建构生态美学,他还试图依据东方生态哲学语言创造能够解释东方风景园林设计的生态美学语言,即全球本土化的景观语言。这种景观语言可以用来解释西方传统的建筑和设计语言所不能解释的东方生态设计思想,也可以在全球化的生态视野下,适应东西方具体的地理、文化语境的差异,充分发挥东西方文化的优势,使建筑结构与地理、文化语境高度融合。高主锡的生态美学思想不仅能够实现建筑和环境设计的生态化,还能实现生态美学学科发展的生态化。也就是说,无论是建筑结构,还是人文学科建设,都要与具体的地理、文化语境相适应。高主锡自觉地将美学、设计学与自然学科联系起来,他的生态美学涉及认知和感知两大领域,较一般的美学理论具有更普遍的可阐释性。与其他美学家相比,高主锡始终致力于生态设计实践,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他的生态美学能够深入到与人和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的日常社会生活当中,因此较一般的美学理论更具包容性和可检验性。

当然,高主锡的生态美学同样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从理论定位来看,高主锡的生态美学从狭义上来讲,指的是一种生态的环境设计理论。这种理论虽然较一般的美学理论具有更普遍的可阐释性,但关于它是否能够应用到建筑学和风景园林学以外的其他学科,成为普遍适用的美学理论,还有待于进一步去论证。其次,从理论内涵来看,高主锡的生态美学思想是随着社会现实问题的变化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高主锡分别在1984年和1988年发表了以“生态美学”为题的文章,明确指出生态美学具有生态设计理论与西方现象学美学两方面的内涵,而且生态美学和生态设计理论在创造性原则上也是一一对应的。但是,高主锡除了明确提出生态美学的概念之外,他还提出过生态的建筑美学和整合的景观美学。生态建筑美学与生态美学具有一致的生态哲学范式和创造性原则;景观美学的景观立场与生态美学的生态设计方法也基本一致,只不过前者站在了全球化的视角,从以前的抽象的思维方式变成了具体的语言的方式。概念的创新虽然有利于打破西方形式美学的支配地位,但其生态美学概念的含义始终随环境设计实践的变化而变化,导致他的生态美学与西方其他生态美学相比缺少学科的独立性。这是以具有实践性的生态环境设计理论为导向的生态美学内部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最后,高主锡把从东方风景园林设计实践和生态哲学思想中提炼出的全球本土化的景观语言作为其生态美学语言。由于受到东方文化追求朦胧的表达方式的影响,其生态美学语言抽象、含混,使得西方学者接受起来比较困难。

总之,高主锡的生态美学是在生态的环境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充分强调建筑环境与人以及与周围特定语境的关系,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适应性状态。正如程相占在《环境美学的理论创新与美学的三重转向》一文中提到的,高主锡的生态的环境设计美学有力地论证了环境美学生态转向的美学史意义,它不但可以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环境美学的思想主题,而且可以使我们更加准确地辨别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的联系与区别。[25]我们进一步认识到,高主锡的生态的环境设计美学一方面将设计实践与美学理论、东亚美学与西方环境美学(确切来说是伯林特的现象学美学)有机结合起来;另一方面从哲学范式、美学概念、美学语言三个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构建生态的环境美学的方法,为西方生态美学开辟了东西方美学互补发展的新的研究道路。

【注释】

[1]Koh,Jusuck.“Ecological Aesthetics:A Synthesis of Phenomenological Aesthetics and Ecological Design,”Proceedings of the Association of Collegiate Schools of Architecture Annual Meeting,Charleston,1984.

[2]Koh,Jusuck.“An Ecological Theory of Architecture,”Unpublished Ph.D.Dissertation,Philadelphia: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1978.

[3]Koh,Jusuck.“Ecological Design:A Post-Modern Design Paradigm of Holistic Philosophy and Evolutionary Ethic,”Landscape Journal 1(1982),76-84.

[4]Koh,Jusuck.“Ecological Reasoning and Architectural Imagination,”Inauguration Lecture,Wageningen University,2004.该文为根据高主锡2004年11月11日在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所作的就职演讲整理而成的演讲稿,全文见瓦赫宁根大学官网。

[5]程相占:《美国生态美学的思想基础与理论进展》,《文学评论》2009年第1期。

[6]参见[德]沃尔夫冈·韦尔施:《我们的后现代的现代》,洪天富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29页。

[7]Koh,Jusuck.“Ecological Design:A Post-Modern Design Paradigm of Holistic Philosophy and Evolutionary Ethic,”Landscape Journal 1(1982),76-84.

[8][美]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芮经纬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1页。

[9][美]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芮经纬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47页。

[10]Koh,Jusuck.“An Ecological Aesthetic,”Landscape Journal 7(1988),177-191.(www.daowen.com)

[11]Berleant,Arnold.The Aesthetic Field:A Phenomenology of Aesthetic Experience.Springfield:C.C.Thomas,1970.笔者主要参考的是2000年的电子版本:Berleant,Arnold.The Aesthetic Field:A Phenomenology of Aesthetic Experience.Christchurch,New Zealand:Cybereditions Corporation,2000.

[12]Berleant,Arnold.The Aesthetic Field:A Phenomenology of Aesthetic Experience.Christchurch,New Zealand:Cybereditions Corporation,2000,pp.49-84.

[13]Koh,Jusuck.“Ecological Design:A Post-Modern Design Paradigm of Holistic Philosophy and Evolutionary Ethic,”Landscape Journal 1(1982),76-84.

[14]Koh,Jusuck.“An Ecological Aesthetic,”Landscape Journal 7(1988),177-191.

[15]Koh,Jusuck.“Ecological Design:A Post-Modern Design Paradigm of Holistic Philosophy and Evolutionary Ethic,”Landscape Journal 1(1982),76-84.

[16]Koh,Jusuck.“An Ecological Aesthetic,”Landscape Journal 7(1988),177-191.

[17]Koh,Jusuck.“Ecological Reasoning and Architectural Imagination,”Inauguration Lecture,Wageningen University,2004.

[18]Koh,Jusuck.“Ecological Architecture:A Holistic,Evolutionary Paradigm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Aesthetics Built upo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Concerns,”Passive & Low Energy Ecotechniques: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PLEA Conference,Mexico City,Mexico,6-11 August 1984.Edited by Arthur Bowen and Simon Yannas.Oxford:Pergamon Press,1985,pp.1040-1047.

[19]Koh,Jusuck.“An Ecological Aesthetic,”Landscape Journal 7(1988),177-191.

[20]Koh,Jusuck.“Seeking an Integrative Aesthetics,”Gimme Shelter:Global Discourses in Aesthetics,Amsterdam,The Netherlands,2009.

[21]Koh,Jusuck.“An Ecological Aesthetic,”Landscape Journal 7(1988),177-191.

[22]Koh,Jusuck.“Ecological Design:A Post-Modern Design Paradigm of Holistic Philosophy and Evolutionary Ethic,”Landscape Journal 1(1982),76-84.

[23]Koh,Jusuck.“An Ecological Aesthetic,”Landscape Journal 7(2),1988,177-191.

[24]Koh,Jusuck.“Seeking an Integrative Aesthetics,”Gimme Shelter:Global Discourses in Aesthetics,Amsterdam,The Netherlands,2009.

[25]程相占:《环境美学的理论创新与美学的三重转向》,《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