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系统地了解高主锡的生态美学思想,首先应从他的学术和实践经历入手,概括他的生态思想发展脉络。值得注意的是,高主锡是一名建筑师和景观设计师,他在早期学术研究阶段并没有发表过任何论著来专门阐释其生态美学思想。他的生态美学思想常常融合在生态建筑和生态设计理论中,多发表在与环境设计和建筑相关的国际会议论文集,以及与建筑学和风景园林学相关的期刊和书籍当中。由此也可以看出,高主锡的生态美学是应全球化的环境设计需要,借助生态设计理论和实践这一创造性中介,创造出的包含着生态演化的伦理观念和实践维度的生态美学。
高主锡在韩国首尔国立大学拿到了第一个建筑学学位,之后又继续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景观建筑学硕士和建筑学博士学位。1978年他博士毕业,博士论文《建筑的生态理论》[2]成为他探索生态理论的学术起点。此后,无论是生态建筑理论、生态设计理论,还是生态美学,都延续了这篇博士论文的综合的(synthesis)研究思路,即将设计原则与生态学原则以及行为科学原则综合起来,从环境实在论(environmental realism)出发,使自然主义和人文主义在设计中相互促进与融合。博士毕业以后,高主锡继续致力于后现代范式的生态的环境设计与生态美学理论的建构,通过把东亚美学与创造性理论纳入生态设计和美学,逐渐确立了其国际权威地位。
1982年,高主锡在美国佐治亚大学教授建筑与园林设计期间,发表了《生态设计:整体哲学与演化伦理的后现代设计范式》(Ecological Design:A Post-Modern Design Paradigm of Holistic Philosophy and Evolutionary Ethic,1982)。他分别从哲学取向、设计实践和设计教育三个方面,对坚持整体的演化的生态设计与遵循还原主义(reductionism)和决定论(determinism)的现代环境设计进行了区分,详细阐明了各自的哲学主张和伦理主张。高主锡明确提出,生态设计即环境保护论者的设计、环境主义设计或环境哲学,是一种基于整体的、演化的生态哲学范式的环境设计或环境设计立场,不仅指向生态的和演化的伦理和价值,还指向一种整体主义的世界观。这种方法是对伊恩·麦克哈格(Ian McHarg)的生态规划方法的一种转化,在强调与社会相关的价值的同时,更强调了一种整体的、演化的世界观的哲学合理性。[3]在这篇文章中,高主锡通过反思还原主义的现代环境设计的非生态弊端,初步界定了生态设计的基本内涵,其生态理论虽然还未曾涉及美学层面,却为其生态美学的提出确定了整体的、演化的后现代哲学范式。
1985年,高主锡在美国卢伯克的德州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设计与理论期间,发表了《生态建筑:基于能量和环境关怀的建筑设计和美学的整体性演化范式》一文。高主锡通过界定生态建筑,重申其建筑学和美学整体的演化的范式在能源和环境问题上的现实意义。他延续了综合的研究思路,提出了一种能将能源和环境问题与设计和美学原则综合起来的生态理论。高主锡从物理学、生物学原理中探索出了统一的秩序原理,将其应用到生态设计与生态美学当中,提出了包容性统一(inclusive unity)、动态平衡(dynamic balance)和互补性(complementarity)三大原则,并将生态理论作为建筑美学和建筑设计的新范式,以实现设计原则和美学原则在理论实践上的一致性。前面提到,早在1984年高主锡就已经提出了生态美学的概念,试图将现象学美学与生态设计综合起来;而在这篇文章中,他将能源问题纳入建筑理论与美学的核心,构建一种新的生态建筑理论,引导生态美学提高伦理上的敏感性。(www.daowen.com)
1988年,高主锡仍在德州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任职,这一年他发表了论文《生态美学》,标志着他以生态的环境设计理论为核心的生态美学走向成熟。自1978年以来,高主锡多次发表有关生态建筑和生态设计理论的文章,为其生态美学理论提供了整体的、演化的后现代哲学范式和创造性原则。在这篇文章中,高主锡继续从心理学中寻找理论资源,明确提出创造性(creativity)概念,并将其作为与一般美学理论联系起来的基础。他把生态设计转化为更具普遍性的创造性过程,通过阐释三个创造性原则把设计和美学联系起来,以此建构通用的可描述性的生态美学。高主锡的生态美学理论从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等学科中获得科学的解释和原理的支持,加强了学科之间的交流,较之前的生态理论更具科学性和可阐释性。
之后,高主锡又到荷兰的瓦赫宁根大学任景观建筑学教授,其间,发表了《生态推理与建筑想象》《寻求整合的美学》等文章。在《生态推理与建筑想象》一文中,高主锡不满足于仅仅从理论上依据创造性原则去界定其生态美学,他希望用这些原则派生的具体美学语言来说明实际的设计应用,也就是通过对景观语言和自然语言本身的描述性理解,而不是现代主义的建筑语言,将生态的推理和建筑的想象创造性地结合起来,创造出新的美学和设计语言,以及建筑的景观语言。[4]在《寻求整合的美学》一文中,高主锡从强调景观体验和景观设计的东亚美学中发现了一种全球本土化的(global)景观立场和具体的生态美学语言。新术语“全球本土化的”是指从全球化的角度出发,注重地方环境与特定地理、文化语境的统一。他把东亚美学和创造性作为与环境伦理相适应的整合美学的有效基础,呼吁美学学科与环境设计师把景观作为整合的生态美学语言的来源,以更可持续和更丰富的方式融合全球文化,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
在实践方面,高主锡也拥有丰富的设计经验,他一方面将景观融入建筑和城市设计,另一方面又试图融合东西方的美学于设计当中。他在美国、荷兰和韩国拥有建筑和风景园林领域的学位和执照。1989年高主锡与人在韩国合作创立奥伊科斯(Oikos)景观设计工作室,之后又在荷兰合办奥伊科斯设计(Oikos Design)公司,积极将自己的生态的环境设计理论应用到建筑、景观和城市设计的综合实践中去。他曾获2009年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亚太地区主席奖。此外,他还获得了包括美国国务院杰出学者和富布赖特杰出学者在内的诸多认可,这里不再赘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