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北宋官修目录《崇文总目》-《史地论稿》书评

北宋官修目录《崇文总目》-《史地论稿》书评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崇文总目》是宋代第一部有解题的官修藏书目,也是北宋最大的目录书。原书目录,据钱东垣等所辑的《崇文总目》所附,凡45类,计:经部9类易、书、诗、礼、乐、春秋、孝经、论语、小学。如《隋书·经籍志》经部分10类,而《崇文总目》仅9类,少图纬1类。史部则都是13类,但《崇文总目》无旧事类,而另立岁时类。《隋书·经籍志》集部有楚辞类,而《崇文总目》则无,而有文史类。以上是《崇文总目》的解题,现已亡佚不全。

北宋官修目录《崇文总目》-《史地论稿》书评

《崇文总目》是宋代第一部有解题的官修藏书目,也是北宋最大的目录书。

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闰六月,因三馆、秘阁藏书中有谬滥和不全的书,于是派翰林学士张观、知制诰李淑、宋祁等加以整理,定其存废,删去伪谬和重复的,补写和校正疏漏的。“仿《开元四部录》,约《国史艺文志》,著为目录。”因此诏翰林学士王尧臣、史馆检讨王洙、馆阁校勘欧阳修等校正条目,讨论撰次,于庆历元年(1041)十二月编成,赐名《崇文总目》。共著录四馆藏书凡30669卷,分类编目。《崇文总目》的卷数,各书记载不同,有作60卷,或64卷、66卷、67卷的。原书已佚,现存《崇文总目》的版本有三种:一是宁波天一阁藏的明抄宋版《崇文总目》1卷,有目无释,上有“阙”字,可能就是绍兴十二年(1142)颁发诸州军搜访的本子,称“绍兴改定本”。一是清乾隆年间编《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共12卷,此为武英殿聚珍版本,也称“大典本”或“四库辑本”。一是清嘉庆四年(1799)钱东垣(字既勤)等的辑释本,共5卷,补遗1卷,辑得原序30篇,原释980条,引证420条,称“钱辑本”

原书目录,据钱东垣等所辑的《崇文总目》所附,凡45类,计:

经部 9类

易、书、诗、礼、乐、春秋孝经论语、小学。

史部 13类

正史、编年、实录、杂史、伪史、职官、仪注、刑法地理、氏族、岁时、传记、目录。

子部 20类

儒家道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兵家、类书、算术、艺术、医书、卜筮、天文占书、历数、五行、道书、释书。

集部 3类

总集、别集、文史。

其分类与《隋书·经籍志》相较,稍有不同。如《隋书·经籍志》经部分10类,而《崇文总目》仅9类,少图纬1类。史部则都是13类,但《崇文总目》无旧事类,而另立岁时类。至于类名更改的,如改古史为编年,改起居注为实录,改杂传为传记,改谱系为氏族。《隋书·经籍志》子部分14类,而《崇文总目》则分20类,多《隋书·经籍志》6类,即类书、算术、艺术、卜筮、道书、释书。又改兵法为兵家,改天文为天文占书,改医方为医书。《隋书·经籍志》集部有楚辞类,而《崇文总目》则无,而有文史类。因为时代的不同,学术的兴衰发生了变化,有的图书亡佚了,有的图书出现了,所以图书的分类当然也发生了变化。但是,四部分法仍然未变。

《崇文总目》的体例、原书有序释,每书首列书名,次卷数,最后为撰人或注释者的姓名,每类书目前面有总计此类部、卷的数字,后来序释全部删去。钱东垣曾从《欧阳文忠公集》《文献通考》《玉海》等书辑录一部分,现以“钱辑本”,举例如下:

易类(www.daowen.com)

共18部,计171卷

《归藏》3卷

原释:“晋,太尉参军薛正注。《隋书》有十三篇,今但存《初经》《齐母》《本蓍》三篇,文多阙乱,不可详解。”

这是在注者姓名前注明朝代和官衔,并略述其存阙情况。又如:

《周易举正》3卷

原释:“唐,苏州司户参军郭京撰。京,世授五经,得王辅嗣、韩康伯手写《易经》,比世所行,或颇差驳,故举正其讹而著于篇。”

这是对作者和书名加以说明的。

以上是《崇文总目》的解题,现已亡佚不全。

至于易类小序,钱东垣从《欧阳文忠公集》中辑出,今录于下,以见一斑:

“前史谓秦焚三代之书,《易》以卜筮而得不焚。及汉募群书,类多散逸,而《易》以故最(讹)。及学者传之,遂分为三:一曰田何之《易》,始自子夏,传之孔子,卦、象、爻、彖与文言、说卦等离为十二篇,而说者自为章句,《易》之本经也。二曰焦赣之《易》,无所师授,自言得之隐者,第述阴阳灾异之言,不类圣人之经。三曰费直之《易》,亦无师授,专以彖、象、文言等参解卦、爻。凡以彖、象、文言杂入卦中者,自费氏始。田何之学,施、孟、梁丘之徒最盛。费氏初微,止传民间。至后汉时,陈元、郑众、康成之徒,皆学费氏,费氏兴而田学遂息。古十二篇之《易》,遂亡其本。及王弼为注,亦用卦、象相杂之经。自晋以后,弼学独行,遂传至今。然《易》比五经,其来最远。自伏羲画卦,下更三代,别为三《易》,其变卦五十有六,命名皆殊。至于七八九六筮占之法亦异。周之末世,夏商之《易》已亡。汉初虽有《归藏》,已非古经。今书三篇,莫可究矣。独有《周易》,时更三圣,世历三古,虽说者各自名家,而圣人法天地之蕴,则具存焉。”

此序对《易》的性质、派别及其演变过程,叙述綦详,对读者研究《易经》很有帮助,做到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目的。可惜有许多小序都已亡佚,无法辑录。

现据“钱辑本”将各类的部、卷数列后,以见当时四馆藏书的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