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地系在遵义,虽僻处山城,图书资料条件较差,但师生们刻苦钻研,孜孜兀兀,从事研究,在科研上取得了不少成果,当时史地系出版的专著主要有:
一、《中国史纲》,张荫麟著,1941年4月国立浙江大学史地教育研究室出版。
这是张先生的主要著作,内容共分8章。(1)中国史黎明期的大势,(2)周代的封建社会,(3)霸国和霸业,(4)孔子及其时世,(5)战国时代的政治与社会,(6)战国时代的思潮,(7)秦始皇与秦帝国,(8)秦汉之际。1948年4月正中书局出版的又增加了(9)大汉帝国的发展,(10)汉初的学术与政治,(11)改制与“革命”3章,共11章。
据初版自序中所说作者写此书的目的有三点:(1)融会前人研究结果和作者玩索所得,以说故事的方式出之,不参入考证,不引用或采用前人叙述的成文,即原始文件的载录亦力求节省;(2)选择少数的节目为主题,给每一所选的节目以相当透彻的叙述,这些节目以外的大事,只概略地涉及以为背景;(3)社会的变迁,思想的贡献和若干重大人物的性格,兼顾并详。
张先生写此书时,往往工作至深夜,勤苦可知。此书不仅有独特的见解,而且文字也几经锤炼,非常粹美,令人读之不忍释卷,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中国通史著作,惜尚未完成。
二、《遵义新志》,张其昀主编。
遵义旧有《遵义府志》,系郑珍、莫友芝纂辑,夙称方志中的佳作。新志与旧志体例不同,大都为地学著作,其内容共11章:(1)地质,(2)气候,(3)地形(上),(4)地形(下),(5)相对地势,(6)土壤,(7)土地利用,(8)产业与资源,(9)聚落,(10)区域地理,(11)历史地理。全志由浙大史地研究所各组导师及研究生实地考察、调查研究写成,约17万字,并附地图22幅。
此志的特点是一部用科学方法编写的地方志,于民生利病尤所关怀,如土地利用、产业与资源等章,对遵义的地方建设,很有参考的价值。
三、《地理学研究法》第一辑,叶良辅等著,1940年国立浙江大学史地教育研究室出版。
该书为史地系四年级生教学而作,也可供中学地理教师搜集乡土教材时参考之用,内容共5篇:(一)叶良辅《科学方法与地学研究》,首述演绎法与归纳法之梗概,次释科学方法之意义,最后讨论地学方法。作者认为科学精神,不仅有关科学研究,而且大有助于道德的修养。(二)涂长望《气象学研究法》,内容分为两部分,一为略说气象学之性质,一为研究气象所当注意之点。(三)涂长望《气候学研究法》,内容分六节:(1)导言,(2)研究气候学所应注意的事项,(3)整理气候记录的方法,(4)野地考察气候的方法,(5)气候学发展的新途径,(6)尾语。作者认为气候学过去偏重气候现状的描述,而忽视气候生成之原因,今后应发展动力气候学。(四)叶良辅《地形学研究提要》,该文泛论地形生成因素、地形分类、地形轮回、地文史、准平面、河成阶段及地文区等。(五)任美锷《最近地形学发展趋势》,内容有:(1)从质的研究进至量的分析;(2)从概括的理论之争执进至小区域或专题研究;(3)从通论地形进至区域地形。
四、《欧洲政治地理》,任美锷著,1940年国立浙江大学史地教育研究室出版。
该书以地理学的立场,说明欧洲各国的特殊地理环境及其与国际政治的关系。书中取材尤注重一国或一区域的主要特点。内容共有12篇:(1)欧洲之位置及其在世界之重要性;(2)欧洲之自然环境;(3)英国之国家经济与世界市场;(4)荷兰之治水工程;(5)西北欧之地形及其与军事之关系;(6)北欧诸国之富源及其与欧洲国际政治之关系;(7)欧洲工业之枢纽——莱茵河区域经济地理概论;(8)苏联之自然环境与最近经济建设;(9)中欧高山区域之地理景观;(10)地中海区域之地理环境及其对国际政治之影响;(11)西班牙内战之地理背景;(12)巴尔干问题之地理基础。
著者在自序中说编著此书的目的有二:一为使一般读者对现代国际政局之推移有进一步的认识,一为作中学与大学欧洲地理教学之参考资料。
刊物方面有:
一、《史地杂志》
《史地杂志》创刊于1937年5月,为双月刊。内容专刊历史和地理的论文,在杭州时曾出版第一卷一、二两期,后因抗日战争发生,浙大辗转内迁,暂停出版,直至1940年9月在贵州遵义复刊,继续出版一卷三、四期,二卷一、二期,共计出版两卷六期。
该刊创刊的目的,据《发刊辞》中说是“阐发新知,微贡所得”,以及“继承精神之遗产,发扬固有之光荣”。该刊内容有论著、新书介绍、附录等。第二卷二期为《太平洋战争讨论集》专辑,1942年3月出版,内容有张其昀的《太平洋战争之新战略》,沙学浚的《太平洋战争之地理基础》,任美锷的《太平洋问题之回顾与前瞻》,黄秉维的《太平洋战局前瞻》,涂长望的《空军在现代战争之地位》等。
二、《思想与时代》
该刊于1941年8月1日在遵义创刊,每月1期,由浙大部分教授联合昆明西南联大(北大、南开、清华)及成都、乐山的部分教授创办的,编辑部设在遵义浙大文学院。在遵义期间(1941.5—1945.2)共出版40期,后因抗战胜利复员迁回杭州之故,停刊年余,至1947年1月在杭州复刊。
该刊创办的宗旨,据张其昀撰写的《复刊辞》中说:“特重时代思潮和民族复兴之关系”,其目标是“科学时代的人文主义”,“具体地说,就是融贯新旧,沟通文质,为通才教育作先路之导,为现代民治厚植其基础”。该刊撰稿者大部分是国内知名学者。抗战时期发行遍及西南各省。
三、《史地研究所丛刊》
又称《国立浙江大学文科研究所史地学部丛刊》。浙大文科研究所史地学部成立于1939年8月,内分史学组、地学组、气象学组、人文地理学组。1946年改称为史地研究所,并增设人类学组。
该刊是史地研究所各组教师和研究生的科研成果汇编。第四号为《徐霞客先生逝世三百周年纪念刊》,1942年12月出版,其中汇集了张其昀的《序言》,竺可桢的《徐霞客之时代》,叶良辅的《丁文江与徐霞客》,方豪的《徐霞客与西洋教士关系之初步研究》《徐霞客先生年谱订误》,林文英的《江流索隐》,任美锷的《〈江流索隐〉质疑》《读徐霞客游记忆浙东山水》,黄秉维的《霞客游记中植物地理资料》,谭其骧的《论丁文江所谓徐霞客地理上之发现》,方树梅的《大错遗文霞客自滇归年之贡献》,王维屏的《徐霞客之故乡》等论文共12篇。该丛刊共出4期。
史地教育研究室于1939年9月成立,该室主任张其昀,副主任任美锷。主要任务是以传播史地学术之最近贡献,改进史地学科之教材教法;搜集专题研究之参考资料;编制史地教科之图书设备。在遵义时除编纂史地书籍外,曾出版石印史地教科挂图50幅。
浙大附设遵义测候所。
遵义测候所设在协台坝当时子弹库所在大宅的后院,作为浙大附属小单位,一方面供学生学习,一方面每天做地面观测4次,正式记录并按月统计报送国家气象部门。由气象学家涂长望指导建立,由史地系学生作为工读负责日常的观测。观测场地内有百叶箱(内装干湿球温度表、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雨量计、日照仪、测云杆(云速、云向)、风向风速仪等,在当时是一个二等测候所的设备。这个测候所一直坚持到浙大迁离遵义(是随校迁离还是交给当地不详),使遵义有了相应年数的气象纪录。史地系1945级高才生史以恒在读三年级时就利用遵义几年的观测资料研究著述了《遵义的气候》,着重研究阐明遵义地区多夜雨的气候特征(可惜史以恒未及毕业,在选读物理系课程期间患肠结核症病逝于湄潭)。
此外,在遵义期间史地研究所研究生的硕士论文计有:
刘熊祥:《清季联俄政策之始末》
丁锡祉:《遵义地面的发育》
严钦尚:《贵阳附近地面及水系之发育》
沈玉昌:《湘江附近地形初步研究》
郭晓岚:《大气中之长波辐射》
胡善恩:《遵义附近之地理环境与人生之关系》
王爱云:《贵州开发史》
余文豪:《元初汉军考》
叶笃正:《湄潭之大气电位》
谢义炳:《贵州之天气与气候》(www.daowen.com)
周恩济:《西北之垦殖》
余泽忠:《中国棉作与气候》
胡玉堂:《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与雅典帝国》
杨怀仁:《贵州中北部地形发育史》
施雅风:《华中区水理初步研究》
徐 规:《宋代妇女的地位》
孙守任:《后金汗国社会经济与政治》
赵松乔:《中缅政治地理上几个问题》
蔡锺瑞:《恩施地形研究》
倪士毅:《赵宋宗室中之士大夫》
程光裕:《茶风与唐宋思想界》
宋 晞:《士大夫势力下宋代商人的活动》
文焕然:《秦汉时代黄河中下游气候之蠡测》
陈述彭:《螳螂川流域之地文与人文》
陈吉余:《杭州湾地形之演化》
这些论文中有的是贵州省历史的研究,有的是贵州省地质、地形、气候的实地调查,对贵州省的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至于每届本科毕业生也都写有学士论文,有的是关于贵州地方史的研究,其中也不乏佳作,不一一列举了。
附:(一)史地系在遵义毕业(或三年以上肄业)的各届本科生人数:
1940年第一届(1936年杭州入学) 6人(浙大史地系成立后最早一届)
1941年第二届 6人
1942年第三届 17人
1943年第四届 26人
1944年第五届 33人
1945年第六届 20人
1946年第七届 26人
共计 134人
(二)史地学部在遵义毕业各届研究生人数:
1942年第一届 7人
1943年第二届 5人
1944年第三届 5人
1945年第四届 5人
1946年第五届 3人
共计 25人
以上25人,除个别不了解情况外,都在中、美等国任教授、研究员或高工。
在遵义毕业(本科和研究生)现为学部委员者5人:叶笃正、谢义炳、施雅风、陈述彭、毛汉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