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东方生态哲学与语言:五大精要

东方生态哲学与语言:五大精要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由于他在韩国接受过传统的东方教育,所以他对生态美学的理解就不同于同时代的西方环境美学家,而是西方现象学美学与东亚美学的一种综合。东方的文化教育和设计实践经历给他的生态理论增添了东方生态哲学的印记。下面就结合高主锡在2004年发表的一篇演讲《生态推理与建筑想象》中的内容,阐释东方生态哲学思想与三个创造性的设计和美学原则的联系。

东方生态哲学与语言:五大精要

我们在第二节一开始就提到,高主锡是在西方环境美学的影响下开始思考美学问题的。但由于他在韩国接受过传统的东方教育,所以他对生态美学的理解就不同于同时代的西方环境美学家,而是西方现象学美学与东亚美学的一种综合。高主锡早年在首尔国立大学学习过建筑学,拥有韩国建筑师执照。东方的文化教育和设计实践经历给他的生态理论增添了东方生态哲学的印记。高主锡提出的适用生态设计和美学的三个创造性原则以及由此衍生出的生态美学语言,蕴含着东方生态哲学智慧和风景园林设计经验。下面就结合高主锡在2004年发表的一篇演讲《生态推理与建筑想象》中的内容,阐释东方生态哲学思想与三个创造性的设计和美学原则的联系。

前面提到,高主锡运用类比的方法,从物理学、生物学的秩序原理中总结出了自然秩序的守恒性、创造性和不可分割性,由此提出了应用到生态设计和美学的三个创造性原则。这三大创造性原则不仅可以从物理学、生物学中找到科学根据,还可以从东方文化中找到哲学依据。第一个原则是包容性统一。高主锡指出,这一原则意味着建筑与景观、景观/建筑与人(生物的、心理的)以及场所(物理的、生物的、诗意的)的包容和再生的融合。它也与中国道家关于二元划分的虚和主动否定的观念有关。在包容性统一原则之下,高主锡提出了“对自然、景观的‘连通’感:对功能和程序以及环境和语境的适应性”,“室内外的连续性和‘深度整合’:呼吸墙、窗户或人行道,多孔的和可渗透的壁/边界作为膜”等美学语言,以此强调人造建筑与自然景观的融合。第二个原则是动态平衡,它同时涉及主体与客体、思想与情感、心灵与身体、神圣与世俗的整合。高主锡指出,这种终极的融合,即悟(通过参禅来获得道),是禅修和个性化的适应性活动的结果。在动态平衡原则下,高主锡提出了一些美学语言,比如,“对立面的并置(新与旧、改变和连续性、规则与不规则、自然与人为、有序与无序、有机与几何、简单和复杂)”,“老化:在时间的考验中生存/成熟,在严酷的自然中忍耐”等,以此强调人对自然的持续变化的一种创造性适应。第三个原则是互补性原则。它指出了秩序的本质、美的本质以及我们对真、美和善认识的不确定性。现代物理学中的不确定性原理和具有自相似原则的分形几何结构等,都指向我们认识的模糊性、内在的不确定性,以及世界的神秘之处。高主锡认为,这种不确定性可以用东亚的气来解释它由此所导向的更好的精神体验。在互补性原则下,高主锡提出了另外一些美学语言,诸如“物质性与精神性相辅相成”,“禅的主动否定主义,‘穆’:否定二元的视觉与距离,专注于参与与沉浸,主体与客体合二为一”等,以此强调主客观不可分割的相互依存关系。[17](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