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越州格局:一剑霜寒十四州,唐王朝赋税引发浙江造反

越州格局:一剑霜寒十四州,唐王朝赋税引发浙江造反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越州的“绫纱妙称江左”。越女织的缭绫,白居易赞它“不似罗绡与纨绮,应似天台山上月明前,四十五尺瀑布泉”“天上取样人间织”。唐王朝便向江南地区加征赋税,竟至“当今赋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浙江人民不堪受压榨,纷起“造反”。接着攻克了“江东十州”:台、衢、温、婺、明、越、信、杭、苏、常。吴越国共辖一军、十三州,号称十四州。21岁从军,为杭州刺史董昌部将,屡立战功。

从西晋以来将近三百年的动乱,到隋文帝统一全国以后,基本稳定下来了。隋唐至两宋(581—1279),可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在这段时期内,浙江的社会经济有了更大的发展。

隋开皇九年(589),隋文帝派晋王杨广统兵南下灭陈后,浙江又归入全国的版图。初置杭州、吴州二总管府及婺、处、睦等州。大业初,复州为郡,有会稽、余杭、东阳、永嘉、遂安五郡,部分属吴郡(乌程、长城)、宣城郡(安吉、原乡等),置23县。

隋朝历史虽然短促,但隋文帝在统一全国以后,实行了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使国家渐趋安定,民众获得休养生息的机会。仁寿四年(604),隋文帝死,炀帝继立。他是个浪子、暴君,继位后,营造宫室,穷极华丽,开运河,造龙舟,纵情游乐,又不顾本国实力,盲目开边,对高丽发动了三次侵略战争。公元618年,他被文化及所杀,不久,隋也就亡了。

隋所开凿的江南大运河,对浙江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条运河从京口(今江苏镇江)至余杭(即杭州),长八百余里,广十余丈。使杭州与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紧密联系起来,使浙江和北方的经济、文化都得到了广泛的交流。

唐代的浙江,太宗时为江南道,玄宗时隶江南东道,肃宗以后分置浙江东道和浙江西道。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所置江南东道,辖十九州,浙江为湖、杭、睦、越、明、衢、括(处)、婺、温、台等十州,嘉兴、海盐当时属苏州所管辖,共59个县。浙江作为行政区的名称自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开始。

唐时,浙江各地大力兴修水利。会稽筑防海塘自上虞山阴,达百余里。县于开元年间开小江湖,溉田800顷;又于天宝二年(743)扩大它东面25里的西湖,溉田500顷;扩大西20里的广德湖,溉田400顷;扩大西南40里的仲夏堰,溉田数千顷。海盐、乌程、长城、安吉、钱塘、盐官、余杭、富阳、於潜、新城、山阴、诸暨、上虞、西安等地也都大修水利,溉田面积从几百顷至几千顷不等。这时好的田亩亩产达二石,耕地也扩大很多。

唐朝浙江人口发展很快,全国人口约五千多万,而浙江各州的总人数却达四百多万,约占全国人口的十二分之一。在封建社会里主要的生产力是劳动着的人,人口的增加意味着生产的上升。

唐朝中叶,浙江的织造技术进步很快,10个州中除温州、台州外,其余8州都需贡织物。湖州乌程县还贡御服、乌眼绫、折皂布等;越州贡宝花花纹等罗,白编交梭、十样花纹等绫,轻容、生縠、花纱、吴绢,可见花色品种之多。越州的“绫纱妙称江左”。杭州的柿蒂绫更有名,白居易有“红袖织绫夸柿蒂”的诗句。越女织的缭绫,白居易赞它“不似罗绡与纨绮,应似天台山上月明前,四十五尺瀑布泉”“天上取样人间织”。

天宝二年(743)唐玄宗登望春楼,观看天下诸郡进贡特产盛况,会稽郡船载的是铜器、罗、吴绫、绛纱。

唐朝,越州和婺州是著名的青瓷产地。那时产白瓷的邢州窑与产青瓷的越州窑足相匹敌。陆羽在《茶经》上说道:“瓷碗,越州上……或者以邢州处越州上,殊为不然。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邢瓷类雪,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越瓷既作贡品,还远销日本、朝鲜、印度等国。

唐朝全国有四大海盐场,浙江就有三个:杭州、湖州、越州。

唐代的文化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唐文苑中,诗是最鲜艳夺目的一枝花。其他如书法、图画也灿烂辉煌。在这一时期,浙江出了不少著名的诗人、书法家画家。诗人如唐初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以及贺知章、孟郊、钱起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书法家如虞世南、褚遂良、徐浩等,声誉甚隆,名重当时;画家则有善画仕女和马的陈闳、画山水的专家孙位等。

唐朝浙江还出了几位有名的政治人物。唐德宗时的陆贽,是浙江嘉兴人,他勇于指陈弊政,后被裴延龄所谗,被贬出朝,死于忠州,有《陆宣公奏议》传世。山阴(今绍兴)人王叔文和杭州人王伾在顺宗朝与柳宗元刘禹锡等人一起,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如下令蠲免民间对官府的各种旧欠,停止地方官进奉和盐铁使的月进钱,减江淮海盐价、北方池盐价,取消宫市,贬黜贪吏等,对后世有很大影响。但不到一年,顺宗退位,宪宗继立,王叔文、王伾都被贬斥,王叔文被杀,王伾不久亦病死。

天宝年间(742—756)的“安史之乱”,使中原和关中地区的经济遭到极大的破坏。唐王朝便向江南地区加征赋税,竟至“当今赋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浙江人民不堪受压榨,纷起“造反”。(www.daowen.com)

早在贞观二十二年(648),唐太宗为进攻高丽做准备,“敕越州都督府及婺洪等州造海船及双舫千一百艘”,重赋繁役接踵而至。在高宗永徽四年(653),睦州人陈硕真就“揭竿而起”。她拥众数万,自称文佳皇帝,率兵攻下睦州(今建德梅城镇),并派兵南攻婺州,西取歙州,震动了建宁(今江苏南京)、润州(今江苏镇江)。中唐代宗宝应元年(762),袁晁(台州人)举起义旗,“民疲于赋敛者多归之”,竟达二十万之众。首克翁山县(今浙江定海),继下台州(临海),建立政权,定年号为宝胜。接着攻克了“江东十州”:台、衢、温、婺、明、越、信、杭、苏、常。唐王朝十分恐慌,急忙派李光弼前来镇压。大中十三年(859),裘甫又在浙东起义。他被众拥戴为天下都知兵马使,建号罗平,发兵攻下衢、婺、明、台等州。

裘甫起义揭开了唐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早已腐朽的唐王朝终于在农民起义军的打击下日益衰落,最后在军阀混战中灭亡。

五代十国也是中国历史上苦难深重的时期。浙江当时属吴越国地,杭州是吴越国的都城。吴越国共辖一军(处于临安的安国衣锦军)、十三州(越、明、婺、衢、睦、温、处、台、杭、湖、秀、苏、福),号称十四州。

吴越国的开创者是钱镠。他字具美,杭州临安人。21岁从军,为杭州刺史董昌部将,屡立战功。唐中和二年(882)八月,他奉命率大军大败实力雄厚的越州观察使刘汉宏于西陵(今萧山西兴)。四年(884)他率兵攻破越州(今绍兴),执汉宏而斩之。光启三年(887),唐拜镠为左卫大将军、杭州刺史,而以董昌为越州观察使。不久,镠遣将攻取了苏州、常州等地。景福二年(893),唐拜钱镠为镇海军节度使、润州刺史。乾宁元年(894),又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第二年,越州董昌谋反。唐昭宗下诏削去董昌官爵,而封镠为彭城郡王、浙江东道招讨使。钱镠乃遣将攻越州,于乾宁三年(896),擒昌归杭州,昌投水而死。唐又拜钱镠为镇海、镇东军节度使,加检杭太尉中书令,赐铁券,恕九死。他到越州受命后,仍驻杭州,号越州为“东府”。天复元年(901),又被封为越王;天祐元年(904),更封为吴王。公元907年,朱温篡唐称帝,镠被封为吴越王

钱氏统治浙江共86年(893—978)。当时,中原地区战乱频仍,生产受到很大破坏,经济停滞不前。吴越是个小国,由于执行了保境安民的国策,对中原王朝始终表示恭顺,年年进贡,从而得到一个比较安定的局面,生产发达,经济日趋繁荣。当时,“募民能垦荒田者,勿收其税,由是境内无弃土”。农民辛勤劳动,粮食经常丰收,“米一石不过数十文”。有人向钱弘佐献嘉禾,“王问仓吏,蓄积几何?对曰:十年”。由此可见一斑。

吴越国十分重视水利建设,吴越农业发达与这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吴越最有名的水利工程是钱镠时所筑的捍海塘。当时钱塘江“海飓大作,怒涛掀簸,堤岸冲啮迨尽。自秦望山东南十八堡,数千万亩田地,悉成江面,民不堪命”。传说始筑捍海塘时,“江涛昼夜冲激,江岸版筑不能就,王命强弩五百以射涛头,……既而潮头遂趋西陵,王乃命运巨石盛以竹笼,植巨材捍之,塘基始定”。强弩射潮不过是神话,但筑海塘所花的力量的确是很大的。它的技术在当时来说,也是先进的。“以大竹破之为笼,长数十丈,中实巨石;取罗山大木长数丈植之,横为塘……又以木立于水际,去岸二九尺,立九木,作六重……由是潮不能攻,沙土渐积,塘岸益固。”捍海石塘从六和塔至艮山门,全长三十三万八千多丈。除捍海塘外,还有其他一些水利灌溉工程。如杭州西湖,“钱氏有国,始置撩湖兵士千人,专一开浚”;仁和县的千秋堰,“吴越时修复之”;武义县的长安堰,吴越初年开,“溉田万余顷”。另外如鄞县的东钱湖、越州鉴湖等,也都加以疏浚。钱镠时,曾设立“都水营田司”,统一规划水利建设。钱镠曾在《家训》中自我夸耀说:“吴越境内,绫绢绸绵等贱,皆余教人广种桑麻;斗米十文,亦余教人开辟荒亩;凡此一丝一粒,皆民人汗渍辛勤,才得岁岁丰盈。”

由于社会安定,农业发达,手工业也发展得很快。当时越窑所产秘色瓷为世所珍。越州和婺州等都出铁。杭州、婺州、衢州,从唐朝以来就是纸的产地,这时造纸业更发达。丝织业原来就有基础,这时也发展得较快。造船业也很发达,海外贸易繁荣。钱镠游碧波亭,见钱塘江上“舟楫辐辏,望之不见其首尾”。

农业和手工业发达,就为商业的繁荣提供了先决条件。都城杭州,在唐时就已“骈墙二十里,开肆三万室”。通过钱镠的扩建,更加繁荣。这时,杭州的水上交通、商业都很发达。吴越和中原的贸易,由于受到南唐的阻隔,多由杭州出海,从海路到达山东青州。吴越与大食、日本等国也有通商往来,从大食输入猛火油(即石油)用作战争火器。

钱镠时,曾花了很多民力修筑杭州城。唐景福二年(893),他征三十万军民筑罗城(外城),以秦望山为起点,向东沿江干,经钱塘湖、霍山埠至范浦镇,绵延七十余里。从后梁开平四年(910)到后唐同光二年(924),又兴筑子城。子城是钱氏的王宫所在,营造得像龙宫那样壮丽。《旧五代史》说,“钱塘江旧日海潮逼州城,镠大庀工徒,凿石填江,又平江中罗刹石,悉起台榭,广城郭周三十里,邑屋之繁会,江山之雕丽,实江南之胜概也”。军民不胜劳役之烦,有人在他门上写道:“没了期,侵晨起,抵暮归。”他看见了,命书吏改为“没了期,春衣才罢又冬衣”,营造如故。

钱氏为了保境安民,每年要向北方小朝廷进贡大量珍宝;钱镠和以后诸王,又过着奢侈淫逸的生活。杭州城内仅为钱镠织锦的工人,就有二百多名。因此,在这八十多年内,两浙人民遭受的剥削是极其残酷的。《五代史记》说,钱氏诸王“虐用其人(民)甚矣”。吴越自钱镠时起,赋税繁苛,“下至鸡鱼卵,必家至而日取”。《咸淳临安志》说:“民免于兵革之殃,而不免于赋敛之毒,叫嚣呻吟者八十年。”“老百姓多裸行,或以篾竹系腰”,连衣服也穿不起,比起北方人民来,只是少受一些战乱之苦而已!

宋开宝八年(975),宋灭南唐,吴越失去了屏障,太平兴国三年(978)“俶势益孤,始倾其国以事贡献”,向宋献纳国土,吴越也就亡了。

婺州兰溪人僧贯休曾向吴越王钱镠献了一首诗,其中有句云:“一剑霜寒十四州。”钱镠看了,要他把“十四州”改为“四十州”,贯休说,“诗也不能改,州也不能添”,飘然而去。吴越国从建号到降宋,前后共历五主,其所占土地,的确如贯休所料,没有超越过十四州的范围。

纵观吴越国这一段历史,钱氏诸王虽然过着骄奢纵欲的生活,不惜民力,大兴土木,但也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情。钱氏自始至终不忘事大之礼,钱镠临终时,告继位者钱元瓘说,子孙要好好奉事中国(指北方小朝廷),以后诸王的确遵行不违。如此就使两浙战乱较少,人民过着比较安宁的生活。同时,又动员民众修筑钱塘江石堤,筑海塘,兴修了一些水利工程,不仅使当时的农业生产有所提高,也为今后发展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们兴修杭州城,固然是为图自己享乐,但在客观上也使杭州更加扩大,更加雄伟,成为江南名胜之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