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孟晋先生,浙江瑞安人,出身名门望族,父亲孙诒让是晚清朴学大师,他温文敦厚,平易近人,勤奋好学。幼年受家学熏陶,是一位知名学者。1949年前曾在浙江通志馆工作多年,对地方史志有深湛的研究,熟悉温州地方文献史料。1963年他在省历史学会地方史座谈会上所作《试谈有关地方史若干问题》的报告,讲述了旧地方志遗籍的概况、用途和缺点,以及旧地方志和有关史料的整理,如编制浙江地方旧史料总目录,编制近百年来有关浙江地方史料论文总目录和对省县诸旧志及专志的综合校理等。同时,介绍了新地方志如何征集史料,特别是1949年以来各界征集史料的情况,和编纂新地方志如何进一步征集史料。他如对地方志史料如何分类、校勘和考订,也一一举例说明。最后谈到新地方志的编纂名称、体例、门目等以及方志三书的新议和乡土史地简明读本的编订等问题。这个报告内容丰富,全面总结了他对地方史志的研究,与会者受到不少的教益和启发。
此外,他对浙江的文教史料也很熟悉。有一次杭州大学教育系陈学恂教授编写《中国近代教育文选》,需要温州的文教资料,是由我去向他借来的。
1964年5月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颁发了1949年前文教史料征集提纲。他联系浙江地方的文教史料,草拟了下列几个题目准备撰写:(1)清季浙江书局史话;(2)清季以来各种文化教育团体在浙江所见;(3)1949年前70年间浙江地方学术团体种种;(4)近代浙江书林遗闻辑要。他拟好以后要我提出意见。这些题目后来是否完成,“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我就没有消息了。
孙孟晋先生是省历史学会的理事之一,他很关心学会的工作,当时我担任历史学会的秘书,经常到他家里(菩提寺巷)去拜访他,他总是问起学会的情况。凡学会举行的学术活动,他一定争取参加。有一次历史学会举行关于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学术报告会,他认为这是当前非常迫切的要求,可以重新教育自己,促进思想改造,所以他自愿参加了学习。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编印出版了《毛选索引》,他马上通知我去购买,发给历史学会会员,以供大家学习毛主席著作时参考。他身体不好,不能参加会议时,也会来信请假。1981年4月4日省历史学会召开年会,他写信给我说:“近来连天阴雨,春寒未消,衰躯受到感冒,出外活动困难,因此本届史学会年会,未能出席参加,特具专函奉托你代向大会请假,会后并希望你将开会经过情况约略见示,以资启发,费神感谢。”1978年历史学会复会后,改选理事,他又于11月11日来信说:“史会理事会全体名单,乞录示一份,你倘能抽假惠临敝寓一谈,尤为感幸。”可见他对历史学会是如何的关心。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历史学会的工作停止活动,直至“四人帮”粉碎,于1978年10月才重新恢复工作。他非常高兴,赋诗祝贺,现抄录如下:
辩证唯物史观明,五大导师学说精。
实践遗经申绪论,知行真理启人心。
中华史志学开先,野乘官书累万千。
但惜生劳创造绩,历来记录竟寥然。
封建王朝信史难,或嫌缺略或伤繁。
地方旧志尤多舛,糟粕精华分别看。
人民革命排山倒,伟业千秋罕比伦。
今日定多良史笔,征详纪盛著雄文。
自从日月换新天,红遍江山事物鲜。
展望未来四现化,更教载籍富专篇。
英明领袖挽澜回,人尽中流砥柱才。(www.daowen.com)
拨乱清源成大治,学风重振百花开。
亘古未闻万里征,今看再度赴长程。
红专队伍乘时奋,奇迹将垂世界名。
工农文献久湮沉,搜获佚闻亦足珍。
辑述岂容沿旧失,体裁凡例要生新。
往昔流行章氏书,志家修纂有成规。
而今世历沧桑后,务去陈言不复需。
东西两浙号名区,掌故追稽吴越初。
列代民生利病事,丛残整理得人无。
到老不离文史职,近时习作两荒疏。
私编九谱无完稿,岁月蹉跎铅椠虚。
抓纲治史集群思,谈古为今借鉴资。
我勉扶衰参会席,欲求教益寸心驰。
从以上的诗中可以看出,他批评了旧地方志的缺点,以及对编修新志的企望。这时他已是86岁高龄的老人,仍孜孜为学,虚心求教,这种“活到老,学到老”的好学精神,是十分值得我们敬仰的。
(原载《温州读书报》2007年第2期第四版《瓯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