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文化娱乐,也映现森林中狩猎生活的特点,其歌舞如《隋书·靺鞨传》所载:善起舞,“其曲折多战斗之容”[73]。歌舞多为射猎之姿。有刳木为舟的“威乎”(船),还有儿童小弓“斐阑”(榆柳小弓)等。
儿童玩具:满洲森林部民儿童玩具的拐,为猪腕骨做的;或鹿蹄踠骨的“罗丹”(耍拐)等[74]。但蒙古游牧部民儿童玩具的拐,为羊腕骨做的。儿童玩具材质的不同,说明森林文化与草原文化的部民生活、生产形态之不同。
上述六类、二十一组史料,既相互联系,又彼此区别,联系中有区别,区别中有联系。如单列一项或数项,可能说明不了森林文化形态问题;而进行综合分析,总体认识,就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古代东北地域不是牧区、游牧经济、草原文化,而是林区、渔猎经济、森林文化。森林文化自远古发育,绵延不绝,发展不断,由寡到众,由弱到强,为后来森林帝国做出历史积淀。
【注释】
[1][苏]В.г.聂斯切洛夫著,蔡以纯等译:《森林学》,中国林业出版社,1957年,第317页。
[2][俄]史禄国著,吴有刚等译:《北方通古斯的社会组织》,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页。
[3]肖兴威主编:《中国森林资源图集》,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年,第56、60、64页。
[4]参考《辽宁省地图册》《吉林省地图册》《黑龙江省地图册》等气象统计资料,中国地图出版社,2013年。
[5][德]黑格尔著,王造时译:《历史哲学》,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第102页。
[6]参考《辽宁省地图册》《吉林省地图册》《黑龙经省地图册》的相关资料,中国地图出版社,2013年。
[7]《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卷一九一,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十二月丁巳,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第16叶。
[8]张穆:《蒙古游牧记》卷二,清同治刻本。
[9]魏源:《圣武记》,中华书局,1984年,第12页。
[10]《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一,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本,台北广文书局影印,1970年,第24—25叶。
[11]《山海经》卷一七《大荒北经》,“四部丛刊”影印明成化刊本,第79叶下。
[12]《后汉书》卷八五《东夷列传》,中华书局点校本,1965年,第2812页。
[13]魏源:《圣武记》卷一,中华书局,1984年,第12页。
[14]《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第8叶。
[15]《清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二四,天聪九年(1635年)七月壬戌,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第2叶。
[16]《清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三四,崇德三年(1638年)四月丁酉,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第27叶。
[17]高士奇:《扈从东巡日录》下卷,《辽海丛书》影印本,辽沈书社,1985年,第6叶。
[18]《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本,台湾广文书局影印,1970年,第4叶。
[19]高士奇:《扈从东巡日录》下卷,《辽海丛书》影印本,辽沈书社,1985年,第3叶。
[20]《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中华书局,2013年,第2317页。
[21]朱国忱等:《渤海故都》,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9页。
[22]《清世祖章皇帝实录》卷九五,顺治十二年(1655年)十一月辛丑,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第6叶。
[23]《殷墟文字》甲编,第2324号,转引自《中文大字典·夷》,中国文化研究所印行,1962年。
[24]许慎撰,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第10篇下,中华书局影印四部备要本,2013年,第3叶。
[25]许慎撰,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第10篇下,中华书局影印四部备要本,2013年,第35叶。
[26]《毛诗正义》卷二〇《商颂》,十三经注疏附校勘记本,中华书局影印本,1980年,第359叶。
[27]五谷,有多种解释,如《孟子·滕文公上》:“树艺五谷”,赵岐注:“五谷,谓稻、黍、稷、麦、菽。”又如《周礼·天官·疾医》:“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郑玄注:“五谷,麻、黍、稷、麦、豆也。”还有其他说法。
[28]蒙古古老习俗相沿至今,即在敬酒时礼节,右手中指先蘸酒向天弹,再蘸酒向地弹,就是先敬天、再敬地,因为草原居民,仰看蓝天白云,俯瞰绿色草原。蓝天白云下的绿色草原,是草原文化牧民衣食牛羊的生命之源。
[29]县:此处读作xuán,音玄,义悬。
[30]《后汉书》卷八五《东夷列传》,中华书局点校本,1965年,第2819页。
[31]《后汉书·东夷列传》引魏志曰:“苏涂之义,有似浮屠。”
[32]《后汉书》卷八五《东夷列传》,中华书局点校本,1965年,第2819页。
[33]《山海经·海外西经》,“四部丛刊”影印明成化刊本。
[34]《后汉书》卷八五《东夷列传》,中华书局点校本,1965年,第2819页。
[35]黄维翰:《渤海国记·杂识》下卷,第1册,《辽海丛书》影印本,辽沈书社,1985年,第27叶。
[36][日]梅原猛著,卞立强、李力译:《森林思想——日本文化的原点》,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3年,第34页。(www.daowen.com)
[37][日]梅原猛著,卞立强、李力译:《森林思想——日本文化的原点》,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3年,第129页。
[38]《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台湾商务印书馆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1986年。
[39]《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卷六《堂子图》,台湾商务印书馆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1986年,第4叶。
[40]石光伟、刘厚生编著:《满族萨满跳神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第271页。
[41]《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卷六,商务印书馆文津阁《四库全书》影印本,2006年,第2页。
[42]中国版图内居民,除汉藏语系和阿尔泰语系外,还有少量人属于其他语系,不再列出。
[43]《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本,台湾广文书局影印,1970年,第1叶。
[44]阎崇年:《清朝开国史》(上卷),中华书局,2014年,第204—205页。
[45]《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二,壬子年(1612年)十月朔,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本,台湾广文书局影印,1970年,第14叶。
[46]《清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五三,崇德五年(1640年)十二月庚申,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第21叶。
[47]《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卷一〇四,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八月庚寅,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第9叶。
[48]《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卷四,台湾商务印书馆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1986年,第16叶。
[49]《清高宗纯皇帝实录》卷二七七,乾隆十一年(1746年)十月己丑,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第22叶。
[50]《钦定满洲祭神典礼》卷四,台湾商务印书馆文渊阁影印本,1986年,第16叶。
[51][俄]史禄国著,吴有刚等译:《北方通古斯的社会组织》,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26页。
[52]《后汉书》卷八五《东夷列传》,中华书局点校本,1965年,第2818页。
[53]《隋书》卷八四《突厥列传》,中华书局点校本,1973年,第1864页。
[54]《旧唐书》卷一九九下《靺鞨传》,中华书局点校本,1975年,第5358页。
[55]《后汉书》卷八五《东夷列传》,中华书局点校本,1965年,第2812页。
[56]《晋书》卷九七《东夷列传·肃慎》,中华书局点校本,1974年,第2534—2535页。
[57]王充:《论衡·吉验篇》卷二,刘盼遂《论衡集解》本,世界书局,1999年,第41页。
[58]《后汉书》卷八五《东夷列传》,中华书局点校本,1965年,第2813页。
[59][俄]史禄国著,吴有刚等译:《北方通古斯的社会组织》,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7页。
[60]《清宫膳食档》,乾隆十六年(1751年)六月初四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61]阎崇年:《努尔哈赤传》,北京出版社,1983年,第21页。
[62]关治平、朱文光编:《宁古塔传说》,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2007年。
[63]《尚书正义》卷六《禹贡》,十三经注疏附校勘记本,中华书局影印本,1980年,第35叶。
[64]据《尚书·禹贡》中记载的“岛夷皮股”,岛字原作鸟,唐人改为岛。
[65]《山海经》卷一七《大荒北经》,“四部丛刊”影印明成化刊本,第79叶下。
[66]黑龙江省扎赉诺尔博物馆展出古森林文化居民“三皮”—鱼皮、兽皮、树皮历史文化展,见《中国文物报》2019年6月21日。
[67]高士奇:《扈从东巡日录》卷下,《辽海丛书》影印本,辽沈书社,1985年。
[68]《山海经》卷七《海外西经》,“子书四十八种本”,上海广益书局,民国十一年(1922年),第14叶上。
[69]饶河县地方志办公室编:《饶河县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22—125页。
[70]《钦定满洲源流考》卷二〇,商务印书馆文津阁《四库全书》影印本,2007年,第248—249页。
[71]魏国忠主编:《肃慎—女真族系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275页。
[72]朝鲜《李朝世宗大王实录》卷八四,二十一年(1439年)正月己丑,日本学习院东洋文化研究所,1959年,第2叶。
[73]《隋书》卷八一《靺鞨传》,中华书局点校本,1973年,第1821—1822页。
[74]《钦定满洲源流考》卷二〇,商务印书馆文津阁《四库全书》影印本,2006年,第248—24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