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已经按照时间线索,大致梳理了高主锡生态思想的发展脉络,从中可以发现,他的生态美学理论是为适应特定时期的建筑理论和环境设计理论提出的。1985年高主锡在《生态建筑:基于能量和环境关怀的建筑设计和美学的整体性演化范式》一文中指出,“为了超越能源意识设计的物质运作解决方案,并将能源问题纳入建筑理论和美学的核心,我们需要一种新的理论,将建筑概念化为一个对人和地方开放的热力学的象征环境……生态的理论和美学是对这一挑战的回应”[18]。高主锡的这篇文章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生态美学概念,但他却有意识地在整体的、演化的生态哲学范式的基础上,把生态建筑理论与生态美学联系起来,他在这里所指的美学其实正是一种生态的建筑美学。1988年高主锡在《生态美学》一文中界定了生态美学的概念,并指出,“生态设计理论是在现有的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创造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包容性和描述性的美学,既是一种能解释艺术美和自然美的理论,又是一种涉及建筑与风景园林的美学理论”[19]。显然,高主锡是在创造性理论的基础上把生态设计理论与生态美学等同起来。生态美学指的是一种生态的环境设计美学。2009年,在《寻求整合的美学》一文中,高主锡又指出,“对景观的关注和在环境设计中使用基于景观的美学,将为适应这种全球化的力量开辟道路,同时给人一种自在和健全的感觉”[20]。在他看来,可持续的设计只有建立在综合的景观美学的基础上,才能产生一种心理归属感、认同感和居住感,从而激发人们对日常环境的关怀和保护。所以,高主锡把注重景观体验和景观设计的东亚美学和创造性,作为与环境伦理相适应的生态美学的有效基础。在这里,他的生态美学演化成了适应全球化进程的一种整合的景观美学。
综合考察以上几篇文章,我们可以发现,高主锡的生态美学理论既基于整体的、演化的哲学范式,又基于创造性理论和原则,还有全球化、基于东亚美学的景观立场。他的生态美学理论正如他的生态设计实践一样,遵循整体的、演化的后现代范式,不断地与时俱进,以适应新的自然与社会文化语境的变化和发展。虽然高主锡的生态美学理论框架在1988年才真正建构起来,但并不妨碍我们以一种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去审视其生态美学思想前后的连续性。下面主要结合以上提到的几篇文章,从其生态美学的总体特点、哲学范式、创造性原则以及美学语言等四个方面,尝试概括其生态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